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园网新闻报道的现状与对策

2012-12-29沈述红曹珊瑕王文文

新闻世界 2012年11期

  【摘 要】校园新闻网如何有效吸引大学生的注意力,这是校园媒体在注意力经济时代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以塔里木大学校园新闻网为研究对象,分析校园媒体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校园新闻网创新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校园网 新闻报道 报道对策
  当前,我国高等院校发展具有多层次性,面临招生、教学以及就业等方面的竞争,网络新闻是学校扩大宣传的重要手段,从某种程度上说“经营学校”就是“经营信息”。网络超越了时间地域的局限,让信息传递变得轻松便捷。另外,广大学生需要借助网络充实自我,搜集信息,了解学校。在全国近2000所高校中,90%以上的高校已经建立起校园网,其重要性可见一斑。本文以塔里木大学校园新闻网为研究对象,对校园网新闻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论述。
  一、校园媒体新闻报道的现状与问题
  大学校园作为一个开放、包容、差异化和个性化的小社会,学生的注意力除了放在学习上外,很大程度上被各种校园活动和校园网络所吸引。笔者搜集整理了2012年1月1日至2012年4月27日塔里木大学校园网首页的综合新闻、学院经纬和菁菁校园三个栏目的内容,这些有的来自于教师,有的来自学生通讯员(见下表):
  在这220篇稿件里,关于学校及学院开展的工作会议的稿件有72篇,学生活动的有74篇(多是党课培训活动、运动会和雷锋纪念活动以及学校和学院举办的讲座的稿件);其次是校外单位或学校与塔里木大学合作交流访问的稿件有25篇。有关学校参加重大比赛和项目所获佳绩的稿件22篇。校领导视察和教职工活动的稿件分别为14篇和13篇。
  1、“硬新闻”多,缺乏吸引力
  220篇稿件里,仅会议新闻和领导视察类报道高达39%,校园新闻涉及的多是常规性的活动,突发性的新闻鲜有报道。于是就会出现活动罗列的新闻,而这些新闻报道不约而同地采用“某某某(活动)在我校举行”或者“我校成功举办某某(活动)”等。有调查显示,19%的大学生关注校园网及其传播的信息,62%以下的人每天与校园网打交道的时间低于一小时,这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校园新闻网对大学生的这一主体受众的吸引力不够。这和校园媒体上比比皆是的硬性新闻是分不开的。
  很多校园网的新闻中,导语中按照职别高低罗列参加活动的领导、嘉宾、教师;结尾处要不就是展望未来,要不就是一味地心生感慨,把校园新闻网当成了政绩宣传平台。而活动的主体——学生,在新闻事件中的地位被大大削弱了。报道会议或领导人活动是校园网作为学校喉舌作用的表现,但是校园媒体要学会怎么样把“政治思想教育”更好地融合在新闻事实当中,让它传播的效果最大化。
  “信息传播过程是多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具有结构性、序列性的动态过程。”①网络本该是一个全方位立体的传播媒体,它包括声音、画面、文字、视频、索引等各个因素的组合,理应集纳百家,特征鲜明,奈何这些传播优势都被搁置在一旁,使学生本应最具发言权的群体却几近默默无声了。
  2、多数内容没有针对学生的需求
  校园新闻网的传播者没有很好地了解受众的需求,即校园新闻网传播内容与大学生兴趣点不符。调查中,23%的人认为校园网传递的垃圾信息过多,信息利用率不高;15%的人认为校园网有脱离学生的情况。在对塔里木大学校园网新闻报道的分析来看,校园网传播的信息从发布主体看有:以校方身份为主体发布的关于学校内部的消息;以学校团支部、党支部为主体发布的信息;以学校学生社团、学生会活动、比赛为主体发布的信息;校园内经过加工整理后发布的消息。
  前三类是学校新闻传播的主要内容,虽然也是学生需要知道的,却不是学生最为关注的,信息的影响力可想而知。14%的大学生认为校园新闻网的信息能满足自己的日常需求,但86%的学生却没有办法从校园新闻网上获得有效信息,这使得议程设置在校园网新闻报道引发学生关注程度的效用没有发挥好。
  3、新闻报道形式单一
