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利用区域活动的三维空间
2012-12-31彭佳华
考试周刊 2012年73期
区域活动从开始试行到现在,已成为幼儿学习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是一种遵循幼儿自己的意愿,以探索和创造为目的,伴随着快乐和满足,有自主性和游戏性的学习活动。传统的区域材料,以平面性为主,多是坐在固定的位置上一人一份材料自主游戏。如何让区域材料立体起来,这就要对区域活动的三维空间巧妙利用。所谓三维,即打破现有的“区域就是桌面材料操作”观念,拓展地面、墙壁、天花板,横向纵向发展,充分发挥现有空间的各种优势,让空间与材料绝妙联合,使墙壁等空间成为学习性区角活动的机组成部分,并挖掘其中各种教育因素,来启发幼儿主动学习,提高学习的效率。
全方位利用天花板、墙壁、地板、架起立体游戏空间
一、让向上延展的天花板成为幼儿自主学习的兴趣点
区域活动的教育功能主要是通过游戏材料来实现的。材料的不同,幼儿的操作方法也不同,幼儿在活动过程中所获得知识经验也就不同。因此教师应考虑材料的多用性、趣味性和开发性。
许多幼儿园都有小阁楼式的空间,天花板与地面的距离并不高,站在底下,教师伸手即可触及,幼儿稍一抬头便可窥其全貌。我们把平时幼儿玩的“夹袜子游戏”由托盘移到了小阁楼下的天花板上,使其悬挂,并用绳子做了一个可伸缩的简易轴承,可以随时降低或升高,不占空间,易于操作。需要用时,轻轻一拉,晒袜架就缓缓落到了小朋友的面前,孩子在位置上操作完成后,再一拉绳子,晒袜架就升高了,非常有趣。
根据此原理,我们又做了“好太太晾衣架”,利用可伸缩的原理,把晾衣架固定在天花板下。一是幼儿可以像妈妈一样把晾衣架升高放下的晒衣服。二是可以借助衣叉把衣服晾到高处。(此设计也可放到角色区的娃娃家,创设“家”的生活情境)幼儿平时工作接触到的都是低头工作,很少有抬头操作的机会。这个小改变,让孩子也可以活动活动颈部,抬头向上看。
再如,玩“串风铃”的游戏,幼儿大多玩过“串回形针”的游戏,将VCD光盘黏在一起,挂在天花板下,幼儿在其下面串回形针,犹如一串风铃,还可以按红黄红黄等颜色规律来串。
天花板上还可粘贴一些小图片,提供手电筒让幼儿照一照,认一认动物(小班幼儿),或是星座(大班幼儿)等等。
材料没变,但变换了操作方法,由桌面平面操作提升到天花板上,立体化的操作使幼儿对材料本身更感兴趣了,操作也更富有乐趣了。
二、让向旁延伸的墙壁成为幼儿自主活动的指引者
在区域活动中环境所赋予的自治因素,使幼儿与环境互动对话,环境发挥了暗示引导作用,规范、协调并控制幼儿的行为。我们把隐形的指导包含在墙面上的图案里,利用图画或照片介绍活动方法。为了激发幼儿兴趣,明确某一区角活动的具体玩法,我们根据区角内容设计了各种图示,或者是操作的示范照片,将之贴在相应区角的墙壁上。这些图示形象、生动、直观、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幼儿可直观地领会、记忆游戏的玩法,从而自主地开展活动,很好地减少了幼儿无从下手,或者等待别人来指导,而失去活动兴趣的弊端。
如,在“图书角”的墙面上贴了一组照片,图文是“拿一本、坐下来、轻轻翻、放回去。”暗示幼儿爱护书本、安静阅读,不干扰他人。“娃娃家”墙面上的一组照片,照的是妈妈喂娃娃喝奶;爸爸在用螺丝刀修理椅子;奶奶在煮饭;爷爷在拖地板……这些都暗示了小班幼儿可以怎样开展游戏,避免了孩子进入游戏区后,毫无头绪地游戏,为自主游戏创造了提示指引作用。“美工区”里,我们把折纸的每一步骤都折好,贴在墙上,让孩子自主探究如何折,既解放了老师逐个教的烦琐工序,又激发了孩子自主探究的潜能。再如“建构角”与“蒙氏区”的小肢丫标志,控制了幼儿的入区人数,使小班幼儿在区分辨认不同区域的同时,规范了他们的行为。
同时,墙面也可成为幼儿区域的展示台。如:在“建构角”墙面上悬挂了用网格拗成的小架子,幼儿可以把建构好的作品摆放在架子上,供大家欣赏,也满足了孩子的成功感。“美工区”墙面上的钩子与网格既可以平面摆放,也可以悬挂立体物。
这些“墙面上的标志与陈列架”以潜在间接的方式吸引幼儿注意,逐步引导幼儿的学习活动。使幼儿能够在自主、自由、充满温馨与亲情的学习环境中,在赋予自治因素的材料环境中,在充满师幼互动的人际环境中,顺利地开展区域活动,愉悦、快乐、自然地游戏。
三、让向下延绵的地板成为幼儿探索活动的支持者
皮亚杰指出:“儿童应通过动作进行学习”。作为教师,我们的任务就是为幼儿提供充分的机会、工具、用品、材料,尽量让每个孩子都动起手来。地面除了借助地垫摆放操作外,也可利用它的大与平的特点挖掘出其特有的功用,如可成为立体的迷宫。在地面上用即时贴粘贴一个大大的迷宫,甚至把拐角转弯处都利用上,这样的迷宫,不是手上拿着小人在“纸上迷宫”走,而是幼儿身临其境地参与其中,跟着地面上的标志进行一番智力大比拼。迷宫线旁的“跳三下”等提示图还可随着主题的更换而改变。
再如在地上玩“铺地砖”的游戏,将泡沫板割成小块,创设一个卫生间的小空间,请幼儿当小工人,在“卫生间”铺地砖、砌砖墙,“货真价实”地当一回工人。
区域材料不单只限制在桌面材料,应该从平面的桌子上解放出来,合理利用天花板、墙面、地板的空间,打造一个趣味十足的三维游戏空间,让孩子玩得更尽兴,学得更投入。孩子是一个充满着多变性的个体,作为教师,应该细心地探索孩子的内心深处,揣摩他们需要什么,喜爱什么。只有了解孩子,才能帮助孩子。利用各类材料,让孩子成为活动的主体,让材料真正为孩子服务,满足孩子内心的需要,自动地产生若干个区域真正地活动起来,促进幼儿全面健康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