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标下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科教学中的渗透

2012-12-29卢又宁

现代教育教学探索杂志 2012年19期
关键词: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新课标

卢又宁

【摘 要】高中课程改革,已成必然之势。将新课改与心理健康教育特点结合起来,打破学科本位,加强学科渗透,大力推进心理教育,为新课标的实施、深化起到铺石垫路的作用。“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有充分的理论依据和明显的实践效果。本文主要论述教师如何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学科教学、提高学生“情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等问题。

【关键词】新课标;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教育;学科渗透

1. 新课标下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的理论依据在新课标中,从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到具体目标,从课程结构到课程实施与评价,几乎都能在教育心理学和学习心理学的各个理论中找到依据,可见两者结合的必然性。新课标的大纲,无论是教学理念,还是教学方法,很多都可以在心理学,尤其是在智力心理和学习心理学中的理论找到渊源和根据,我国课程改革的理论与心理学的一些理论是一脉相承的,作为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之一的“智能多元论”,正是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早在八十年代提出来的心理智能观,他以生物学为基础,科学地将心理中最复杂的因素-智能分为八大类,较为客观地吻合了学生存在的个体差异,并强调,每种智能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培养得到发展和提高的,为教育要开发学生的智能提供了心理理论依据。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从过去注重的学习结果转向到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而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加涅提出的 “学习过程的八个阶段”,正是非常强调这一点。新课标所提倡的“探索学习法”,也正是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强调的“发现法”。新课标中注重的课堂组织设计,也符合心理学教授奥苏贝尔 “先行组织者策略”的理论。高中教育包括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各科的内容构成一个统一体,互相渗透,互相补充,但不能互相替代。学校教育以德育为首,体育为本,智育、美育和劳育以培养学生文化素质、审美素质和实践能力为重。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服从素质教育的总目标,具体包括:引导和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自我控制、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各育之中,与学科教育教学并行不悖,目标统一。

2. 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科教学中的渗透

2.1 重视教师心理健康。教师也有心理问题。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师的人格和心理问题对学生造成的“心理危害”比学科教学能力低下所带来的影响更坏。教师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心理保健能力和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关键从自我做起。自觉参加继续教育培训、终身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技能。

2.2 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主要通过“以态度影响态度、以知识丰富知识、以人格塑造人格、以情感熏陶情感、以健康促进健康”实现教育的目的。

(1)引导学生立志成才。首先要求学生从高一开始作出目标定位和心理定位,避免陷入盲目、空虚、迷惘状态,出现心理偏差。具体由“导师”研究每个学生的原有基础,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和个性特征预测学生的发展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有效途径;让学生充分了解自己的能力、特长、优缺点和亮点,建立自信;引导学生结合个人实际情况确立人生目标,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制定周密的远期和近期学习计划,并为实现目标全力以赴。

(2)改善校园育人环境。心理活动和心理健康受环境影响和意志支配,环境育人的道理是显然的。学校的育人环境包括校园物质环境(硬环境)和校园精神环。

(3)立足课堂教学“以情育人” 。课堂作为专门育人的教学环境,让师生通过情感交流、传承文明、探索新知,潜移默化地熏陶学生的人格、影响学生的情感、思维、行为、习惯以及个性。①营造安全心理空间。课堂教学要突出“知识导学”和“情感导学”相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特点,以消除学生的不良学习心理。②激发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科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课堂导学首先要导兴趣:一要挖掘趣味性教学内容。二要运用幽默式教学艺术。③培养学生情感。学科教学和心理健康教育都离不开情感教育。情感教育因素,潜藏于教学环境、教材内容和教学方式之中。学科渗透情感教育,让学生从学科知识中得到情感源泉,还可以从教师身上汲取情感力量。发挥学科优势。理科教学以科学知识、科学精神和科学美熏陶学生,培养学生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和思维能力以及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献身科学的崇高精神。文科知识蕴藏更丰富的情感财富,尤其是语文,作为一门综合性的人文学科,“为学生开发心灵”、熏陶人格和感化学生个性。政治、法制、哲学教育让学生识别真、善、美,摒弃假、丑、恶,增强明辨是非能力。

(4)加强课后辅导增进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教育融入课堂,也要融入课后辅导之中,巩固积极的学习心理,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高一是学习知识的衔接期,也是心态发展的过渡期。科任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和责任感,引导学生在心理上和行为上尽快进入学习状态。高一阶段,着重训练学生的行为习惯和学习方法。使学生在学习上养成“预习、听课、复习、作业、利用教科书和工具书自主学习”的习惯,生活上要养成“尊师守纪、言行文明、爱护公物、整理内务、讲究卫生、合理膳食、按时作息”的良好行为。学生在高一养成良好习惯,培养自理能力、自律能力、培养自觉认真、善思好学、合作探究、锐意进取的心理品质,有利于端正生活和学习态度,奠定心理健康的基础,为高二、高三的更优发展铺平道路,对于今后的求知、做人、做事都将终身受益。

3. 实践体会与思考“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科教学中渗透”不同于专设的心理健康教育课,也不同于专项教育拘谨于内容和形式固定,它具有自由性和随意性。只要教师有健康意识、正视学生的心理问题,了解造成学生心理缺陷的因素,积极引导学生通过学习科学知识武装头脑、汲取前人的精神财富充实心理世界,帮助学生正确地了解自我、容纳他人、融入集体、适应环境、做一个健康乐学的人——目的也就达成了。实践证明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猜你喜欢

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新课标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融入情境 落实新课标 凸显地理实践力——以骑行青藏为例
初中体育教学实施素质教育探索与实践
花若芬芳,蝴蝶自来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基于高中历史教学中进行学科渗透的策略研究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大学生心理问题应对新模式
利用数学素材渗透生命教育的尝试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