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英语教学中有效组织小组讨论的方略

2013-01-01徐永民

知识窗·教师版 2013年3期

摘要:本文从精心设计讨论内容、灵活调配小组成员、全程参与小组活动、及时给予正面评价这四个方面着手,简要阐述了在英语教学中有效组织小组讨论的方略,意在使学生从小组讨论中得到发展、得到锻炼、获得领悟,从而真正彰显出小组讨论的价值。

关键词:英语教学 有效 组织 小组讨论 方略

一、精心设计讨论内容

笔者曾听过一节《牛津高中英语》M2 Unit1 Reading: boy missing, police puzzled的示范课,教师在课程结束后设计了“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story?”这个讨论题,结果却没有激发起学生的讨论热情。其实,这篇科幻小说很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飞翔,但是教师设计的题目过于宽泛,没有抓住重心,致使学生无从着手。在另外一节观摩课上,教师把讨论主题改成“Can you imagine other possibilities happening to Justin Foster, and why?”,结果,学生不由自主地投入到讨论中,其中精彩的话语和闪亮的观点令人耳目一新,逐渐把课堂教学推向了高潮。究其原因,就在于这个问题具有极强的针对性,既与课文内容有关,又超越了课文内容,有利于学生们畅所欲言,与他人分享自己的观点。

讨论是在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自然展开的,它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同时,讨论也意味着会出现新的价值,在不同观点的碰撞和不同思维维度的延伸中,学生们各抒己见。所以,讨论内容的创设必须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从学生的视角生成问题,以学生的兴趣为导向,以学生的疑惑为切入点,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教材和生活的联结、与学生体验的融合。如笔者常以“Which one do you prefer,A or B, and why?”、“Which one do you like best,and why?” 、“What would you like to do if you were in his position?” 、“Can you give him some other solutions to it?”等作为讨论主题,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因为它们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有机会“我口表我心”。有价值的讨论题目具有开放性和辨证性,如“Advantages or Disadvantages, which one is bigger?”、“Are you for or against it, and why?”等。这些讨论题目使学生身临其境地参与其中,并且有很大的选择余地和自由发挥的空间,极易激发学生的主体性和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想说、有话能说。如果选题不当,会使学生失去想象的空间、讨论的欲望,造成不必要的“冷场”。

二、灵活调配小组成员

小组的形式多种多样,有Pair work、Group work或自然组(Team work)等。Pair work比较适合双人对话,或一主一从的活动。Team work则侧重于师生互动。Group work比较灵活和机动,教师可以根据内容和实际情况灵活调配,在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下,根据学生的特质,灵活安排各组成员,整体权衡小组成员的构成属性。组内异质,有利于不同个性和特长的学生互相帮助,形成互补,凝聚合力,产生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效应,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荣誉感;组间同质,则有利于形成公平竞争,激发每个小组的最大潜能,保证每个组员都有发言权。同时,小组成员应在“人人平等”的原则下推举小组长,并在小组长的协调下,每个小组成员各行其职,如谁整理观点和材料、谁作补充说明、谁作最后发言陈述等。只有预先做好了准备,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小组成员的潜力,激发他们的参与性和创造性,为小组建功献策。另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自由组合成Free group,充分发扬民主,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找到自己的“组织”。《牛津高中英语》M8 Unit3 Project: Making a book about unusual pictures和M4 Unit1 Project: developing an ad campaign的Designment环节实践性强,对团体协作的要求高,笔者就以Free group的形式让学生自由讨论,学生们配合默契,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但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小组的设置,既要能确保公平公正,又要能激发每个学生的内在潜能。合理、有效的小组讨论,能极大地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法,使教学由倾听走向分享、由对话趋向合作、由心动付诸行动,能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全程参与小组活动

在小组讨论过程中,教师的参与、指导和监控极为重要。在小组成员确定了讨论主题、讨论计划及讨论材料之后,为了确保每个小组全员参与、全程参与、有效参与,教师可以配角的身份参与各个小组的讨论,给出具体的建议,为小组讨论注入活力;或者有针对性地给予个别小组启发和点拨,从而协助小组顺利、圆满地完成讨论任务。在《牛津高中英语》M5 Unit3 Project:having a debat的教学中,学生以“Developing economy vs. Protecting nature,which one is more important”为主题,设计了一个辩论赛。笔者全程参与了各个小组的讨论,并给予了适时点拨,让学生学会辩证地讨论问题,认识到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结果,学生们文思泉涌,整个辩论赛高潮迭起,有效地内化了语言知识和技能,也贯彻了“在用中学,为用而学”的学习策略;又如在教学M2 Unit2 Project:Making a travel leaflet时,笔者设计了“制作一份旅游宣传单”的讨论内容,并全程参与了各个小组的讨论与制作,就关键词和关键句子给予针对性的指导,从而帮助学生扫清了学习障碍。

四、及时给予正面评价

威廉·詹姆士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就是渴望被肯定。”我国古人有云:“水不击不越,人不击不奋。”在小组讨论中,教师的积极评价不仅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而且能激发小组成员的参与热情和学习兴趣。因此,在小组讨论中,教师应不断发掘学生的闪光点,及时赞扬和鼓励学生。如“I can’t agree with you more. ”、“You can’t be better. ”、“No one but you comes up with the idea!”、“ You are on the way to success!” 等富有句式变化的表扬,极易使学生受到感染,从而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小组讨论中。同时,小组成员间的鼓励和肯定也是小组讨论的润滑剂,教师要不断提醒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取长补短,共同合作完成任务,从而使小组讨论取得共赢的好成绩。

设计小组讨论是实践性很强的教学活动,只有师生共同参与,才能发挥小组讨论的实效,让课堂焕发出活力!

(作者系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管理专业2010级教育硕士,江苏省宜兴市张渚高级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