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员工培训管理的思路和方法

2012-12-31陈武魁

职业 2012年7期

  摘要: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为促进企业经济发展,就需要对员工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胜任工作的能力,为企业发展服务,提高企业竞争力。创新培训管理思路,采取正确的培训方法,努力打造科学的培训方案,使企业员工的培训收到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企业员工 培训 思路 方法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员工的培训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与日俱增,成为影响企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因素。在现代化生产条件下,科学技术迅速发展,企业装备不断更新,技术工艺水平不断提高,对员工素质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与此同时,各行各业的职业技术成分所占的比重逐渐增加。单凭体力从事的工作越来越少,生产工人的劳动技能不再是以体力为主,而是以智力为基础。为了适应这种形势的要求,促进企业经济发展,就需要对员工进行培训,在提高员工思想素质的基础上,运用各种教育手段,帮助员工掌握必要的文化技术知识和技能。从而培养一批精通科学技术的员工队伍,造就一支思想好、作风硬、技术精的员工队伍。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有必要对培训员工的思路和方法进行探讨。
  一、企业员工培训的必要性
  现代企业所面临的竞争越来越强烈,企业要想在越来越激烈的竞争中获取更多的生存机会和发展空间,必须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而想要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就需要不断地为他们提供各种培训与再培训的机会。对员工进行培训是企业发展的迫切需要,企业必须对员工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培养和训练,提高他们胜任工作的能力。
  1.积极开展员工培训,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从现代企业的生产管理形势来看,现代企业必须加强对员工的培训。一方面,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要求企业必须不断加大投入,对新技术进行研究,开发新设备,最终形成新产品,否则,就会被竞争对手所超越。另一方面,企业的员工只有能够熟练应用新技术、新设备,才能够通过出色的职业才能降低企业生产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但是这些都是单纯依靠员工以往所学的知识所不能够满足的。只有不断对员工进行培训,才能够保证员工们的知识与技术水平时刻跟上时代的步伐,处于科学技术的前沿。
  2.提升员工综合素质,为企业发展服务
  从激发员工积极性的角度来看,企业应该加强对员工的培训。根据马洛斯的需求层次理论,每一个员工都有着自己的独特需求,当他们能够满足自身的基本需求后,就会继续追求自我实现的需要。他们希望通过努力,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达到预期目标,从而实现自身的价值。因此,一个好的企业要能够有效地调动每一个员工的积极性,让他们积极为企业的发展献计献策,创造出更多的价值。通过培训员工,还能够让企业有更多的收获。培训最好的结果是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双赢。很多企业的管理者对培训能够给企业带来的“提高生产效率”“吸引员工加入”“提高员工忠诚度”“提升企业形象”等诸多方面的效益都持肯定态度。很多企业的管理者都认为,对员工进行职业培训,不仅仅能够有效提高生产率和提升企业形象,对于提高员工的忠诚度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企业的员工培训工作不仅是企业发展的需求,而且将会是企业留住人才、激励员工的重要途径之一。
  二、创新企业培训管理思路
  员工培训是企业通过各种方式使员工具备完成现在或将来工作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并改变他们的工作态度、提升他们的工作业绩,最终实现企业整体绩效提升的过程。重视员工培训,能够提高企业绩效,引导企业形成共同价值观,增强企业凝聚力,构建和谐企业,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可持续发展。
  1.创新培训机制
  一是建立和完善实施培训管理体系的配套制度,加强对培训需求的设计与策划,建立对培训过程和教学质量的监督及评价体系。从企业发展出发,在企业内部巩固和完善多种灵活的培训机制,基于企业发展及员工个人发展的需要,增强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实用性和适度超前性,提升员工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二是进一步完善员工的培训考核管理制度,逐步形成制度化、正规化、科学化的管理体系,以提高培训管理的有效性。
  2.创新培训方式
  通过各种激励措施来引导员工接受培训,使员工内心形成不进则退的危机感,树立起职业前景的风向标。在培训方式上采取情景互动式、案例研讨式来激发被培训者的创造性,重视“练”的过程,从而激发员工参与学习的动力。同时通过不同层次、不同内容、不同时段的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使培训更加贴近企业的生产实际需要,让企业培训更为活泼、更为全面。
  3.创新培训内容
  根据企业近期、中期、长期发展规划目标,编制企业培训内容。内容应从单一性转向一专多能的培训,将培训的重点从适应性转向拓展知识、提高能力、增长才干及创新能力的培训上来,从而进一步推动培训计划的有效开展和组织目标的实现。
  4.创新培训评估体系
