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范式与旧范式的交锋与融合
2012-12-29荣翌
新闻世界 2012年11期
【摘 要】新闻史的研究范式对于新闻史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框架起着重要影响,它的核心问题是怎样研究新闻史,即新闻史研究的方法论问题。研究方法决定研究成果,在目前新闻史研究范式僵化过时,研究成果单一重复的情况下,探索和创新新闻史研究范式至关重要。本文在总结以往新闻史研究的传统范式基础上,探讨了新闻史研究的新范式和新思路。
【关键词】新闻史 研究范式 新范式
一、旧范式下新闻史的研究困境
范式这个概念和理论最早是托马斯·库恩提出的,他认为每一个科学发展阶段都有特殊的内在结构,而体现这种结构的模型即“范式”。范式通过一个具体的科学理论为范例,表示一个科学发展阶段的模式。简单的说,范式即模式。
历史学作为一门学科,历史研究的范式,是指历史学在其不同的学科发展阶段,体现各个阶段特殊内在结构的模式。同理,新闻史的研究范式,就是在新闻史各个发展阶段的研究模式。
目前新闻史研究困难重重,处于一种十分尴尬的地位。第一,受编年史思路的束缚和局限,新闻史叙述方式干瘪枯燥,①不再现历史场景,忽略历史中人的命运,仅以简单机械的时间划分来叙述历史,以空洞乏味的叙述代替原本鲜活的历史画面。第二,报刊主体意识缺乏,没有搞清什么是新闻史,究竟是“报刊的历史还是历史的报刊”②,新闻史往往要依附于政治或其他历史学科,缺乏学科独立意识和主体意识。第三,“学术内卷化”③,出现“新闻与历史的双重隐退”④,既缺乏新闻性,又缺乏历史性。研究成果没有新的突破,只是在不停地重复别人和自己。第四,学科关注者少,只有学生和学者,业界完全忽视,导致学生不爱学,教师不爱教的尴尬状况。
这些困境主要归结于缺少范式的创新与突破,范式创新是理论体系创新的前提,而目前新闻史研究仍固守原有的主流研究范式。
二、现有的新闻史研究范式——三范式论与两范式论
关于新闻史研究范式有几种不同的分类。
1、以李彬为代表的“三范式”论⑤
第一,革命史范式。这种范式在建国后的很长一个时期内,占据着治史思想的主导地位。首先,以阶级斗争和政治功能为核心,并以此作为评判新闻史的标准和参照系。其次,以政治形势的变化为依据,划分报刊发展的历史时期。这种划分是简单的、机械的、粗糙的,完全失去了其学科独立地位。第三,党报、革命报刊构成了研究的主体,别的报刊几乎不涉及。新闻史研究严重的党史化、革命史化、阶级斗争化。以论带史,史论分离。另外,这种范式受前苏联影响,学术研究完全苏式僵化,抹杀了历史研究的鲜活与个性特征。
第二,现代化范式。解放前的资产阶级新闻史研究普遍采用此范式。改革开放后,这种范式伴随着新闻改革的深化,而被重新提出。这种范式把新闻史研究放在一个大的时代背景下考察,把新闻史作为社会现代化中的一部分,现代化程度是其考量的重要指标。经济发展、政治民主、社会进步,都是它的考察要素。
第三,民族国家范式。这种范式认为,历史的评价标准不在于“革命”和“现代化”,而在于能否对民族国家的发展有利。民族国家范式要求新闻事业以国家民族利益为己任,一切新闻活动和新闻研究,都是为了国家民族目标和发展服务,必须承担维护国家民族利益、促进本国现代化的任务,并探寻一条适合本国国情和个性特征、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新闻模式的道路。
2、以丁淦林为代表的“两范式”论⑥
第一,体制与媒介经营范式。这种范式以戈公振的《中国报学史》为代表。这种范式以“报史是报纸自身发达的历史”为新闻史观,以“报纸”为研究对象,以“媒介经营”为关注重点。
第二,政治与媒介功能范式。这种范式是上个世纪50年代受到苏共报刊史的影响形成的,影响至今。政治与媒介功能范式是时代的产物,50年代以后大陆的新闻通史著作都可归于此范式之内,以“新闻史是新闻事业发展的历史”为新闻史观,以“新闻事业”为研究对象,以媒介的“政治功能”为关注焦点。
三、新闻史研究的新范式探微
以前的新闻史研究体系与范式都较为陈旧,不能适应社会转型后的研究与教学需要,探讨新的历史分期法,建设新的理论架构,是中国新闻史教学和研究面貌实现根本变革的关键。
1、媒介生态环境范式
