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好的学习方法源于好习惯

2013-01-01吴彬

知识窗·教师版 2013年2期

西方教育家第斯多惠曾经说过:“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我国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过:“教是为了不需要再教。”小学数学的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巧妙的学习方法。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应学会独立思考、质疑问难、探索规律、掌握知识、总结经验的方法,从而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实现“爱学”、“会学”、“学好”、“学活”、“学深”、“学透”的教学目标。本文就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提出了一些可行性方法。

一、教学生预习方法,养成自学探究的习惯

经过课前的预习,学生能带着问题去听课,而且还能与教师进行互动,提高听课效率。凡是学生能自己看懂的内容,通过自己操作就能掌握的知识,教师都应让学生自学,让他们先认真阅读例题,然后把解题思路与自己探索出来的知识进行分析和比较,让学生在阅读中探索新知、感悟数学道理、感受数学情感的熏陶。如在教学“万以内数的读法”前,笔者先让学生仔细阅读课本中的例题,让他们思考:“万级数的读法和个级数的读法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中间和末尾有0时,应该怎么读?”学生通过阅读、分析和比较,明白了万级数的读法和个级数的读法一样,只是在末位后面加一个“万”字;不管中间是一个还是几个零,都只读一个零,末尾的零不读。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感受到数学的奥妙,而且还能与教师和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养成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生听课方法,养成积极动脑的习惯

在教学中,听课是小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因此,教会学生正确的听课方法十分重要。在上课时,学生不仅要认真听讲,还要认真听其他同学发言,及时对教师的提问和同学的发言作出判断,并提出不同的见解。这样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知识、探索新知,从而印象深刻、理解透彻。

E7z40oe6CN3lAeAo8O+Z4g==

三、教学生认真写作业的方法,养成认真检验的习惯

自我检查、自我评价能力是构成学生探究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具有批判思维的能力使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中,能自我监督、自我调节学习过程,及时发现问题。在教学中,笔者要求学生做完作业后,要认真检查题目的数据有没有抄错,运算方法是否合理、简便,运算过程和结果是否正确,可以用什么方法验算等。而且在平时的教学中,笔者还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检验习惯,教给学生灵活多样的检验方法,探索解题规律,从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四、教学生思考方法,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求异思维是创新思维的核心。在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鼓励学生打破常规,勇于标新立异,寻找与众不同的途径,还要循循善诱,启发学生从多角度、多侧面、多方位进行大胆尝试,提出合理、新颖、独特的解决方法。如在教学“求36和24最小公倍数”时,笔者用短除法求解为2×2×3×3×2=72。这时,有个学生提出能否用36×2或24×3来求36和24的最小公倍数,立刻引发了学生的讨论。笔者及时表扬了这位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学生结合短除法来分析:

2×2×3×3×2=36×2,

36

2×2×3×2×3=24×3。

24

从而得出:36×2或24×3都能求出36和24的最小公倍数,而且这是求两个数最小公倍数最简捷的算法,即用其中一个数去乘另一个数独有的质因数。

真诚地关爱学生、尊重学生,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学习效能,才能有效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作者单位:江西省上饶市逸夫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