  对于企业而言,员工是否将培训中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发挥作用非常重要。因此对于培训的评估,应该更多地放在行为和结果层面。这就要求培训组织者与部门领导良好沟通,同时从制度上明确部门领导培养下属的义务,强化他们对下属培训效果的责任,要保证培训考核的公开化、透明化,向员工传递培训中的不足,从而提高培训质量。另外,还要将员工的培训效果与企业的激励、晋升与考核、反馈机制结合起来,激励员工学以致用。
  三、企业员工培训方法的探讨
  培训作为教育的一种形式,既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同时又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在培训过程中,培训方法的采用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培训的效果。特别是对普通员工培训,方法更为重要。这是因为同一企业的员工在能力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些差异往往是由员工不同的知识结构、文化程度、性格特征、品质修养以及直接环境所导致的。因此,他们在接受培训教育的过程中表现各异。
  如有的员工对理论知识掌握较快,而对技能操作掌握的相对较慢;而有的员工则恰恰相反;还有的员工各方面能力都优于其他员工。如此种种,就要求主管培训人员要因材施教,因人而异。首先,要放弃使所有员工经过培训都达到同等优异水平的幻想,当员工没有达到理想目标时不至于失望。其次,要区分员工的不同特点,如能力和心理差异。根据不同的表达能力、操作能力、记忆力、心理素质等采用灵活多样的培训方法,以进一步强化培训效果。具体方法如下:
  1.掌握学习效果的阶段性变化规律
  企业员工在接受培训期间,学习的效果有着明显的阶段性变化,可分为以下几阶段:
  第一阶段是迅速学习阶段。即员工在接受培训的最初阶段,当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后,会对培训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对新知识的好奇心会驱使员工主动思考,创造性地采用各种方法来掌握知识和技术,因此学习效果很好,学习进展速度快。但是,这短暂的时间过去后,则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第二阶段是缓慢学习阶段。当员工初步掌握了该项培训内容之后,其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锐减,学习进展十分缓慢,相对达到一个稳定的时期。在这一阶段,员工的培训效果始终在提高,但速度较第一阶段相差甚大。当然,不同心理素质的员工在这一阶段的表现是有差别的,意志坚定者会持之以恒,总以创新的方法和较强的能力迎难而上,其学习效果优于其他员工;个别意志薄弱者会对培训产生厌恶情绪,甚至放弃培训机会。
  第三阶段是心理界限学习阶段。经过较长时间的缓慢过程,员工对该项内容的学习会处于饱和状态,相对达到了心理界限或心理阶段。如果继续培训,效果将不理想。
  尽管培训内容不同,这些阶段所占时间和变化有别,但是都具有比较明显的阶段性。只有充分认识这些变化,才能较好地从事培训工作。在培训过程中,有意识地区分阶段、调整内容、改变方法,将是克服员工心理学习障碍的有效方法。
  2.采用分散性培训的学习方式
  心理学研究证实,人的兴趣和注意力的集中有一定的时间界限。超过这一界限,学习效果会明显下降,在员工培训过程中,特别是针对在职培训,培训的时间及节奏安排是必须要注意的问题。将某项培训内容分几个阶段,短时间学习,其效果远远优于集中一上午、下午或一天甚至几天的学习。
  3.激励——以考核促培训
  考核是对一段时期内培训效果的总结和评估。在员工培训中,经常考核员工的学习效果,是激励员工学习和提高学习兴趣的方法和措施。因为考核会给员工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员工会把考核结果同晋升、奖励、自尊等方面影响不自觉地加以联系,用外在环境压力下迫使其努力学习。事实上,任何一项学习的效果都会受到考核的影响,妥善安排考核的内容、时间、次数以及结果的处理会有助于员工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吸收。培训效果的考核还有利于检查员工的工作情况,便于发现不足,以便在培训中强化薄弱环节,终止错误,更加熟练地采用正确的工作方法。
  4.兴趣——学习动机的培育
  员工对培训内容的兴趣和学习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对所学知识的渴求程度。促使员工渴求学习的原因很多,受人尊重、自我实现、竞赛中获胜、获得奖励、成就感、躲避指责、获得安全感等都与其工作有着密切的关系。每一位主管培训的人员都应该掌握这些学习动因,弄清每位员工的学习动机和对待工作的内心态度,从而促其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对培训产生兴趣。
  5.调动各种感觉器官共同工作
  应该说学习是一个获取知识、掌握技能、提高素质的过程,当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习者后,学习的过程即告结束。在正常情况下,员工掌握知识和技能通常是运用五种基本感觉来实现的。如果员工能同时运用几种感觉器官进行学习,便可以获得最佳学习效果。例如,在饭店厨师的培训中,如果只向员工讲授配方,那么员工只能停留在浅显的感性认识阶段,决不可能烹调出达到标准的饭菜;如果在介绍菜肴的制作知识之后,让员工观察烹调示范,结果就会好一些;如果让员工合力投入学习,既看又记,深度辅导,员工的学习便会达到最佳效果,逐步成为合格的厨师。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各种感官在学习时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通过味觉可学到1%,通过触觉可学到15%,通过嗅觉可学到35%,通过听觉可学到11%,通过视觉可学到33%。当然,学习的方式或借助的工具也直接影响到学习效果。因此,培训教师要充分认识培训过程中的基本规律与原则,掌握个体心理、情绪、思维、兴趣、意志、气质、品格等方面的差异,有效调动员工学习的积极性和动力,才能获得良好的培训效果。
  总之,运用正确的培训方法,实施有效的培训管理,不但要讲究有效性,而且也要提高有效的转化率,找准培训需求,运用灵活多样的培训方法,将以“学”为重心,转向以“习”为重心,在企业内部建立起员工自动自发的组织学习氛围,帮助员工建立起“终生学习”的观念,使员工通过培训提高工作业绩,达到个人和组织的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