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量刑建议制度刍议

2012-12-29王云

新闻世界 2012年11期

  长期以来,刑事审判的量刑权一直被视为法院的专项权力,量刑不公开、不透明、不规范带来的量刑失衡,加上我国刑法赋予法官自由裁量的的量刑幅度过大,使司法实践中,出现罪情基本相同的案件,在不同地区、甚至在同一地区的不同法院、同一法院的不同法官、乃至同一法官在不同时间上,其判决均存在一定差异的现象,这无形中损害了法律的权威和尊严,影响司法公正和公平正义的实现。为了强化检察机关对法院刑事案件量刑裁判中的监督制约,维护法律的公平正义,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进一步推进“阳光司法”实施,最高检、最高法相继实行一系列的量刑制度改革,规范了检察机关的量刑建议权,特别是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了检察机关的量刑建议权,为检察机关积极推行量刑建议制度提供法律依据。针对法院过去长期存在的“量刑畸轻畸重”等量刑弊端,作为法律监督机关的检察机关通过推行量刑建议来监督和制约,便是一个行之有效好办法。下面笔者就司法实践中量刑建议工作开展的必要性、所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如何更好的探索量刑建议新摸索,使之成为一项有效的监督手段提出相关建议。
  一、开展公诉环节量刑建议的必要性及其重要意义
  由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司法人员的自身素质也参差不齐,加上我国刑法赋予法官自由裁量的的量刑幅度过大,往往导致同罪不同判,同罪不同刑的判决结果,其违背了法律的公平、公正原则,也违背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基本原则。因此,检察机关积极推行量刑建议是为了强化对法院量刑裁判的监督制约,是行使审判监督权的有效途径,是对审判权滥用的制约机制。从司法实践看,检察机关对提起公诉的被告人认罪的案件,一般没有一个相对明确具体量刑意见,造成对被告人的量刑由法官说了算,事实上形成了对量刑的暗箱操作,由此将会不可避免地带来量刑的畸轻畸重,并而引发的上诉、上访以及法官的腐败等系列问题。因此把公诉环节的量刑建议作为必经程序引入庭审活动是行使审判监督权的有效途径。公诉人在向法院提起公诉的简易程序审理案件一般随案移送书面的量刑建议书,对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则由公诉人在发表公诉意见时提出明确的量刑意见,并阐述具体的量刑理由,对辩护人的量刑辩护意见展开答辩,从而增加法官量刑的透明度,而且能让被告人真正了解自己被判处刑期的原由及依据,做到真正认罪服判,大大减少不必要的上诉和上访,节约司法成本,提高诉讼效率,同时也是检察机关发挥量刑建议的审判监督效果的体现。
  二、量刑建议开展以来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
  量刑建议工作开展通过实践证明已取得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经统计,笔者所在的检察院自2011年10月份以来,共向法院共提出书面量刑建议400件511人,被法院采纳390件495人,量刑建议的准确率及采纳率达95%以上,且被告人上诉及信访的案件也明显减少。虽然修改后刑诉法明确将量刑纳入法庭审理程序,但检察机关在开展量刑建议的探索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在司法实践中存在一些问题:
  1、认识有偏差,素质参差不齐,难以适应量刑规范化的需要
  量刑规范化工作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对检察机关提出了新的挑战,在实践中,从事刑事检察工作的公诉干警对刑事量刑规范化工作的意义认识不一,难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一是公诉人对量刑建议的理解不透。目前,通常对简易程序都提出书面的量刑建议,对一些社会关注度大的案件中运用量刑建议,因为这类案件相对公开,开展量刑建议效果比较好。而对一般的普通程序案件或者争议较大的案件,因没有强制的规定,加上办案人员缺乏信心开展量刑建议不多;同时在量刑建议中,公诉人通常只是概括性地提出被告人应被判处刑期的幅度,如法律条文规定的量刑幅度,其量刑幅度过宽,没有具体的说明量刑理由,让法官及当事人不清楚量刑建议的依据,难以采纳。二是公众认为检察院行驶量刑建议权有争议,是越权行为。有人认为检察机关的职责是提起公诉,认为量刑是法院的事,与检察机关无关,其量刑建议是争权。因此,一旦检察检察院提出的量刑建议与法院的实际处刑不一致,检察院的办案水平就会受到质疑,致使部分办案人在适用量刑建议时缩手缩脚。
