APP下载

儿童过敏性紫癜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关系的探讨※

2013-01-03西安市儿童医院血液科西安710003刘安生庞菊萍王旭清高文瑾

陕西医学杂志 2013年5期
关键词:紫癜螺杆菌幽门

西安市儿童医院血液科(西安710003) 刘安生 庞菊萍 王 华 王旭清 高文瑾

过敏性紫癜是一种儿科常见的血管性出血性疾病,其病因尚未完全确定。为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与过敏性紫癜(HSP)的关系,我院于2008年12月至2010年5月收治HSP患儿151例,与同期外科收治的76例患儿进行了HP感染的检测,现将检测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 临床资料 HSP组151例均为我院血液肿瘤科收治患儿,其中男102例,女49例,男:女为2.08∶1。年龄2~17岁,平均8.66±2.95岁。紫癜伴有消化道症状者(包括:腹痛、恶心、便血等)81例,占全部病例的53.64%。其中腹痛明显者9例行胃镜检查:均为胃黏膜弥漫性充血、水肿,散在的出血点和小溃疡,符合急性弥漫性浅表性胃炎表现。紫癜伴有关节损伤者54例,占35.76%。紫癜伴有肾损害者(尿常规检查尿蛋白定性阳性和(或)红细胞>3个/高倍镜)30例,占全部病例的32.45%。诊断符合第3版《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1]。对照组为我院小儿泌尿外科和普外科收治的鞘膜积液、尿道下裂和腹股沟斜疝等择期手术的患儿76例,其中男49例,女27例,年龄1~17岁,平均6.53±2.64岁。以上患儿均无消化道病病史和清除HP感染治疗史。

2 HP检测

2.1 HSP组151例患儿和对照组76例患儿血清HP抗体全部采用HP生物芯片法进行幽门螺杆菌蛋白的细胞毒素(CagA)、尿素酶(UreC)和空泡毒素(VacA)等三种蛋白的检测,幽门螺杆菌抗体蛋白芯片检测系统由西安联尔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标本要求和具体操作步骤按厂家要求进行。

2.1.1 Ⅰ型 HP感染:UreC、CagA和VacA等三种蛋白均阳性。毒性强,应治疗。

2.1.2 中间型 HP感染:UreC、CagA 两种蛋白阳性而VacA蛋白阴性或UreC和VacA两种蛋白阳性而CagA蛋白阴性。毒性较强,应治疗。

2.1.3 Ⅱ型HP感染:UreC蛋白阳性而CagA和VacA两种蛋白阴性性。毒性弱,可观察。

2.1.4 无 HP感染:CagA、UreC和 VacA 蛋白均阴性,无需治疗。

2.1.5 UreC阴性而CagA、VacA两种蛋白阳性或UreC、CagA两种蛋白阴性而VacA蛋白阳性或UreC、VacA两种蛋白阴性而CagA蛋白阳性比例较低,人群少见,可观察。

2.2 根据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幽门螺杆菌学组《第三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若干问题共识报告》可将Ⅰ型HP感染和中间型HP感染当做现时感染[2]。

2.3 HSP组151例患儿和对照组76例患儿粪便HP抗原的检测采用中美合资北京协和药业有限公司提供的幽门螺杆菌粪便抗原(HPSA)检测试剂盒进行。标本要求和实验的具体操作步骤按厂家要求进行。

3 HP感染根除治疗方案 给予短程低剂量二联或三联疗法:抗酸和(或)抑酸剂(H2受体阻滞剂和(或)质子泵抑制剂)+羟氨苄青霉素和(或)克拉霉素2周。

4 常见呼吸道病毒的检测 两组常见呼吸道病毒合胞病毒(RSV),轮状病毒(hRV),腺病毒(ADV)和流感、副流感病毒感染的检测应用生物芯片法进行。芯片检测系统由西安联尔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标本要求和具体操作步骤按厂家要求进行。

