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体化教学法在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中的运用

2013-01-01张思金

知识窗·教师版 2013年3期

一、背景

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入,人们对中职学校的培养目标有了更明确的认识。中职生应具有足够的职业能力和良好的职业素质,富于创新精神,才能适应自身和职业的需要,成为可持续性发展的劳动者。

为了适应这种需要,中职专业课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就必须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使教学“工作化”,强化学生的职业意识,建构职业知识和技能体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笔者认为,把一体化教学引入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教学中,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快速培养社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

二、一体化教学法的应用

所谓一体化教学,就是整理、融合教学环节,把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一体化教学中,经常由一位教师或一组教师共同制定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步骤,然后实施教学,能使学生快速吸收所学的理论知识。

1.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演变

如图1所示,最初的课程体系是参照基础教育或高等教育的模式来设置的,以学科为中心,理论和实践分开。引入西方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理念后,如CBE(competence-based education,基于能力本位的教育),形成了理论为实践服务的课程体系,以能力为依据开发课程内容。

2.一体化教学的基本原则

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的行为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通过完成典型工作任务的方式进行学习,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包括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和专业能力等。

图2展示了一体化教学模式的三个基本原则:①以培养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②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③以学生为中心。

笔者从学习内容和学习主体两个方面解释了这三个原则:①在学习内容方面,一体化课程体系强调“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即学生通过完成典型工作任务的方式进行学习。强调“以培养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即一体化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一体化课程是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学生为中心,按照工作流程和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进行教学设计并安排教学活动,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通合一、能力培养与工作岗位对接合一、实习实训与顶岗工作学做合一(如图3所示)。②在学习主体方面,一体化课程体系提倡“以学生为中心”,即一体化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是学生,不是教师。学生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完成典型工作任务为手段,培养自己的职业能力。

图4简单地展示了学生从初学者到具有职业能力的学员的过程。中间的箭头表示工作流程,而其中的方框则表示流程中可能含有的几个任务。

3.一体化教学的具体体现

一体化教学需要有完整的一体化课程标准、有针对性的一体化教材、有适合开展工作任务的一体化教学场地及一支能够开展一体化教学的一体化师资队伍(如图5所示)。

三、结束语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按照学校专业的建设方案,在校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电子教研室各位教师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共同努力,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等方面取得了较好成果,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整体教学水平有了极大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都有了大幅度提高。

参考文献:

[1]王祖浩.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7.

[2]路建军.再议教学中的“学习档案袋评价”[J].教育研究,2010,(12).

(作者单位:江西省水利水电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