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物理问题设计的重要性及方法

2012-12-31王东博

考试周刊 2012年73期

  一、物理问题设计的重要性
  新课程背景下的物理教学已经不再直接灌输学生知识,而是引导学生发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并经过思考、探究、小组交流等解决问题。物理问题的提出与解决的过程应围绕着整个教学过程。好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思维能力,引领整个教学过程。因此,物理教学中如何精心设计问题就显得十分重要。
  二、如何设计物理问题
  (一)设计原则。
  1.注重问题的逻辑性。问题设计必须紧紧围绕教学这个主题展开,紧扣重点、难点和关键点,设计成一个个递进式的有层次、有节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前后衔接、相互呼应的问题,使学生一步步地深入。
  2.注意学生水平差异。教师必须从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根据“最近发展区”进行设问,使大多数学生通过努力思索后能够回答。在选择提问对象时,也要注意学生的水平不同。要让同学有话说,说得基本正确。
  3.问题必须明确。教师提问时语言应简练,题意要明确,让学生知道老师问的是什么,自己应该干什么。
  4.问题要循序渐进。问题要由浅入深,根据从学生中反馈来的信息,进行适当的调整。对学生不能马上回答的问题要做好铺垫,对回答清楚的同学要给予表扬和鼓励。
  5.问题能吸引学生。要让问题产生吸引力,引起学生的注意,并且有解答的欲望。
  (二)设计方法。
  同一物理问题,可以从不同侧面提出,提问的角度不同,效果往往不一样。课堂上,教师若能根据具体的情况创设各种不同的问题情境,就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特定的事物、现象、专题或概念上来,从而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的目的。
  “设疑式”可以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和独立思考;
  “逗趣式”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深思;
  “对比式”可以诱导学生通过比较发现共性、区别个性、加深理解,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和求同思维;
  “刨根式”能帮助学生揭示物理现象的本质,促使学生对问题认识的深化;
  “比喻式”能帮助学生发生联想、想象,有利于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提高;
  “辐射式”能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去分析解决问题,有利于对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
  “求同式”能引导学生从相异的事物中,找出相同的特征,有利于学生头脑中形成一定的思维模式;
  “伏笔式”能铺路架桥,暗示出事物的途径或方向,为研究新理论埋下伏笔;
  “层递式”提问是指对有一定深度和难度的问题进行分层次由浅入深的提问方式;
  “分析式”提问是指把整体性较强的内容分割成几个并列的或递进的小问题来提问的方法。教师可以进行化整为零,各个击破的分割式提问方式,把一个个小问题解决了,整个问题自然也就解决了;
  “扩展式”提问是指把现在所学内容与相关内容联系在一起提问的方法,能够起到以新带旧、温故知新、融会贯通的作用。“直问”是指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地提出问题,以便直接寻找答案,可使学生迅速进入思考状态,使教师在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很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曲问式”是一种迂回设问的方法,问在此而意在彼,针对学生疏漏、模糊处,抓住关键词为突破口进行曲问,会使学生幡然醒悟,从而对正确的结论印象更深。
  三、设计问题的注意事项
  (一)问题的设计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教师的提问,不应是纯知识性的提问,而应该使学生意识到是对自己认知能力的一次次挑战,要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因此问题的设计要有适当的难度和梯度,既要让学生有成功的可能,又要具有培养物理思维的价值,如一些能引起认知冲突的问题,能引起争论的问题或一些能将认知一步步引向深入的后续问题等。教师要站在稍稍超前于学生智力发展的边界上来提问,通过提问来引导思维,切忌直接告诉学生应该做什么,即不能包办代替学生的思维过程。
  (二)问题的设计要有利于学生建立思维模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例如教师可通过这样一些问题来建立学生的思维模型:“你的看法是什么?”“你是怎么想的?”“这是为什么?”等。恰当的提问使学生在学习中一直保持敏感和质疑的心态,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好奇心、勤于思考的习惯、创新思维的目的。
  总之,问题设计在物理教学中的意义不能仅仅理解成是一种教学技巧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一种教学观念问题,它是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和谐统一的最有效途径。它的思维核心功能在共同解决型教学法的课堂教学实践中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认同。只有充分重视问题的设计并不断优化,才能真正使学生学得轻松、高效,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才能得到真正的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