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态女性主义解读《查太莱夫人的情人》
2013-01-01马冬
[摘 要]生态女性主义是生态主义和女性主义结合的产物,主要探讨对自然的破坏和对女性的残害之间的密切联系,主张打破父权制度,构建和谐社会。本文力图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分析劳伦斯在小说《查太莱夫人的情人》中所展示的超前的生态女性主义哲思。
[关键词]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劳伦斯;破坏;压迫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3)02 — 0084 — 02
1.引言
19世纪著名的小说家戴维·赫伯特·劳伦斯(David Herbert Lawrence,1885—1930)是英国文学史上的一个天才,在他20年的写作生涯中留下了数量惊人的作品,10多部小说,7个中篇和30多篇短篇小说,4个剧本,近千首诗,许多论文和随笔,被称为是20世纪上半叶英国最具创造个性、最有争议的重要作家之一,也是20世纪现实主义文学中最富有创新成就的代表作家之一。 《查太莱夫人的情人》是他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也是劳伦斯全部作品中最具轰动效应的作品。小说中女主人公康妮的命运多舛,婚姻不幸,生活压抑,人性畸变,尽管康妮试图与命运抗争,可到头来依然无法摆脱男权的控制,丧失了自己个性。
在劳伦斯所生活的时代,英国正迅速实现全国大规模的工业化,当时他居住的恬静的小镇发现煤矿后,工业文明的火车和挖掘机器开进了小镇,小镇的空气遭到了污染,他眼睁睁的看着伴随他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的美丽的森林被砍伐,恬静的田园风光被黑烟滚滚的煤矿和工厂所取代,不绝于耳的噪音打破了乡村自然的宁静,从工厂里冒出的浓烟也污染了人们心灵的静谧与和谐,曾经繁荣的精神世界变成了片片荒漠,人类的精神家园满目疮痍。作家劳伦斯在英国的工业化进程中也深受其害,饱受疾病的困扰,劳伦斯从此把对工业社会机器文明的憎恨和大自然的热爱向往当做他一生的创作主题。
与此同时,英国社会正经历着一场轰轰烈烈的女权运动,女性的地位在这场运动中得到了提高,女性们开始拥有更多自由,女性重要的社会角色也开始得到人们的认识。劳伦斯当时的资助人路易莎·鲍洛斯就是这场女权运动的参与者,她积极地为女性的选举权奔波。劳伦斯笔下的女性如康妮、希尔达、莫瑞尔太太等也都被描写成个性鲜明、拥有独立自主的女性意识的人物形象。劳伦斯在他的许多作品中关注女性的生存境遇,倡导女性的自由发展。做为生活在二十世纪初的作家,能具有如此超前的生态女性主义观点,并以超前的生态理想和生态哲思关注自然和女性双重命运,不得不让我们急切的想通过生态女性主义视角来诠释劳伦斯的作品,以便更全面的认识其作品的深刻内涵和深远的意义。本文从生态女性主义角度深入解读劳伦斯的长篇小说《查太莱夫人的情人》。
2.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随着自然环境日益的恶化,生态女性主义正迸发着旺盛的活力,法国学者弗朗斯西丝娃·德奥博尼(Francoise d’Eaubonne)在1974年号召全体女性行动起来,清醒的认识到女性问题和生态问题是密不可分的,两者间关联密切,唇齿相依,女性拯救自己就是在拯救地球。她首次在这场生态革命中提出了“生态女性主义”一词,这一观点始源于早期的思想家卢梭、梭罗、利奥波德等人,结合了自然主义和生态保护思想,同时将女性解放问题放到了一个不可忽视的位置上。在世界观上,自然界的整体利益始终是生态女性主义的出发点和最终依据。
生态女性主义者从自己独特的视角出发去解读文本。1978年,在德奥博尼出版的《生态女性主义:革命或者转变》,她谈到需要掀起一场生态女性主义革命,因为“(生态女性主义的)目的不是建立一个所谓的更美好和更公平的社会,而是生存,让历史得以继续,而不是让我们像大洪水前的动物和鸟类那样消失。”这体现了生态女性主义对人类生存的终极关怀。生态女性主义做为文学批评理论主要使用在文学和文化的语境下,生态女性主义对于人类中心论(anthropocentrism)和男权中心论(androcentrism)坚决反对,提倡人类的文化与自然是不可分离的观点,人类应放弃统治自然的思想,男性也要放弃统治女性的思想。自然和女性水乳相容,不可分割。人类世界对自然界造成的伤害与父权社会对女性的压迫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文化中的种族主义、性别歧视、阶级压迫与人类对自然的剥削都是可耻的统治性行为,是时候把这些不合时宜的落伍思想全部抛开,让一直被边缘化和他者化的自然与女性正大光明的出场了!