  2、尚未有系统的量刑规则的指引
  目前,最高检没有出台关于具体的量刑建议的指导意见,最高院虽出台了《人民法院量刑建议的指导意见(试行)》等试点文件,该指导意见中没有对检察机关量刑建议的程序、幅度均没有统一规范,提出量刑建议的时间、方式、方法均没有具体的实施细则,由于缺乏系统的量刑指导规则,导致量刑建议工作难以形成统一机制,影响了量刑建议的严肃性。
  3、检察院与法院、公安、律师的协调配合有待加强
  量刑规范化工作比原有的公诉工作要求更高,需要公安机关提供量刑有关比较详细的证据材料,公安机关在刑事侦查过程中往往注重收集定罪证据,却忽视量刑证据,对犯罪嫌疑人不利或有利的证据材料收集不够,或者不够详细,特别是对被告人自首、立功的材料收集不够,致使检察机关在量刑建议的缺少依据。检察机关在量刑建议时往往认为其提出的量刑建议是绝对性量刑建议,一旦法院不采纳,就觉得没面子,打消积极性。同时因量刑规范化工作增加了检察机关的工作量,加上案多人少等困难,未能充分听取被害人、被告人及辩护人的意见,不利于缓解矛盾。
  4、法院未建立在判决书中的量刑建议说理制度
  当前,法院的判决书内容没有体现检察机关的量刑建议,对检察机关的量刑建议是否被采纳及其原因、理由均没有给予说明,使检察机关的量刑建议难以置于“公众目光下”,也使检察机关对审判机关不采纳量刑建议的无可奈何。
  三、规范量刑建议的新举措
  量刑建议需要一定的规则来保证其正常运转,才能实现法律效果和司法效率的有机统一,当前,量刑建议还处于摸索阶段,尚未形成统一的规范,为更好应用量刑建议,使之真正成为有效的监督手段,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索、完善。
  1、加强学习,提高公诉水平
  庭审中公诉人提出量刑建议和进行量刑辩论时,为了让被告人信服,让合议庭采纳,不仅要具备综合运用事实证据、法律法规的能力,而且还要具备让听众信服的说理、论证能力,量刑建议的准确率也是对公诉人的另一种业务考核。公诉人在量刑建议时应尽量阐述具体的量刑理由,确定合理的量刑界限,取得法庭对建议刑期的认同,进而采纳公诉人的量刑建议。公诉人除了加强出庭指控水平,还要加强事后监督,在收到法院判决后,应审查判决结果与检察机关的量刑建议是否相符。如果不符则应考虑究竟是量刑建议出错还是判决结果有误,如确定判决结果有误就应视情况积极抗诉,切实发挥审判监督作用。
  2、制定统一的量刑标准
  就当前司法实践来看,各地关于量刑建议标准尚不统一,很可能同样的犯罪行为、相同的犯罪情节不同的法院在量刑方面会存在很大的区别。这既有可能违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司法原则,也不利于被告人定罪后的改造。量刑建议提出程序和方式不规范,导致各地公诉人在开展量刑建议工作难以形成统一机制,影响了量刑建议的严肃性。为此,期待国家相关部门尽快出台统一的量刑指南,以使我国的司法程序更加公开透明,更加民主。
  3、寻求配合,体现量刑公开
  量刑规范化工作的规范与完善需要多个部门的配合。加强与公安、法院的沟通协调,争取他们的支持和配合,对公安机关移送起诉的案件不仅要审查有罪证据,还要审查量刑证据,向公安机关办案人了解被告人在侦查机关的认罪态度,为更好地行驶量刑建议权。对提起公诉的案件,特别是争议性较大或社会关注的案件,在量刑建议时加强与法院的沟通联系,避免量刑建议的偏轻或偏重,以免引起社会矛盾的发生。加强与辩护律师的沟通,审查起诉过程中,要认真听取辩护律师的意见,充分了解辩护律师掌握的证据信息,取得被告人及辩护人的理解和支持。
  4、建立法院判决书中量刑建议的说理制度
  量刑建议实际上相当于在法庭审理过程中增加了一个公开的量刑听证程序,能使法官置于量刑监督之下,从而提高量刑裁判的透明度,为了更好使法院在公正、公平下判决,建议法院的刑事判决书对检察机关的量刑建议采纳情况予以说明,如采纳检察机关的量刑建议应表明“检察机关对被告人的量刑建议适当,予以采纳”,如不采纳的应在判决书中充分说理、论证不采纳的理由,以利于公众更好的理解审判工作。
  (作者单位:合肥市庐阳区检察院)
  责编: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