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前进之路没有尽头

2012-12-31东明

银行家 2012年9期


  紧跟中信银行战略成长的铿锵步伐,武汉分行走过了12年的发展历程。12年来,徐学敏用全部的心力和持续的激情,带领分行干部员工,在一个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筚路蓝缕,夹缝生存;锤炼砥砺,成长超越,走过了别人几十年走过的路,成为现代企业自主创新、战略推进、能力积聚、科学发展的成功典型。
  百年基业,战略先行
  12年前,徐学敏,一个做过大学教师、做过国有商业银行分行副行长的政府副秘书长、具有博士学位的茂业学子,被选定为中信银行武汉分行筹建负责人。作为一名分行负责人,不仅需要创百年基业的理想目标,而且需要从分行筹建伊始就在分行树立规范起步和持续健康发展的展业基准,更要有明确的竞争发展意识和中长期战略的指引。
  分行成立之初,迅速在武汉站稳脚根是头等大事。徐学敏明确提出,首先要解决生存问题,做一些“吹糠见米”的工作,并以此为基础。在分行开业的半年时间里,他组织制定了分行首个三年战略规划(2000~2002),此规划针对分行初创期,在市场进入、竞争策略、稳健经营和管理框架等方面都进行了较认真的思考,为分行快速起步发展指明了方向,为持续成长注入了健康基因,引领全行以强劲的成长势头迅速确立了分行的市场地位。
  在分行顺利起步之后,徐学敏就开始思考分行的立足、成长与持续经营问题。2002年,分行制定了第二个三年战略规划(2002~2005)。为了避免初创与成长时期的粗放盲动,徐学敏提出了克服“短周期怪圈”、“创建百年银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与举措,在规划期逐年提出“管理升级”、“二次创业”、“五大战略转型”等管理目标及实现路径,引导分行顺利地度过了从事业初创期向战略成长期的关键阶段。
  2006年,根据分行成长态势与竞争地位,在制订第三个战略规划(2006~2010)时,徐学敏响亮地向全行宣告,要通过战略转型、结构调整和管理强化,尽快实现走在中信系统内、武汉地区商业银行前列的成长目标。从这一年开始,中信银行武汉分行成功实现领跑同业,各项经营指标跃居股份制商业银行首位,对公存款逐年超越四大国有银行,提前一年全面完成五年发展规划。
  在组织第四个战略规划(2010~2012)时,徐学敏提出要把武汉分行建设成为一家在本地市场和系统内都处于领先地位的,综合实力强劲的大型现代商业银行,形成了“确立一个千亿目标,依靠开发、深化两大杠杆,选择人员、机构、干部配置三条途径,完善客户经理考核、支行长激励、人员引进、全员共担四大机制,实现业绩、品牌、文化、队伍、待遇“五个一流”的“一二三四五”战略。
  到2012年6月末,武汉分行全口径存款达到1052亿元,提前半年达成分行三年规划目标。在湖北武汉,中信银行武汉分行以第一家存款过千亿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武汉地区存款总量超越中行的辉煌业绩,傲然屹立于银行同业;在中信系统,武汉分行是第六家存款过千亿的一级分行,在系统内的规模排名远高于湖北经济在全国的排名,再度跑赢了大势,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
  创新制胜,优势富集
  早在开业之初,徐学敏就清醒地认识到,作为一家弱小的并不具备资源优势的新建行,要想在强手林立的金融市场上争得一席之地,必须依靠业务产品创新、走差异化经营之路。在他的倡导下,全行牢固树立创新意识,以产品创新为先导、以营销创新为核心、以机制创新为保障,走出了一条创新发展之路,开辟了生存发展的广阔空间。
  在以大型国有企业占主导地位的武汉开展银行业务,就不能不与本地最大的企业武汉钢铁、东风汽车打交道。面对强势至极的战略客户,徐学敏避免了与竞争对手的正面拼抢和千篇一律的同质服务,而是根据汽车、钢铁、家电产业链特点,先后提出了“汽车金融”、“工商银”和“保兑仓”等以物流金融为主的三项创新产品。其中,2000年5月提出的“神龙汽车销售金融服务网络”作为一种新的业务模式,引起总行的高度重视,派出由风险管理人员组成的联合小组,到武汉进行专门调研论证。为此,徐学敏亲自带领分行相关人员,通过反复汇报交流,取得了总行专家、部门领导和最高管理层的一致认可,并使汽车销售金融服务网络的银行服务模式逐步成熟完善,这也得到了厂家和经销商的高度认同,并逐步向其他汽车品牌延伸。
