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低年级识字教学充满乐趣
2013-01-01邓艳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一至二年级的教学重点。”但是,识字教学长期以来被当作单纯的技能性训练,单调地读、重复地写和机械地识记使学生不堪重负,教学效果也不明显。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笔者认为,教师既要重视以识字技能为重点的认知目标,又要关注以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发展目标,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学习能力。也就是说,识字教学应该首先渗透人文性,关注学生的发展。
一、随文识字
识字是小学低年级的教学重点,而随文识字是语文A版教材中的一个基本识字方法。随文识字,要求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在阅读中识字,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在语文(第一册)教材中,大多数课文都以儿歌的形式出现。虽然儿歌朗朗上口,适合一年级的学生认读、识记,但也容易造成儿歌记熟了,却不识字的局面。所以,在初读课文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用手指指着读,如果读一遍没有记住,就反复多读几次,与那些字见面的频率高了,学生自然也就记住了。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平时多积累一些词语和句子,以此达到识字的目的。
二、运用儿歌和顺口溜识字
大多数中国汉字都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常见字组成。利用汉字的构成方式编成儿歌和顺口溜,使枯燥的识字教学生动化、形象化,能帮助学生有效记忆汉字。如在第一册《识字三》中,“田力男,小大尖;女子好,日月明;山石岩,白水泉……”这六句话就能帮助学生牢固地记住12个汉字。此外,儿歌还可以帮助学生识记一些较难的字,如“亡口月贝凡——赢”、“壹次心——懿”等。
在笔者的指导下,学生也能在识字中编出许多顺口溜。如“大口里面套小口”是“回”字,“一口咬掉牛尾巴”是“告”字,“十月十日”是“朝”字等。这样的识字教学,学生不仅兴趣盎然,而且效果很好。
三、运用游戏识字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适当的游戏方式来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从而有效提高识字教学的质量。如:①在“我问你猜”的游戏中,笔者出示一个生字,让一名学生来猜,并让其他学生判断他猜的是否正确。学生猜:“是‘山顶’的‘顶’吗?”其他学生回答:“不是。”学生继续猜:“是‘欢笑’的‘欢’吗?”其他学生回答:“不是。”学生接着猜:“是‘星星’的‘星’吗?”其他学生回答:“是。”②在“摘苹果”的游戏中,笔者先画了一棵挂满苹果的树,每个苹果里面包含着一个生字。学生每认识了一个生字,笔者就会摘下一个苹果。③在“添加笔画”的游戏中,笔者问:“给‘日’字加一笔,可以变成哪些字?”通过给“日”字加一笔,学生们变出了“目、白、旧、电、田”等字,增强了学生分析生字、拆分生字的能力。④在“找朋友”的游戏中,笔者把准备好的生字卡片发给学生,一个拿着“上”字的学生说:“我是‘上’,谁是我的好朋友?”另一个拿着“学”的学生马上站起来说:“我是‘学’,我是你的好朋友。”然后,全班同学齐声朗读“上学”。这个游戏充分调动了全班学生的参与热情,也有效地提高识字效率。
四、运用联想识字
联想识字可以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让识字教学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它包括故事联想、会意联想、演示法联想等,不仅符合识字教学自身的规律和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而且还能开发学生的智力,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扩大学生的识字量,帮助学生理解字义。如在识“灭”字时,教师可以先解释“灭”字的意思,然后结合故事帮助学生记忆:古时候,有个人发现着火了,就赶紧用一块木板盖住火,火立刻就熄灭了;又如学生可以把“走”字最后的一撇一捺看成一个人迈着两条腿在行走等。
识字教学是一个单调、枯燥的学习过程,教师只有遵循教学规律,科学地采用形式多样的识字方式、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才能让学生轻松识字,感受到识字的乐趣。
(作者单位:湖南省常德市石门县永兴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