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型糖尿病730例下肢动脉病变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2013-01-03陕西省榆林市第二医院内分泌科榆林719000牛建生

陕西医学杂志 2013年5期
关键词:收缩压病程下肢

陕西省榆林市第二医院内分泌科(榆林719000) 张 玲 牛建生 赵 慧

外周动脉疾病(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PAD)是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一种表现。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并发PAD的患者5年内发生心血管死亡的风险增加67%[1]。糖尿病出现明显肢体缺血表现的PAD患者预后更差,其中将有30%的患者可能需要截肢,20%的患者可能会在半年内死亡[2]。本研究旨在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下肢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以指导临床进行早期干预,从而改善预后。

资料与方法

1 临床资料 选择我科2008年4月至2011年5月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1035例,其诊断符合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诊断标准,经入院时询问病史、治疗情况、吸烟史等,并接受全身体格检查,包括:身高、体重、血压等,完成生化检测、踝臂指数(ABI)检查均并纳入本组患者730例,其中男324例,平均年龄61.5±12.8岁;女406例,平均年龄59.3±11.7岁。

2 检测方法 空腹血糖、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检测由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完成。HbA1c用高压液相法测定。ABI的测定由同一人采用HADECO Bidop ES-100V3仪器测量。患者安静仰卧15~20min后,在患者双侧上臂肱动脉处及双侧下肢内踝上方2cm处绑上血压袖带,采用超声探头测量上臂和踝部(胫后动脉或足背动脉)的收缩压,采用上臂和踝部的收缩压值,由仪器自动计算得到ABI。取左右两侧ABI的最小值,如果一侧ABI<0.9,即诊断为 PAD[3]。

3 统计学处理 本组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非正态计量资料以M(95%CI)表示,进行自然对数转换后再进行统计分析;连续性变量使用Student 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用Logistic回归分析,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P<0.01为有极显著性差异。

结 果

1 PAD患病情况 本组730例患者中,94例ABI<0.9,诊断为PAD,636例ABI在0.91~1.29之间,为非PAD患者,PAD的患病率为12.9%。

2 两组临床资料对比 见表1。730例患者根据ABI分为两组:ABI≥0.9为 ABI正常组,ABI<0.9为ABI降低组。与ABI正常组相比,ABI降低组年龄较大,病程较长,收缩压高(P<0.01)。

3 两组血脂、血糖检测结果对比 见表2。ABI降低组LDL-C明显高于 ABI正常组(P<0.01)。

表1 两组临床资料比较[±s或M(95%CI)]

表1 两组临床资料比较[±s或M(95%CI)]

组 别 n(男/女) 年龄(岁) 体重指数 糖尿病病程(年) 吸烟(%) 收缩压(mmHg) 舒张压(mmHg)ABI降低组 94(52/42) 64.3±10.5 22.5±2.8 10.7±4.4 38.7 148±19 86±13 ABI正常组 636(365/271) 55.6±11.4 23.4±3.1 6.3±5.6 32.5 128±17 81±10

表2 两组血脂、血糖检测结果对比(±s)

表2 两组血脂、血糖检测结果对比(±s)

组 别 n(男/女) 空腹血糖(mmol/L)TC(mmol/L)TG(mmol/L)LDL-C(mmol/L)HDL-C(mmol/L) HbA1c(%)ABI降低组 94(52/42) 10.9±2.9 4.88±1.51 2.29±1.23 3.33±1.25 1.32±0.42 10.5±2.5 ABI正常组 636(365/271) 11.0±3.8 4.48±0.74 2.35±1.66 2.57±0.77 1.50±0.72 9.8±2.9

4 多因素分析 以年龄、糖尿病病程、体重指数、吸烟、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HbA1c、LDL-C等为自变量,行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10年以上糖尿病史(OR 1.51,95%CI 1.12~2.14,P<0.05);血 LDL-C(OR 2.92,95%CI 2.13~3.76,P<0.05);收缩压(OR 1.34,95%CI 1.08~1.91,P<0.05),以上均是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PAD的独立危险因素。

讨 论

ABI因其操作简便快捷、非侵入性且结果客观准确的特点而被用于PAD的检测。与下肢造影金标准相比较,ABI≤0.9对诊断PAD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5%和99%,被认为是诊断PAD的最佳无创指标[4]。本研究的730例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均进行一次ABI检查,以ABI<0.9诊断为PAD,以此得出的患病率为12.9%,与Paul E.Norman等[1]进行两次检查所得患病率13.6%接近。

本研究中LDL-C、糖尿病病程、收缩压是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PAD的强有力的独立预测因素,但是并未发现糖代谢指标的作用,分析可能与PAD组更多使用包括胰岛素在内的强化治疗有关。

尽管住院2型糖尿病人群PAD的患病率较高,但由于糖尿病患者多合并神经病变而掩盖PAD的症状,使临床中很大一部分患者未得到及时诊断与治疗。目前尚缺乏针对PAD的临床干预研究,但仍建议对糖尿病10年以上病程、且同时存在高血压、高脂血症等多个危险因素的患者使用ABI进行外周动脉疾病的筛查,如诊断则进行危险因素干预并予抗血小板等治疗[5,6]。

[1] Norman PE,Davis WA,Bruce DG,et al.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 and risk of cardiac death in type 2diabetes:the Fremantle Diabetes Study[J].Diabetes Care,2006,29(3):575-580.

[2] Dormandy JA,Rutherford RB.Management of 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PAD).TASC Working Group.TransAtlantic Inter-Society Consensus(TASC)[J].J Vasc Surg,2000,31(1Pt2):1-296.

[3] 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 in people with diabetes[J].Diabetes Care,2003,26(12):3333-3341.

[4] Bernstein EF,Fronek A.Current status of noninvasive tests in the diagnosis of 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J].Surg Clin North Am,1982,62(3):473-487.

[5] 刘 萍,王丽萍.纤维蛋白原与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相关性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2011,40(1):85-86.

[6] 徐 萍,袁国跃,陈建军,等.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超声检查及危险因素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2011,40(3):314-315.

猜你喜欢

收缩压病程下肢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中西医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研究进展
老年人群收缩压与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预后的关系
健康年轻人收缩压高会增加动脉硬化风险
强化降低收缩压不增加卒中风险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急性胰腺炎病程的影响
手术科室用血病程记录缺陷评析
改良的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评分与老年人短时收缩压变异性的关系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支架术后再狭窄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