  通过武汉的神龙汽车到十堰的东风总部,从东风总部到全国的“东风系”,由此引发连锁效应,继而突破韩资背景的北京现代、江苏的悦达起亚,再迅速将业务覆盖德系的北京奔驰、一汽大众、一汽奥迪,日系的一汽丰田、英菲尼迪等。到2011年末,武汉分行汽车金融业务合作汽车品牌已有14个,签约网络上百个,合作汽车经销商近千家,厂商和经销商日均存款162亿元,成为所有合作厂家市场份额第一位的核心伙伴,占据中信银行汽车金融业务的比重高达三分之一。加上家电、钢铁等,供应链金融日均存款合计211亿元,分行对公存款三分天下有其一。供应链金融更已经成为中信银行对公业务的特色产品和领先优势之一。
  正是依托创新这一有力武器,徐学敏实现了在夹缝中生存,赢得了竞争地位,形成了鲜明的业务产品特色,提高了经营管理水平,积累了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为此徐学敏从总行捧回了一个个创新大奖,为中信银行产品体系的丰富完善和竞争力的形成做出了突出贡献。更重要的是,徐学敏已成功地将创新作为一种理念融入到全行员工的心中,成为全行上下的一种工作方式、思想行为方式与文化内涵,成为固化在分行能力体系中的一种重要成长基因。
  强者自励,超越领先
  经过长期的学习教育和几十年的职业历练,徐学敏养成了成为强者、追求完美的个性。他总是不断激励自己与分行干部员工,要坚持强烈的进取精神,不得有半点自满自大,不得有一刻放松与懈怠。为此,徐学敏在分行筹建亮相和后期的业务经营与战略推进中,追求强者之道,选择竞争者战略,倡导强势获取,藐视被动等待。
  未开业,先取势,首次招聘就轰动大武汉。1999年10月,徐学敏选择在东方大酒店这座当时武汉唯一的五星级酒店设立筹建处,却只需支付普通写字楼的租金。第一次公开招聘,50多个名额有3000多金融同业好手涌跃应聘,未曾开业就做了一次绝好的品牌宣传。成大事者,必敢为他人不敢为、不能为之事。2000年底,徐学敏以4100万元的底价成功拍得价值超过2亿元、位于武汉金融街的建设大道中段的原台北大厦,成为系统内第一家开业当年购楼的分行。
  为领导者,更需以不断的胜利来打造一个常胜、敢胜之师。2002年,在人民银行武汉分行对辖内三省商业银行的综合考评中,中信银行武汉分行获得全年各季度及年度综合排名第一;2003年启动“十个一工程”,存款总量首过百亿元,年度新增存款量居股份制银行首位;2004年超前实施零售发展战略,在中信银行首个组建零售客户经理队伍;2005年首次进入中信银行系统内综合排名前三甲;2006年对公存款首次超越部分国有商业银行,主要指标居武汉地区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榜首,实现领跑同业的夙愿。
  立大业者,还要有高峰之上,再攀高峰的矢志追求之心。2007年,武汉分行在系统内综合经营计划考核排名连续两年第一;2008年各项贷款和对公存款增量位居股份制首位,并首次超过部分国有商业银行;2009年,武汉分行存款总量超越当地部分国有商业银行,在系统内等级行考核中进入标兵行序列;2010和2011年连续两年存款新增超过百亿元,将与主要竞争对手的领先优势逐年扩大到百亿元以上。
  2012年6月末,武汉分行全口径存款千亿元,提前半年完成三年规划目标,实现了重大历史跨越,成为湖北地区第一家存款过千亿元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中信系统第六家存款过千亿元的分行。中信银行武汉分行主要经营指标连续六年位居股份制商业银行首位;对公存款总量居所有银行第二位;对公存款增量连续八年居股份制银行第一位。
  在系统内,武汉分行连续六年在总行综合经营计划考评中排名前三,等级行考核保持标兵行地位。在湖北省,中信银行武汉分行的成绩得到了省市政府和监管部门的高度评价,连续三年被湖北省政府授予“支持湖北经济发展突出贡献奖”,连续三年被武汉市政府授予“金融机构支持武汉经济发展突出贡献一等奖”,连续多年被评为“优秀纳税人”,连续五年在湖北银监局对当地股份制银行评级中获得最高评级。
  从2007年开始,武汉分行的经营业绩逐渐引起了中信集团领导的关注。2009年,中信集团孔丹董事长、温晋平书记及总行吴北英常务副行长、曹彤副行长先后到分行调研。中信集团主要领导高度评价“武汉分行在当地经济总量不大、金融环境不太好的情况下,取得了如此优异的成绩,跑赢了大市,并呈现出又好又快的成长态势,在经营模式、管理运行、业务创新、团队精神、班子建设、党群工作和企业文化等方面,都积累了宝贵经验,探索了欠发达地区分行快速健康发展的成功之路,其发展模式和成功经验更具有典型意义和重要的指导价值,值得在中信集团和中信银行全行进行总结、研究和推广”。
  2009年12月,常振明总经理到武汉分行调研时指出,武汉分行在当地市场的占比让他感到很惊讶,希望有关部门对武汉模式认真进行研究。2010年初,中信集团党委下发《关于学习中信银行武汉分行先进经验的通知》,号召全系统各子公司学习武汉分行“积极应对市场挑战,大胆探索创新,通过不断加强战略管理能力、团队成长能力、市场驾驭能力、风险管理能力和保障发展能力的建设,打造核心竞争力的成功经验”。
  凝聚团队,共筑家园
