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创业传播活动现状与发展前景
2012-12-29朱杨白如金
新闻世界 2012年11期
【摘 要】在有关创业活动的研讨中,创业环境的良性发展与创业活动的传播力都是参与者的关注点。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优良的创业环境会促进经济发展,满足青年人进行创业及社会就业需求。按照传播要素的理解,创业活动在内容设计,渠道选择,受众甄别以及环境预设等方面都应成为传播策略的加强点。
【关键词】创业环境 创业活动 传播力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对创业者的认同度也逐年提高,以前创业被认为是没有稳定工作不得已为之的营生,现在创业被看成一种自愿的生活方式。对国家而言,创业是国家层面的发展议程,创业知识的传播属于发展传播学内容,优质的创业活动的设计与传播对国家整体创新力和创业传播力的提升尤为重要。
一、上海创业环境现状概述
如今,大学生作为青年创业生力军已经开始涉足创业领域,通过多种形式参与创业活动,扮演着创业相关活动的二次传播者。
2012年5月,上海市政府在《上海市鼓励创业带动就业三年行动计划(2012-
2014年)》中提出“8932”总体工作目标,即实施创业教育和培训8万人,创建创业型城区9个,帮助成功创业3万人,创业带动就业20万人,使本市创业活动日趋活跃,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显著发挥,鼓励扶持创业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健全。
如此宏伟的愿景和发展规模势必会加速创业环境良性健康发展,加强创业活动的传播力。但近几年来,上海的创业环境的多元化表现不强,创业活动的聚焦能力有待提高。
二、上海创业传播活动的特点
科学的创业传播是一个系统工程,从时间上看,科学的创业传播是一个长期的国家传播计划;从要求上看,科学的创业传播包括从家庭到社会,从学界到业界的全方位的建设;从传播内容上看,科学的创业传播议程可以分解到观念、态度、期望、知识、技术、行为等各个层面;从接受对象上看,青年人更多的作为创业教育的受众;从传播渠道上看,大众媒体与新媒体的综合传播方式更能满足受众的传播需求。
换句话说,关于“创业传播活动”的传播目的不仅要受众接受新观念、改变旧态度,更要接受新方式,培养科学创业行为及积极态度。多层级的传播要求和多元的传播形式势必对相关媒介提出更多要求。
从上海目前流行的主要创业传播活动来看,针对如上的传播需求,呈现出如下几个特点:
1、业界传播活动丰富,形式多样
创业名家注重活动细分的市场定位和各自特色的保存。比如中国创业教父查理创办的起点训练营,通过组织青年创业者(其中不乏大学生以及二次创业者)参与系统性实战,接受创业指导,提升企业运营能力。营内生活也丰富多彩,每周六会定期举办创业公开课,内容包含商业模式、投融资分析等方面,嘉宾会讲解成功创业者的典型案例,通过微博等新媒体方式扩大在创业者群体中的影响,产生良性互动。除了查理的起点训练营,还有其他有影响力的传播活动,诸如李开复的创新工场、袁岳的飞马旅黑苹果等。
整体上看,业界对创业传播活动的设计已经表现出相当高的专业聚焦能力,同时也在力图寻求突破。从个别的表现看,正因为整体聚焦互联网科技、健康环保等领域,因此更加注重自身特色和市场细分。
2、政府相关创业活动各司其职,传播力度有限
上海的各大政府创业机构几乎都将创业活动涵盖在创业教育、创业资金扶持、创业帮扶类活动等几大模块。这样做的主要原因一是为了满足受众的信息需求,二是为了传递政府官方的政策动态,以鼓励创业。这些活动因不同部门的行事风格不同而表现出明显的不同。
例如,上海交通大学率先成立了创业学院,目标是依托现有专业设置成立虚拟学院,带动创业氛围并培养创业人才。截至目前,创业学院已招收150余名共计三期学员,平均创业率不超过10%。究其原因,主要是课程内容非创业专业教师安排,未能将学员创业实际需求涵盖其中。相比创业学院,每年的全国挑战杯大学生创业比赛是由共青团中央等多家单位联合举办,定位于大学生创业意识及能力的提升。由于是每年定期的活动赛事,因此在宣传推广上没有形成突破,此类创业比赛也无法形成一个具有统领意义的创业品牌活动,很大程度上与“行政促创业”的思路相关。
