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语文课堂“活”起来

2013-01-01赖惠卿

知识窗·教师版 2013年3期

语文是一门百科全书,它融多种知识于一身。在语文教学中融入表演、音乐、物理、数学等学科知识,能使语文课堂“活”起来。对此,笔者浅显地谈几点教学心得,供广大同仁参考。

一、在语文课堂中融入表演

表演是通过戏剧、舞蹈等形式,利用动作、声音等手段,把情节或技艺表现出来的一种艺术。把表演融入语文课堂,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还可以寓教于乐,让学生快乐地学习。

如在教授契诃夫的《变色龙》时,笔者设计了一个情境:“我们一起来给奥楚蔑洛夫和赫留金化妆吧。”笔者话音刚落,课堂就沸腾了起来。

笔者说:“我们先给奥楚蔑洛夫化妆吧。”

学生甲说:“他有一个大肚子。”

笔者问:“为什么?”

学生甲说:“因为电视上的许多贪官都是大肚子。”

学生乙说:“还要有两撇向上翘的胡子。”

笔者问:“为什么?”

学生乙说:“大多数俄国人都是这样子的。”

笔者说:“你观察得非常仔细。我们怎么来画他的胡子呢?”

学生丙说:“可以用铅笔或圆珠笔画。”

学生丁说:“还可以画一顶歪着戴的军帽,让人一看就知道他是个坏人。”

不一会儿,一个趾高气扬、耀武扬威的坏警察形象——奥楚蔑洛夫就活灵活现地出现在学生面前。接下来,学生们又积极地为赫留金化妆。之后的情境表演更是把课堂气氛推向了高潮,每位学生都从生动形象的表演中领会了《变色龙》这篇课文的主题。另外,在教授《皇帝的新装》《羚羊木雕》《画蛇添足》等课文时,笔者也采用了表演的形式,都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在语文课堂中融入音乐

音乐是用有组织的乐音来表达思想感情、反映现实生活的一门艺术,把它融入语文课堂,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在教学中,笔者经常会选择各种形式的音乐融入课堂。如在教学《斑羚飞渡》时,笔者唱了一首《真实的故事》,给学生讲述了音乐里的故事,很多学生都感动得热泪盈眶;又如讲授《蒹葭》时,笔者给学生播放了《在水一方》,让他们更好地感受诗的意境之美;再如讲授《芦花荡》时,笔者和学生共同唱起了《小小飞虎队》和《小兵张嘎》的主题曲,一起走进那段战火纷飞的岁月。巧妙地利用歌曲,不仅使歌声在课堂上飞扬,教学充满流动美,还营造出和谐的教学氛围,有效提高了教学效率。

三、在语文课堂中融入其他学科的知识

把其他学科的知识巧妙地融入语文教学中,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在教学《死海不死》时,笔者做了一个有趣的物理实验,先准备一个装有水的透明玻璃缸,缸底有一个沉下去的鸡蛋。笔者对学生说:“今天,我要变一个魔术,让鸡蛋浮出水面。”学生一听,立刻兴致高涨。接着,笔者往水里投入适量的盐,并不断搅拌。不久后,鸡蛋果真晃晃悠悠地浮出水面。看到学生流露出惊奇和怀疑的眼神,笔者不失时机地告诉学生:“这不是魔术,而是浮力。”接着,笔者又简单地介绍了浮力的有关知识,再自然过渡到新课的教学中:“其实,世界上真有一个这么神奇的地方,你们想知道它在哪里吗?想知道其中的奥秘吗?让我们一起走进《死海不死》,来解开大家心中的疑惑吧。”又如在讲授《两小儿辩日》和《山市》等课文时,笔者也把物理知识巧妙地融入课堂,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此外,笔者还会把数学、天文、地理、哲学等知识融入语文课堂,使语文课堂真正“活”起来,把语文课堂变成学生放飞心灵、张扬个性的大舞台。

当然,要让语文课堂真正“活”起来,教师必须首先“活”起来,只有解放思想、大胆尝试,才能解放学生的心灵,张扬学生的个性,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安远县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