中国的生态女性主义始于上世纪90年代,在短短的20多年的时间里国内的女性生态主义研究成果显著。在21世纪国内学者以极为开阔的视野把这种新生伦理与多种文论、多种学科和多种文化结合起来,使生态女性主义批评焕发出特有的活力。
3.残破的家园
劳伦斯对自然敏锐的洞察力来自于他小时候居住在舍伍德森林附近的经历,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使他与大自然之间有一种无法割舍的依恋。他将舍伍德森林
奉为心中的圣土,是一片与自己的精神世界息息相关的故土。然而,青年的劳伦斯生活在一个悲剧的时代,大灾难已经来临,人们处于废墟之中。在《查太莱夫人的情人》中,劳伦斯为我们描述了一个战争过后,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大肆破坏自然环境的凄惨景象。轰轰隆隆的汽笛声,震耳欲聋的筛子机的响声,混杂着起重机沉重的喘气声,无时无刻不萦绕在康妮居住的房屋周围,让听到的人心情烦躁。那曾经抬头就映入眼帘的蔚蓝的天空早已不知去向,无边无际的阴霾笼罩着记忆中秀美的家园,看着凋零的枯草,不禁让康妮的心中充满一种说不出的压抑和苦闷。康妮深深地爱着这片带给她无限遐想的土地,只有当她置身于这自然的怀抱中时她才会感到无比的自由,心灵得以温柔的抚慰,一直紧绷的神经稍稍放松一下。在去阿斯魏镇路上,劳伦斯借助康妮的眼睛看到昔日美丽的家园已经不再存在,工业文明粉碎了自然原有的恬静与和谐, 自然的无限美丽已经消失, 深爱自然的康妮只能在梦中来到猎园中散步, 体验孤寂与神秘。康妮在叹息工业文明破坏了自然时候并没有意识到, 她自己也早已遍体鳞伤,如同被工业文明摧残的自然,。
4.精神上的重创
康妮是一个身体健康,长着两只充满好奇的大眼睛的女孩,她说起话来慢声细语,对未来充满着奇妙的幻想。她嫁给了克利福,而战争却把她新婚一个月的完整的丈夫从她身边活生生的拉走了。艰难地熬过半年后,康妮等回来的却是一个已经永远瘫痪了的残缺的丈夫。他已经丧失了做男人的能力,巨大的变化对康妮来说无疑是一种沉重的打击,也让她对未来的生活不敢想象。照顾丈夫的日常起居自然成了康妮一成不变的任务。白天身体的劳累对于康妮来说是一种考验,而夜晚躺在床上的无聊更让这个新婚未到一年的新娘饱受煎熬,渐渐地她变得形销骨立,人比黄花瘦, 她的激情和活力很快被吸食殆尽了。丈夫克利福最初与康妮结婚也并不是出于爱情,仅仅是因为他父亲老查太莱爵士要他结婚,以便传宗接代,给拉格比家族生下继承人,使他的爵位与领地有人承袭。老爵士坚信男人成年了就需要一个避风港,需要一位妻子来给与他安慰和支持,就这样,这场婚姻就被按安排开始了。饱受战争的残害后,肢体不健全克利福慢慢的心理上也出现了扭曲,他深知不能给本就不爱的妻子幸福,可他却冷酷无情地想继续维持这段有名无实的婚姻,并以夫妻的名分牵制康妮,时时控制康妮的人生,他把康妮作为自己的私有财产,牢牢地握在手中,甚至还卑劣的提出让康妮找一个身份相当的男子生一个孩子。康妮在这段婚姻中彻底成为了一个受人操控的木偶,一个生育孩子的工具。康妮备受摧残,几近崩溃,肉体和精神受到双重压抑,最终走向反抗。不幸的是她的反抗并不彻底,她选择了依附于另一个男人为前提条件的反抗,而不是一种要求自身独立的反抗, 其结果也只能是当她脱离了一个专制者时却发现自己走向了另一个专制者, 她依然无法脱离男人成为独立的个体,结局是康妮再一次的自我丧失。这种男权中心的社会等级模式在当时的西方文明社会被严格遵从,女性处于被压迫、被统治的他者地位,女性的权利和需求被彻底忽视,被无情地践踏。生态女性主义强调男性和女性和谐相处的同时又不失去自己独立的人格,女人的价值不能降至只为男人所用。
在工业化和机械化大行其道的时代里,自然成为了人们材料,有血有肉的人在机器时代里也被视为一种特殊的机器,在这种意识的支配下,人类大肆的践踏自然环境,不可避免的使人类赖以生存的精神世界瘫痪了。扭曲的心里,压抑的情感,无声的愤怒,疯狂的行为,如此种种表现出人类精神所遭受的重创。
5.结语
生态女性主义认为地球上所有的生命构成一张彼此交错的网,这张网层次不是很分明,人类总是想试图支配或控制非人类世界,其实人们忘记了我们的祖先早就给我们展示了在这张网上幸福生活的办法,那就是与他们和谐相处。劳伦斯借助《查太莱夫人的情人》,表达了他强烈反对父权制世界观和二元式思维方式的思想,赞美了自然与女性的联系,倡导建立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新型关系。
作为一名严肃的作家,劳伦斯先于生态女性主义者,深刻思考了妇女和自然共同命运的问题,这已经远远超越了他所生活的年代,所以许多学者认为劳伦斯是生态女性主义的先驱是有道理的。作为一位多产的作家,劳伦斯的作品中不乏生态女性主义的思考,这些优秀的作品也许是最具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潜力的文本,留给研究者们无限的空间,许多饶有兴味的话题也等待着对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感兴趣的人们去不断地探索。
〔参 考 文 献〕
〔1〕d’Eaubonne, Francoise. Ecologie feminisme: Revolu-tion ou mutation?〔M〕.Paris:Les Editions S.T.P.,1978.
〔2〕Gaard, Greta and Murphy, Patrick D.,ed. Ecofeminist Literary Criticism: Theory,Interpretation, Pedagogy 〔M〕. Urbana and Chicago: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1998 .
〔3〕Hough, Graham.The Dark Sun: A Study of D.H.Lawr-ence 〔M〕. London: Duckworth. 1956.
〔4〕汪志琴.劳伦斯中短篇小说多视角研究〔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10.
〔5〕D.H.劳伦斯. 查太莱夫人的情人〔M〕.杨恒达,杨婷,译.北京:燕山出版社,2008.
〔责任编辑:郭梅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