3、传播媒介多样,新旧媒体融合
如上所述,创业传播活动涵盖线下培训讲座、训练营、创业比赛,线上论坛讨论分享。在传统媒体中,大众媒体如报刊、电视对创业活动的报道内容丰富。知名创业刊物如《创业邦》、《创业家》等都以定期的活动专题分享创业活动。电视节目如《赢在中国》、《我为创业狂》也在同类别的节目中追踪创业者心路历程,分析创业模式,起到一定的传播效果。此外,互联网创业信息分享网站36氪、微博分享社群(如微咖coffee)等作为新媒体,本身也参与传播活动的内容制作及推广,对创业传播活动进行口碑营销。
三、上海创业环境建设和上海创业活动发展
说起上海的创业环境,更多创业者认为上海创业环境过于务实,创业成本偏高,主要体现在人力成本和社会包容成本。举例而言,在上海,复旦交大毕业的优秀学生更乐于去大公司应聘,创业群体也因为上海互联网创业氛围不如北京、成都深厚而显得各自为营。创业园区虽有优质的办公条件和服务,政策上的扶持力度并未能撼动软环境对创业者的包容。就像有人曾笑谈,倘若当初马云继续深扎在上海而未搬离至杭州,现在的阿里巴巴可能早就胎死腹中。总言之,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中国东方的窗口,创业环境的搭建和活动的延伸应是其不能回避的发展重点,也许还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第一,加强建设业界传播活动的信息规模,政府与业界相互分工
业界的传播活动往往因为发起人本人的性格特征而具有显著特点,传播定位也因为发起人专注的领域的专业性而特别明确。因而对于创业者而言,参加由业界专业团队提供的创业培训、分享会和实战训练营更能提升自我创业综合素质,对寻找创业项目、创业伙伴都大有裨益。政府应当做好社会后勤角色,积极搭建业界互动平台,以专业者指导者为理念,避免重复活动的设计及推广。作为政府官方组织的相关创业类社团,重心应放在培育鼓励创业苗圃,提供创业政策扶持并与业界团队互动合作。
第二,把专业性和大众普及效果结合起来是利用大众媒介及新媒体推进沪上创业活动发展的关键
无论是起点训练营内的创业专题活动,还是微咖coffee的创业话题分享会,都面临如何通过系列的活动加深创业核心群体及创业周边群体对创业者的包容、鼓励等困惑。对传播活动报道需求最大的主要有两大群体:一是个人、家庭和企业,他们是活动信息的直接受益者、消费者和使用者;二是行业资金链上的投资群体,他们是创业活动的环境建设制造者、提供者也是市场主体,目前的创业传播活动主要针对前者。另外从内容组合、话语体系等方面设计标准来衡量,专业的传播活动和大众接受本身就存在一定的壁垒,如果不特别用心对待,那么一场专题性活动的宣传对行业人来说犹如家常便饭,对普通受众来讲很可能是一头雾水,也就没有任何传播效果可言。
第三,创业活动通过新媒体技术实现城际间无缝交流
创业本身就是不断整合信息源,产生信息源的过程,因而更多的交流重点还是以内容为导向,搭建更多的创业群体交流机会。微博互动、视频分享、微信交流等平台模式已经可以做到时间上的无缝连接,引导创业活动朝向创业者更喜欢、更能学以致用的方向发展。
眼下沪上的创业活动早已风生水起,各行业相关活动面向创业者设计出创业培训、模拟实战、前辈分享、资金渠道等多个创业环节。无论是政府还是业界、学界都已将创业作为新时期发展重心。科学的传播活动设计,面向创业者的传播策略以及整体创业环境的良性提升才是最终形成沪上创业氛围浓郁、创业环境多元、创业活动优质的引爆点。
参考文献
①韦尔伯·施拉姆:《大众传播媒介与社会发展》[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
②王志章:《创业环境与高新产业发展》[M].人民出版社,2008
③吴晓波:《创业管理》[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④《沪苏浙皖四地高校创业教育状况调研报告》,《文汇报》,2012
(作者:均为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传播系研究生)
责编: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