媒介生态环境范式⑦引入媒介生态理论,政治、经济、文化构成了媒介生存的大环境,媒介作为生态系统里的一个子系统,与大系统和其他子系统之间产生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研究媒介史就不得不与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发生重合。
首先,以媒介生态环境作为研究范式的新闻史认为,一部新闻史就是一部新闻媒介生存发展的历史,所以它强调历史的连续性,即纵向的联系,反对割裂前后关系。
其次,以媒介生态环境作为研究范式的新闻史认为,媒介生态分为内外两个层面,一个是媒介内部的生存环境,即媒介与媒介之间形成的竞争环境,一个是媒介外部的生存环境,即媒介系统与其他子系统之间形成的环境,它强调历史的完整性,即横向的联系。
第三,以媒介生态环境作为研究范式的新闻史认为,所谓新闻史就是研究媒介如何争取生存的历史,即媒介之间的竞合及其与生存环境之间的相互适应、不断调整、协调发展的科学。简言之,一部新闻史就是一部新闻媒介争取生存和发展的历史,一部新闻媒介为开展正常新闻传播活动而斗争的历史。
2、新闻社会史范式
新新闻史,或者说新闻社会史范式⑧的概念来源于西方新史学。新史学是相对传统旧史学而言的,新史学提出了三个命题,即“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一切历史都是文学史。”
新史学倡导“问题史学”,首先提出问题,然后再围绕问题提出假设、确定研究方法;倡导多学科合作,将史学与其他学科分支结合;强调史学家解释,重视历史学与现实的关系。主张从传统的叙述型转向分析型,从研究精英人物转向研究普通人和社会底层力量,从狭隘的政治史转向广义的社会文化史,从单一的历史学科转向跨学科的方法。
将新史学的理念运用在新闻史的研究上,也就是新新闻史,或者说是新闻社会史。新闻社会史简单来说,就是以社会史的范式和叙事学的方法,综合考察并书写新闻传播的历史演变与现实关联。⑨社会史的范式,追求的是一种综合的、系统的、全面的、动态的总体史,注重新闻传播与社会变迁的关联,展现一种宏观的新闻传播图景,关注从新闻生产到新闻消费,再到社会影响和反馈的全过程。这种范式是运动的而非静止的。在这一点上,新闻社会史范式与媒介生态环境范式是异曲同工的。唯一的区别是,它们的视角一个是自然科学视角,一个是社会科学视角,因而所联系和运用的学科不尽相同。
宁树藩先生提倡“两条腿”,一方面要关注报刊的社会作用,主要是政治思想方面的作用,另一方面,应该关注报刊自身成长的历史,即新闻事业产生、发展、运动变化的历史。⑩具体说来,社会史的范式在新闻史研究中可以体现为三个融合,一是新闻与社会的融合,二是理论与历史的融合,三是新闻学与传播学的融合。新闻与社会的融合,是将新闻传播与社会生活打通,从新闻解读社会,从社会透视新闻。理论与历史的融合,是将新闻理论与新闻历史打通,历史渗透理论,理论立足历史,而不是纯粹罗列史实或纯粹讲解理论。新闻学与传播学的融合,是将新闻学与传播学打通,以兼容新闻与传播的视角,透视新闻传播的纷繁图景,追索其脉络、描绘其状貌、解析其意义、探究其规律。
参考文献
①黄旦、瞿轶羿,《从“编年史”思维定势中走出来——对共和国新闻史的一点想法》,《国际新闻界》,2010(3)
②黄旦,《报刊的历史与历史的报刊》,《新闻大学》,2007(1)
③吴廷俊、阳海洪,《新闻史研究者要加强史学修养——论中国新闻史研究如何走出“学术内卷化”状态》,《新闻大学》,2007(3)
④⑧⑨李彬、刘宪阁,《新闻社会史:1949年以后中国新闻史研究的一种可能》,《国际新闻界》,2010(3)
⑤李彬、杨芳,《试论中国新闻史研究的范式演变:以〈大公报〉研究为例》,《中国传媒报告》,2005(4)
⑥丁淦林,《中国新闻史研究需要创新——从1956年的教学大纲草稿说起》,《新闻大学》,2007(1)
⑦田秋生:《重写中国新闻史:必要性及其路径》,《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6(6)
⑩宁树藩,《中国新闻事业史研究方法的若干问题》,《宁树藩文集》,汕头大学出版社,2003
(作者: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新闻系2011级研究生)
责编:姚少宝
实习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