5 统计学处理 本组对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P<0.01为有极显著性差异。

结 果

1 HP的感染率检测

1.1 HSP组:151例患儿中血清HP抗体检测,阳性97例,阳性率为64.24%,其中男67例,女30例。年龄3~17岁,平均8.66±2.95岁。病程1~60d,平均8.27±4.53d。Ⅰ型感染者44例,占29.14%,其中男30例,女14例。年龄3~17岁,平均7.89±2.58岁。病程1~60d,平均8.72±5.34d。在Ⅰ型感染者中按是否进行HP根除治疗又随机分为治疗组和未治疗组,其中治疗组:18例(男11例,女7例),年龄3~16岁,平均8.12±2.35岁。病程1~55d,平均8.22±4.93d 未治疗组:26例(男16例,女10例),年龄3~17岁,平均7.98±2.56岁。病程1~60d,平均8.45±5.13d。血清抗体检测结果见表1。患儿HPSA检测,阳性19例,为12.58%。其中男12例,女7例,年龄3~14岁,平均7.72±2.13岁。病程0.5~50d,平均8.42±2.13d。各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在HSP组中有腹部症状的患儿血清HP抗体检测,阳性57例,为70.37%,其中Ⅰ型感染者27例,占本组病例的33.33%,其中男15例,女7例。年龄3~16岁,平均8.35±2.36岁。病程1~60d,平均9.65±5.1d。详见表2。患儿HPSA检测阳性14例,阳性率17.28%。其中男9例,女5例,年龄3~15岁,平均7.12±2.83岁。

1.3 对照组76例患儿中53例进行了血清HP抗体检测,阳性27例,阳性率为50.94%,其中Ⅰ型感染者18例,占对照组病例的33.96%。详见表3。患儿HPSA检测阳性5例,阳性率6.58%。均为男童,年龄1~15岁,平均7.36±2.45岁。经χ2检验,观察组腹型者和对照组的血清HP抗体阳性率和HPSA阳性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χ2=4.22,χ2=5.169>3.84,P<0.05)。其他各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χ2=2.91,χ2=1.93,χ2=0.43,χ2=2.86,P>0.05)。HSP各组患儿的腹痛恢复时间均数和皮疹消退时间均数,包括Ⅰ型感染者治疗组和Ⅰ型感染未治疗组、Ⅰ型感染治疗组和Ⅱ感染组、Ⅰ型感染治疗组和未感染组、Ⅰ型感染治疗组和观察组、Ⅰ型感染组和观察组、HPSA阳性和观察组等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详见表4~5。

表1 患儿151例血清抗体检测结果

表2 有腹部症状的81例患儿血清抗体检测结果

表3 对照组53例血清抗体检测结果

表4 各组腹痛恢复时间比较

表5 各组紫癜消退时间比较

2 两组常见呼吸道病毒检测 患儿组151例中RSV感染阳性43例,阳性率为28.48%;hRV感染阳性21例;阳性率为13.91%;ADV感染阳性19例,阳性率为12.58%;流感、副流感病毒感染阳性14例,阳性率为9.27%;对照组76例中RSV感染阳性19例,阳性率为25%;hRV感染阳性9例,阳性率为11.84%;ADV感染阳性8例,阳性率为10.53%;流感、副流感病毒感染阳性9率,阳性率为11.84%。经χ2检验两组常见呼吸道病毒感染率无显著性差异(RSV:χ2=0.308,P>0.05;ADV:χ2=0.204,P>0.05;流感、副流感病毒:χ2=0.0367,P>0.05)。

讨论

HSP是一种累计皮肤和(或)其他器官的毛细血管极细小动脉的变态反应性疾病;临床表现多样,肾脏、胃肠道、关节和心脏是常见的受累靶器官。HSP的病因至今未完全明了,据我院352例次(1998~2000年)HSP的临床资料分析及文献报告[3~5]显示其发病的第一诱因是感染。本研究中作为儿童感染最常见的呼吸道病毒感染率的检测结果与之相符。近年有关HP的流行医学调查,表明该病菌在我国人群中感染率高达50%以上,而儿童是HP的易感人群,本组151例患儿中HP的感染率为64.24%,与文献报道[6]相似。HP虽仅定植于胃黏膜,但是它可引起全身的免疫反应和慢性炎性反应,诱导大量的炎性介质、细胞因子和炎性反应物释放,引起许多肠外疾病[7]。国内、外已有 HP感染与 HSP相关的报道[8~12],有关文献[13]报道HP感染导致HSP的可能机制为:HP及其代谢产物的持续刺激下,发生一系列免疫反应,产生免疫复合物沉积于机体毛细血管基底膜,将补体C3活化为C3a、C5a、C3b等过敏毒素,形成膜攻击单位:一方面中性粒细胞趋化吞噬免疫复合物,导致组织损伤和坏死性小血管炎;另一方面导致炎性递质的释放,削弱了胃黏膜屏障功能,增加了机体与消化道内食物、药物、病原体等变态原的接触,放大过敏反应的程度进而患病。

