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21.5亿美元的辞职信
2012-12-31徐琳然
南方人物周刊 2012年10期
3月14日,一封辞职信引发高盛股票暴跌3.4%,市值蒸发掉21.5亿美元。
这封刊登在《纽约时报》上的辞职信,抨击高盛已经丧失了为客户考虑的企业文化,“道德品行沦落,剥削客户麻木不仁”。
摩根士丹利同时股价下跌1.74%,花旗下跌3.4%。
这封信的作者就是高盛的执行董事格雷格•史密斯(Greg Smith)。
《商业周刊》将这场离职称为:一场喧闹的离去。格雷格•史密斯也因为这场喧闹的辞职成为搅动华尔街的人。
最有毒和最有破坏性
现年33岁的格雷格毕业于斯坦福大学,2000年进入高盛,他介绍自己:“我为全球两大对冲基金、中东和亚洲的3个最具影响力的主权财富基金担任过咨询顾问。客户拥有的总资产超过了1万亿美元。”
作为全球最知名的金融机构,很多国家的主权财富基金都交给高盛管理,包括利比亚主权财富基金。2008年,利比亚政府交给高盛管理这笔价值30亿美元的基金,但随着金融危机的冲击,亏掉98%。这笔以利比亚投资局为名义的基金,背后最大的后台是卡扎菲。高盛这样安抚卡扎菲,要求其再追加投资37亿美元,把失去的损失追回来,但后来不了了之。
利比亚政府这种客户是高盛最喜欢的,越是专制腐败的地方,华尔街的银行家们越是爱去。因为信息不透明,即使亏了钱公众也无法知晓。
格雷格说:“参加衍生品销售会议时发现,会上没有花哪怕一分钟时间来讨论如何帮助客户,而仅仅讨论高盛如何能够从客户身上赚取最多的利润。”
在过去12个月里,他见过5名主管将客户称作“提线木偶”。交给高盛管理的主权财富基金,大多用来投资金融衍生品。这些种类繁多的金融衍生品,一般人很难理解,这也成为金融机构从客户身上挣钱的一个有力的工具。
目前对于交易员内部控制很薄弱,高盛在业内历来以激进的金融创新著称,过度的激励机制又会增大交易过程的风险系数。衍生品的杠杆性,又决定了收益和损失都会被加倍扩大。
金融衍生品本来是一种避险工具,但是越来越成为赌博工具,所有交易的价格都能成为目标。格雷格忽然感觉:“还不如去做一个现实生活中的工程师,人生会更美好”。
今年3月份,高盛董事大卫•勒布和科技股分析师亨利• 金就是否将科技股的内幕泄露给对冲基金客户接受调查。亨利• 金手里掌握着大量的台湾个人电脑供应链企业的信息,这些信息对于对冲基金来说是他们做空或做多的可靠的依据。去年10月,美国曝出最大的一起内幕交易案,帆船对冲基金创始人因参与内幕交易被判刑11年。
格雷格谈到:“说实话,现在的环境是我见过的最有毒和最有破坏性的。要想变革目前高盛带毒的文化,必须更换掉管理层。”
不得不走的CEO
这封信发布后,《纽约客》网站上发布了高盛CEO 劳埃德•布兰克费恩紧锁双眉的照片,他于2006年接替亨利•鲍尔森成为高盛CEO。
布兰克恩主导了2008年高盛从一家投资银行到普通银行控股公司的转变,这一举动为了迎合政府1000亿美元的救助计划,同时,又引来了巴菲特50亿美元的投资。
2010年,高盛与保尔森基金相勾结的事情败露,布兰克费恩遭到董事会的强烈不满,也最终成为金融危机的导火索,高盛却是华尔街唯一躲过次贷危机的投行。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就高盛涉嫌交易欺诈进行调查,最终高盛以支付5.5亿美元罚款了结了官司,但未承认任何违规行为。
格雷格说:“布兰克费恩失去了对公司文化的掌控。”
金钱至上的贪婪文化成为高盛的价值观,为了追求最大利润,宁可走捷径。就在人们担心希腊债务危机波及全球的时候,高盛正在享受欧元贬值带来的巨大投资机会。高盛实际上也是希腊债务危机的始作俑者。当年希腊急于加入欧元区,为了掩盖超过3%的赤字,把欧元债务包装成远期债务,从而从统计表中消失了这笔数据。
今年2月份有消息称,布兰克费恩最早今年夏天离开高盛,董事会认为布兰克费恩并没有尽到职责。
布兰克费恩还能待多久,要看董事会对他还有多少耐心。
格雷格的爆料除了良心使然,《华尔街日报》还给出了另外一个理由:奖金收入是产生摩擦的一个源头。
如果格雷格正如邮件里所言,看透了高盛的职业,那他在这个职业上做下去唯一的期许,就剩下了薪酬。2009年,高盛用于分红的奖金池还高达230亿美元。如果《华尔街日报》的分析正确的话,这封信看起来倒像是一场分赃不均的内讧。
随着公众了解更多的内幕,人们希望这封信能给华尔街敲响警钟,成为金融改革的转折点,但高盛CEO布兰克费恩目前回应:“这只是个别人的抱怨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