  在年复一年的经营压力面前,徐学敏练就了坚定执着的性格,形成了一套雷厉风行搞动员、抓重点、求实效的工作方法。在几十年的职业生涯中,由于不断得到领导的认可,得到朋友的帮助,得到客户、员工及其家人的信任,在个人的性格中也历练出感恩、友善、重义、重情与宽容的心境。徐学敏常常想,既然大家能聚集在中信大旗之下,就是一种缘分,那么作为班长,作为带头人,徐学敏就有责任在这里为大家营造一个宽松的积极向上的工作环境,让大家在这里有一种家的感觉,让大家在这里能够成就共同的梦想。
  因此,从武汉分行成立起,徐学敏就一直把员工的冷暖挂在心中。从小事看,他可以直呼出全行近1000名员工的姓名。每一个员工过生日时他们都要送去贺卡、鲜花、蛋糕和礼物;员工生病住院、家庭困难、家属的生老病死时他们都关心慰问;分行每年都开展有广大职工普遍参与的文娱活动和体育项目,很多项目他都亲自上阵。这些活动不仅仅是务虚,而正是企业文化建设最实在的表现,是善待员工的具体体现。从大事看,徐学敏为干部成长的职业生涯设计想了很多办法,分行的干部队伍大多是自己培养起来的。分行在较好地解决了干部梯次问题后,又想方设法地为各类人员设计了技术等级。分行出台了会计人员技术等级管理办法,对达到相应技术级别的会计人员给予相应的行政级别待遇。当初,分行给部分会计管理人员行长助理级的待遇,是武汉分行在总行指导下的一次探索,也是给分行会计人员的一个信号,鼓励会计人员在各自的岗位上干出成绩来。这些举措为分行员工带来了真正的实惠。继对会计人员进行技术等级评定以来,分行又推出了对公客户经理、零售理财经理、综合管理人员、产品经理和信审人员、甚至为数不多的信息技术人员的技术等级评定。
  十多年来,分行将制度环境与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以凝聚力建设作为核心内涵,以家园建设、共同成长为文化诉求,以创百年伟业、做行业领跑者为目标激励,以人本管理、价值导向为重要途径,通过党政工团携手,企业员工互动的方式,对企业文化建设实施全方位启动与分层次推进,结出了文化建设的丰硕成果。徐学敏传承中信集团和总行的经营理念与企业精神,经过十多年精心培育与积累,形成了分行优秀的企业文化。2010年11月,在洛阳举行的中信集团企业文化建设经验交流会上,武汉分行进行了经验交流。以此为契机,徐学敏对分行企业文化建设进行了梳理和系统总结,形成了以“承载使命,凝聚团队,传承文化,创新未来”为指导思想的分行企业文化体系。
  目前,武汉分行的企业文化已凝聚成一种巨大的推动力量,为分行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成为分行事业发展中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不断感召、激励着全行员工开创新局面、再攀新高峰。
  不辱使命,再攀高峰
  历经十余年的成长超越,武汉分行登上了一座座只有强者才能企及的山峰。但是在徐学敏为这些成绩感到欣慰和自豪的时候,不会忘记这一切都得益于伟大时代的赋予,得益于中信平台的支撑与各界的关心支持,得益于以总行的正确指引,得益于分行班子的团结与员工的奋发进取。徐学敏更知道,商业银行的业务经营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站在山峰之上,徐学敏看到前面还有漫长的路要走,作为系统内的标兵分行,作为走在竞争前列的强者,责任和理性要求徐学敏必须走得更加坚实,更加从容。
  商业银行是一个顺周期的行业,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黄金十年,整体经济的快速增长,为银行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与十年前相比,几乎每一家银行都可以报出一大串辉煌的业绩。那么,如何评价呢·中信集团常振明董事长提出子公司要“在行业中跑赢大势”,总行陈小宪行长提出要“走在中外银行竞争前列”。2005年5月,总行陈小宪行长到武汉调研,在充分肯定武汉分行成绩的同时,鼓励分行要继续保持稳步、健康、协调发展,并指出一家银行做的好不好,不能看三年五年,要看八年十年。2010年11月,中信集团“四好”领导班子创建活动经验交流会在武汉召开,会上孔丹董事长告诫徐学敏,商业银行的竞争是一条“不归路”。徐学敏对此的体会是,前进之路没有尽头。对于一家商业银行的百年基业来说,存款千亿只是广厦初立基石,八年十年也是长征刚刚起步,要保持良好发展态势,保持领先地位,保持和谐向上的内外环境,还有漫长的路要走。
  2012年,中信银行走过了25年的辉煌历程,意味着徐学敏又迈入了一个新的战略成长时期。为此,徐学敏表示,要抓住历史的机遇,依托中信平台,拓展经营思路,不断夯实基础,提高经营水平,严格控制风险,保持基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