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学生体育实践能力的途径
2013-01-01李昌辉
现代体育教学正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如在日本,发展学生的自主能力已经成为体育教学的主流思想,教学内容也更新为“基本运动”和“比赛”,使教师有更多的主动权去选择教学内容。在教学中,笔者也积极贯彻这一思想,通过以下途径来发展学生的体育实践能力:
一、运用启发式教学发展学生实践能力
在体育教学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发展学生实践能力的前提条件,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设计一些既符合学生体育知识水平,又生动有趣、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调动学生参与体育教学的积极性。如在教学《中长跑》这个单元时,笔者采取了这样的教学方式:第一课时,笔者采用课堂教学的模式,在黑板上板书了几个问题:①中长跑主要锻炼了人体哪项素质?②中长跑的技术包括哪些方面?③弯道跑技术包括哪些技术?④什么是中长跑的“极点”和“第二次呼吸”?⑤你在进行这类项目时,是否出现过“极点”和“第二次呼吸”的现象?如果有,你能否克服?通过这些问题使学生初步了解了中长跑的相关知识;第二课时,笔者采用实践教学。在进行练习前,笔者提出了几点要求:①要求学生放松心情,尽量跟上集体的脚步,实在体力不支的学生就算走,也要坚持走到终点;②在练习时,不要对中长跑产生枯燥、厌烦的情绪。之后,笔者就让学生开始练习。在自尊心的驱使下,学生们都发挥出了自己的最高水平,产生了极大的练习积极性,运动情绪不断高涨。尽管长时间地跑步和“极点”的出现,使大部分学生都不同程度地产生了生理痛苦及厌烦的心理情绪,但是没有一个学生中途退场,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运用逆向教学法发展学生实践能力
逆向教学法是指根据单元教学的目标,采用由后向前的顺序,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方法。在篮球技能的教学中,笔者运用了逆向教学法:首先,让学生观看NBA总决赛——芝加哥公牛队对尤他爵士队的比赛;然后,让学生进行了“三对三”、“四对四”的分组循环对抗赛;接着,以游戏比赛的方式进行运球、传球的技能训练,并辅以行进间上篮的单项教学;最后,让学生进行“五对五”的篮球比赛,以达到基本掌握技能与战术的目的。
逆向教学法的目的在于先在学生头脑中建立比较完整的篮球运动概念,激发学生对篮球练习的兴趣,进而产生学习欲望。如在复习和进一步掌握行进间传接球、上篮的技术(基本技术就包括了运球、传接球、行进上篮等)时,笔者把学生每两人分为一个小组,每组一次性投进两个球后才算完成任务。在练习过程中,学生们可以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做出令人眼花缭乱的动作,也可以按照基本动作完成投篮和传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充分展示技能的机会。最后,通过自我评价、教师评价和同学之间互相评价,使学生明白篮球运动是需要集体配合的项目,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自觉维护集体荣誉和利益,抵制各种不良行为,不断提高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运用模仿教学法发展学生实践能力
模仿是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运动技术和技能的重要方法,也是教师在教学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教学方法。但是,急性跳远、跳高、三级跳远这三项体育运动就不适合运用模仿教学法。如在急性跳远的教学中,教师的讲解和示范只能在学生的头脑中建立比较抽象的印象,因为教师完成一次动作的时间仅有十几秒,不可能做到动作定型,而急性跳远的技术动作要领可以归纳为“快、短、高、大”这几个字,即助跑速度快、起跳时间短、腾空高度高、动作幅度大。起跳和腾空都是瞬时完成的动作,学生的模仿练习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笔者先让学生观看世界著名跳远运动员的录像片段,通过慢动作、多次重放和定型等技术处理方法,学生可以清楚地观察到:蹲踞式跳远在跳起后,收起跳腿向摆动腿靠拢,空中成蹲踞,身体前倾。这样有利于在学生的头脑中建立起蹲踞式跳远的概念,快速掌握急性跳远的技巧,然后再让学生进行模仿练习,就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又如在教学行进间上篮时,先让学生观看录像,欣赏优秀运动员的出色表现,然后再让学生发挥主体性、创造力和想象力,在身体素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模仿各种高难度的动作。这是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练习兴趣、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绝好机会。
在体育教学中,模仿是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能使学生在掌握技术动作上少走弯路,相对其他教法,有着无可代替的优势。
四、运用分层教学法发展学生实践能力
传统的体育教学采用“一律化”、“齐步走”的模式,容易出现好学生“吃不饱”、差学生“吃不了”的现象。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学有所成。因此,教师必须因材施教,进行分层教学,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差异化的学习目标。笔者会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把学生分成好、中、差三个层次:对身体素质特别好、成绩特别突出的学生,笔者会选拔他们到校运动队或把他们作为体育骨干分子,协助笔者指导身体素质相对较差的学生;对于有运动天赋、身体素质较好的学生,笔者会提出较高的要求;对于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笔者会根据他们的具体情况,制定略低于教学要求的标准。这样的分层教学,会逐渐缩小学生之间的差异,使全班学生都能取得不同程度的进步,既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又可以让他们在运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千万不能忽视处于中间层次的学生,而应通过阶段测试,用“升级”的方式,激励他们向更高层次迈进,从而激发他们体育训练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是教学成功的体现。教师不但要培养学生基本的体育技能,还要注重培养学生顽强拼搏的精神,树立他们的终身体育意识。除了文中提到的四种方法,笔者还将在体育教学实践中继续探讨和研究,使体育教学更加高效、更加完善。
(作者单位: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明德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