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作文合作学习原则
2013-01-01卢翠丽罗善红罗葭
合作学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把合作学习运用到小学作文教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98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北京召开了“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提出了“学会关心”的国际教育新构想,强调二十一世纪的教育“最重要的方面是社会更多地参与学校、学校更多地参与社会,并学会合作”。《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也强调,语文教育要“适应和满足社会进步与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现实生活的变化”,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在小学作文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的方法,体现了二十一世纪教育的新构想,符合新的教育理念。
众所周知,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作文教学的主要意义在于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交流和表达的能力,以及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观察和思维能力等。在小学作文教学中进行合作学习,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适宜性原则
首先,作文教学必须顺应小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根据人类心理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理论,每个人的心理都有它的最佳发展期。教师应该掌握每个学生心理发展的“时刻表”,选择最恰当的时机对学生施以教育,以使每位学生都能获得长足的发展。就人类心理发展的过程来看,想象和幻想是学龄初期儿童的主要心理结构。教师可以适时地采用合作学习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想象思维的训练;其次,教学内容必须符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基础水平。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智水平、个性特点等因素,合理分配合作学习小组,设计难度适宜的作文训练,以通过学生之间的优势互补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二、开放性原则
合作学习是以目标设计为先导,以师生、生生合作为基本动力,以班级活动为基本教学形式的一种教学方法。它不是让学生单独地进行作文训练,而是一种完全开放式的教学活动。首先,教学内容是开放的。教师应引导学生放眼世界,积极关注社会生活,细腻地观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从家庭、学校和社会生活中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其次,教学方法是开放的。教师可以通过收集信息、合作、讨论、质疑、探究和启发等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与学生进行平等、民主的交流;最后,教学过程是开放的。从命题、选题、审题,到选材、构思,再到批改、讲评等一切教学行为,都应发生在师生与生生互动的群体环境中,教师应充分发掘每位学生的“作文资源”,才能实现信息资源的完全交流与共享。
三、创造性原则
写作是一项创造性的活动,教师的教学不应只停留在复述和仿写范文上,而应在合作的基础上,激活每位学生智慧的火花,拓宽他们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创造性地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交流和表达。如给学生一个词语,能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或者让学生根据一个短语,创造性地构思出一个童话,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四、整体性原则
在作文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的目的不是培养少数几个作文尖子,而是要让所有的学生都能获得展示自己的平台、发展自己的机会。因此,教师应依据“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的教育理念,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从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合作中体验到成功,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另外,教师还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命题能力、审题能力、选材能力、构思谋篇能力、表达成文能力、批改能力、讲评能力等各项能力,全面发展学生的作文能力。
(作者单位:卢翠丽 江西省宁都县黄石镇中心小学;罗善红 江西省吉安师范学校;罗葭 江西省泰和职业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