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化学教学应关注的六大问题

2013-01-01童春梅

知识窗·教师版 2013年2期

摘要:当前,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正在逐步深化,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的改革正在不断推进。本文从六个方面阐述了化学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关注的内容,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培育出更多德才兼备的优秀学生。

关键词:化学 新课程 关注 六大问题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面对前来探望的温家宝总理,钱学森多次提出这个疑问。虽然我国的教育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对此,身处教育一线的教师们也应该反思:“在新形势下,我们能做什么?应该做什么?应该怎样做?”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际,谈谈新课程改革理念下的化学教师应关注的六大问题。

一、关注新的教育理念

长期以来,“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育观念根深蒂固,有些教师仍然采用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把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强加给学生,成为课堂绝对的权威者和控制者。殊不知,这将导致学生过于依赖教师,缺乏独立自主的能力。

化学教师一方面要更新教育理念,这是进行化学新课程课堂教学的前提;另一方面,还应关注学科改革的教学理念。化学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学习适应现代生活及未来社会所必需的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感受化学,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逐步形成终生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二、关注对学生的学习评价

学习评价是对学生生活最重要的评价,也是课程改革最核心的内容。只凭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的方法存在较大的弊端,它偏重于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却忽视了学生丰富多彩的学习过程,忽视了对知识的综合和创新,忽视了对实践和探究能力的考查,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关注学生的心理生活

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给人们造成了沉重的心理压力,身处这种社会大环境下的中学生也承受着来自父母、老师、同学、社会等各方面的压力,导致他们的心理极其脆弱。

陶行知老先生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有从心里发出来,才会打入学生的心灵深处去。”作为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教师只有充分洞察学生的内心世界,认真倾听学生的呼声,与学生真诚相待、坦诚相见,并灵活运用各种教育教学方法,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

四、关注课前的设计

众所周知,课前设计是重要的教学行为之一,是成就精彩课堂的关键。有效的教学要求教师在课堂设计时必须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于是,有人形象地把课前设计称作课前的计划书、课上的备忘录和课后的反省簿。

五、关注教学后的反思

课堂教学历来被称为“遗憾的艺术”,教师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即使在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却还是在教学中漏洞百出,所以,教师必须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反思。只有坚持教学反思,教师才能开拓教育的探索之路,才能收获教育科研的成果,才能沉淀无比深厚的教育智慧。

六、关注对学生的道德教育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但笔者却认为育人比教书更重要。教育者内尔·诺丁斯提出,21世纪的学校肩负着一项道德使命,那就是“造就有能力、有爱心、细心的和可爱的人才”。《化学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化学是基础教育的必修课程,在学习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应加强学生的品德教育。”因此,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品德教育,在课后辅导学生写小论文、组织学生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活动等。

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艰苦而又细致的工作,它需要每一位教师怀揣着“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的思想;用“学生的心灵”去感受,用“学生的大脑”去思考,用“学生的眼光”去看待,用“学生的情感”去体验,用“学生的兴趣”去爱好。让我们一起为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努力、进步吧!

(作者单位:浙江省金华市孝顺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