  塔里木大学校园新闻网的新闻报道,基本上是消息,像通讯、评论之类的深度形式找不到踪迹;报道形式单一还表现在校园网上都是正面报道,批评性报道少。一般只讲取得的成绩,很少或不讲存在的问题,舆论监督力度弱化。其主要原因之一是校园新闻网管理者片面理解正面报道为主的方针,校园新闻网常常把不一致的声音当作“杂音”、“噪音”予以削弱,其结果导致受众参与或观看的吸引力降低。
  二、发展校园媒体的若干对策
  随着媒体科技的进步,人们视野得到很大程度的开阔。大学生的注意力不再局限在狭小的校园范围内。校外媒体的冲击、校园网本身舆论引导能力的下滑,以及校园新闻网的传播者和报道者专业能力欠缺,都导致校园网新闻报道的影响力不断削弱。针对这些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1、拓展学生的参与渠道,让学生成为主角
  第一,对于学生可能感兴趣的选题,“校记”们可以进行网上采访;第二、校园网站可以专门开辟一块“电子公告板”,方便“校记”发放问卷,开展网上调查。通过网络将问卷展示在电子公告板上,可以得到快速的反馈,以赢得更多的受众;第三、拓展消息来源。电子公告牌和留言板也是“民间记者”发布信息的场所,让学生注册成为校园新闻网站的“会员”,任何人都可以报道、发布消息,涵盖形形色色的话题,形成一种平等交流的关系。这里是新闻线索来源地,也是一块民意晴雨表和舆论表达的阵地,提供在线投票系统,进行民意测验。由于网络新闻线索的不确定性,需要一群把关人,来验证其真伪。
  2、校园新闻写作要精益求精
  首先,新闻标题既要简明扼要,又要夺人眼球。导语写作最好短些,既可以一语中的,也可以设置悬念、化静为动,巧用背景,可以运用特写镜头,还可以先声夺人、以小见大等,以吸引受众。
  其次,在报道结构上,层次段落分明,同时进行超文本链接,把外面世界和校园连接起来。传统媒体有些报道会很冗长,而且会受到版面时间的限制。超文本链接符合人们发散性思维方式,通过对一点或者兴趣点设置超链接,对此感兴趣的学生就可以点击链接,然后看到相关内容,多角度地把信息一目了然地提供给读者,满足人们的新闻欲,加大新闻信息量。
  第三,在报道校园新闻的选材上,应选择能说明主题的典型材料和具体事实,不能道听途说,材料要准确无误,要有特色。在“最典型,最生动,最准确,最新鲜,最具体,最重要,最有效”这几“最”中一定要攘括其中几个。除了会议新闻,可以另辟一个平台,给一些需要表达的群体。
  第四,会议新闻应把生硬枯燥的会议和当下校园发生的或与会议有关的新闻事件联系起来,不能含混不清、词不达意、不知所云,更不能夸大其词、不符合事实。
  第五,校园记者在采访报道中要善借外力。新闻讲求客观性、真实性,作为校园记者,我们还不具备社会评论家丰富的知识及犀利的评判能力,所以在写评论类新闻时,并不提倡发表太多自己的主观言论。我们可以借他人之口,来阐述自己的意见。例如,想就当今毕业生将来的方向写一篇新闻,我们很难以自己对周边同学的观察下一个结论。但可以通过在论坛发投票帖或者发问卷的形式来征求广大毕业生的意见,并从中得到一个较为具体的数据,这样的新闻也更有价值。
  第六,注重新闻语言的“原生态”。没有学生喜闻乐见的语言,没有生动活泼的表述,当然就没有市场。写校园新闻时,要采用受众易于接受的方式,把“硬东西”中的有效信息挖掘出来,把主题事件化、事件故事化、故事人物化、人物细节化。要把学生熟悉的东西写得新颖,把学生陌生的东西写得熟悉。
  3、校园新闻网要注重提升“校记”的素养
  学校各级管理者意识到了校园网络本身的重要性,但忽略了网络内容的重要性。新闻作品不同于散文和小说,文笔好并不代表具有新闻意识,需要重视新闻业务学习。新闻写作要进课堂,采用理论讲授、讲座、实训等形式,增强学生的新闻意识,帮助学生树立对新闻信息的筛选和驾驭技能,培养出一批具有新闻敏感的“校记”来。校园网上充斥的不应该只是“消息”,更应该有震撼人心的“辣评”和吸引眼球的“通讯”。把普通的新闻消息、评论和通讯等各种新闻表现方式结合起来,相互配合、相得益彰才能使选题的生命周期得以延长。
  【本文系塔里木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塔里木大学校园网站新闻报道研究”的成果,批准号:TDZGCX11010】
  参考文献
  ①袁军、解庆锋,《农村计划生育信息传播和控制模式探析——以山东省A县的计划生育健康传播实践为例》[J].《现代传播》,2010(04):25
  (作者单位:均为塔里木大学人文学院)
  责编:姚少宝
  实习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