在本组资料中有腹部症状的HSP患儿的HP血清抗体阳性率和HPSA阳性率分别为64.24%和12.58%,均高于正常对照组的阳性率(50.94%和6.58%)。提示在HSP腹型患儿中HP感染可能有特殊意义。对腹痛严重的HSP患儿(9例)进行的胃镜检查提示:胃黏膜呈现为弥漫性黏膜充血、水肿,散在的出血点和小溃疡。这种胃黏膜改变的可能原因:①HSP腹型患儿因自身血管炎引起的消化道黏膜出现出血、坏死、糜烂等的黏膜损伤改变即所谓的“紫癜胃”。②HP感染导致胃黏膜损伤而引起的炎症改变。或以上两种因素共同作用。而对此组患儿是否进行HP感染的根除性治疗对于患儿腹痛缓解的时间亦无特殊的影响。此种急性浅表性胃炎改变和HSP患儿疾病的偶合本组认为后者的可能性大,还有待于进一步观察研究。有人观察了一组以“上腹部不适”就诊患儿的血HP抗体,结果共检出HP抗体阳性468例,阳性率为66.38%,提示HP感染在腹部不适的患儿中较为普遍[1 4,15]。

在本组资料中HSP患儿HP感染者中不论是总的血清抗体阳性率、Ⅰ型感染率还是HPSA阳性率均与正常对照组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而且是否进行HP的根除性治疗对于HSP患儿的皮疹消退时间无特殊的影响,与史学等观察结果相同[16]。也未能显示出HP感染在HSP患儿是否有着特殊的致病作用。

[1] 张之南,沈 悌.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M].第3版.天津:科学出版社,2007:168-169.

[2]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幽门螺杆菌学组.第三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若干问题共识报告(庐山共识)[J].中华内科杂志,2008,47(4):346-348.

[3] 刘安生,孙 熠,庞菊萍,等.小儿过敏性紫癜诊断及治疗(附352例分析)[J].中国临床医生,2003,31(11):49-50.

[4] 张碧丽,王文红,范树颖.儿童过敏性紫癜575例分析[J].中华儿科杂志,2001,39(11):646-649.

[5] 李 晔,郑华玲.儿童过敏性紫癜108例临床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2004,32(10):895-899.

[6] 许春娣,周建元,薛 英.无症状儿童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血清流行病学[J].中华儿科杂志,1999,37(7):308-309.

[7] 胡亚美,江载芳.褚福棠实用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322-1326.

[8] Cecchi R,Torellii E,Schonlein-Henoch P.Pura in assocition with duodenal ulcer and gastic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J].J Dermatology,1998,25(6):482-484.

[9] 王懿林,薛永珍.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过敏性紫癜关系的探讨[J].四川医学,2004,25(2):176-177.

[10] 张素桂,刘秀琴.儿童过敏性紫癜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关系初步探讨[J].临床儿科杂志,2005,23(5):303-304.

[11] 李 晖,丁甫月.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儿童过敏性紫癜的关系[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6,21(20):1398-1399.

[12] 李 晶,刘华林,叶 倩.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儿童过敏性紫癜相关性研究.医学理论与实践,2008,21(3):266-267.

[13] 李宇红,朱 莉,邵晓珊.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过敏性紫癜的相关性探讨[J].遵义医学院学报,2008,3l(4):398-400.

[14] 杨 光,李 鸣,何伟真,等.上腹部不适患儿幽门螺杆菌感染类型研究[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7,17(10):1241-1243.

[15] 梅江华,王卫力.小儿腹型过敏性紫癜胃镜早期诊断及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疗效观察[J].陕西医学杂志,2012,40(6):760-761.

[16] 史 学,李 歆.过敏性紫癜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关系的探讨[J].北京医学,2002,24(2):105-106.

猜你喜欢

紫癜螺杆菌幽门
远离幽门螺旋杆菌 分餐真的很必要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骨质疏松症相关性研究进展
幽门螺杆菌生物膜的研究进展
儿童过敏性紫癜IL-17、HPV-B19检测的临床意义
口腔与胃内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
蒙药治疗干燥综合征伴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脑卒中的相关性研究
激素在过敏性紫癜的应用
5种幽门螺杆菌检测方法的比较
容易混淆的两种小儿紫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