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标题制作忌做“标题党”

2012-12-29袁闻笳

新闻世界 2012年11期

  【摘 要】新闻标题是一篇新闻的灵魂,是精华的浓缩提炼。“标题党”采用夸张、曲解、诓骗、调侃等所谓“颇具创意”的手段吸引读者眼球,这个毒瘤,必须铲除。
  【关键词】新闻标题 “标题党” 标题制作
  今年5月,《中国青年报》对全国31个省(区、市)11394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8.4%的调查对象认为,有耸人听闻式标题的新闻普遍存在,“标题党”现象危害严重。“标题党”,是指在标题上玩花样,靠标题取胜的现象。某些网站和报纸,在新闻标题的制作上利用夸张、曲解、诓骗、调侃等各种“颇具创意”的手段,以吸引读者眼球,增加点击率和发行量,达到自己的某种预期目的。其特点是新闻的内容通常与标题完全无关或关系不大。
  报界素有“三步五秒”之说,说的是读者到报摊买报时,考虑选择哪一种报纸的时间,通常只在走动的三步之间五秒之内。瞥一眼,看看有没有自己感兴趣的、抢眼的信息。这时,新闻标题和版面设置及图片等视觉元素,就发挥了极大作用。一般而言,标题制作必须遵循导向正确、事实精准、语言简练、生动传神等基本原则,以有效地吸引读者。现在的问题是,有些作者和编者,将这些基本原则抛到九霄云外,唯恐新闻不刺激,唯恐冲突不激烈,唯恐网友不起哄,他们把吸引读者眼球作为自己孜孜以求的目标,于是“标题党”在网络和报纸上渐成泛滥之势。
  一、“标题党”的惯用伎俩
  1、歪曲事实,偏离导向
  今年5月,《环球时报》发表社评,标题是“反腐败是中国社会发展的攻坚战”。腾讯网在转载时将该标题改成“要允许中国适度腐败,民众应理解”,明显误导读者。为此,《环球时报》发表声明,严肃批评这种“标题党”的做派。腾讯网于5月30日发表致歉声明称:本网新闻频道在转载环球时报评论员文章时,“因改了原文标题导致不必要的误解,造成不良影响,在此向环球时报致歉。”笔者以为,腾讯网不仅要向环球时报致歉,而且要向全体读者致歉,认真纠正在舆论导向上的偏差。在网络和报纸、报纸和报纸、网络和网络之间相互转载的问题上,任何一方都不能歪曲别人文章的愿意,标新立异,偏离导向。北大校长周其凤曾在长沙市一中举行演讲。在演讲过程中,他提到一些中美高校教育的差异问题。第二天当地一家报纸登出《北大校长称美国教育一塌糊涂》的报道,并迅速传遍网络,被众多媒体转载。随后,《中国青年报》刊登《北大校长演讲遭“标题党”拆解》的消息,称“美国教育一塌糊涂”的说法是媒体断章取义,割裂语境,无视文意,肆意歪曲。周校长的原话是:“从培养杰出美国公民的角度来看,美国教育绝对是最好的。因为他们的的确确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杰出的美国公民。以他们总统为代表,是杰出的美国公民。”“但是如果从世界公民的角度看,我就认为美国的教育是‘一团糟’。因为他们没有培养出优秀、合格的世界公民,总想把自己的价值观、自己的认识、自己的信仰加到别人头上。”可见周校长表达的是美国在其价值观传播教育上的“一团糟”,并不是该报所说的“美国教育一塌糊涂”。由此可见,新闻事实被明显地歪曲了。现在的网络时代也是浅阅读时代,广大读者面对耸人听闻的惊人之语,尤其要提高警惕。
  2、低级趣味,庸俗不堪
  利用谐音、暗示、挑逗、调情、双关和联想等隐晦手法,尽量向“腥、星、性”(血腥、明星和性乱)新闻靠拢,以满足一小部分读者追求刺激的低级趣味,是”标题党”的又一“擅长”。翻看某报民生版,第一条新闻的主标题“插进去爽 拔出来痛”(大号黑体)首先映入眼帘,这给成年读者以强烈刺激和联想。定睛一看,发现其小字引题是:“一女子在一根手指上带3枚戒指,不料——”。凡有正义感的读者,手中拿着这样的报纸,在啼笑皆非的同时,都会在心底里诅咒这位用黄色标题捉弄人的责任编辑的。朝鲜发射火箭,应是一则严肃的国际新闻。可是一家报纸在报道时,竟然也染上了黄色:“美韩日俄四国证实 朝鲜的确射了”,后面几条和朝鲜发射火箭相关的消息,黑体主标题分别是“为何要射”、“射的什么”、“怎么射的”、“射后感受”和“射后反应”。严肃的国际新闻版面被“标题党”糟蹋成这个样子,实在令人匪夷所思。此外,《干了112天终于湿了》《八千湘女上天山 解决驻疆官兵的性爱问题》等情色意味很浓的标题,也在一些网站和报纸上出现。其实,这些新闻本身的内容是健康的,就是“标题党”将它们低俗化、情色化了。比如,八千湖南女支援新疆,是为了解决驻疆官兵的婚姻问题,以使他们能更好地建设边疆、扎根边疆。面对如此恶意篡改新闻事实的黄色标题,许多读者极为反感。
  3、肆意恶搞,冷血调侃
  过度娱乐化的泛滥和搞怪显摆个性的张扬,使“标题党”如鱼得水,活跃非凡。翻开报纸,进入网站,不时有那些肆意恶搞的标题出现在读者面前:《李湘在大街上被人强行拖行》,原来是一张图片,画面上是一个人两手各拖一个印制了李湘代言的大头宣传画的纸拎包,在地上行进。《女孩昏迷后,被7个侏儒拖入森林》,原来是“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的故事;《一骚娘们整容三次均失败,最后被乱棍打死》,原来是西游记中的“三打白骨精”;《老公客死他乡,老婆寻夫,感天动地》,原来是“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广州酷暑,30多人因中暑死亡。这则新闻的标题竟然是《广州“酷”毙三十余人》。诸如此类有悖新闻伦理,缺乏人文关怀,拿别人生命开玩笑的病态冷血调侃,必然会引起广大读者的强烈不满和谴责。
  令人担忧的是,某些网站还专门发帖力挺“标题党”,发出一些带有教唆性质的奇谈怪论,什么《如何塑造”标题党” 吸引读者阅读》等,提出制作标题要与色情搭边,要走煽情路线,要装作弱智,要和热点人物、事件扯上,要力求使读者的眼球脱框等错误的观点。事实证明,“标题党”已经成了一种新闻毒瘤,并且还有进一步扩散的危险,如果不加以切除,那么它必然会影响到整个新闻事业的健康发展。
  二、怎样切除”标题党”毒瘤
  倡导正面、积极、健康、向上、理性和高尚,是新闻媒体和新闻工作者的共同使命。从当前的情况看,切除“标题党”这个毒瘤应重点做好如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1、消除认识误区
  少数人认为“标题党”好玩、幽默、搞笑、刺激,比较适合自己的娱乐消费需求。对于这种认识,我们必须在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加强舆论正面引导的同时,毫不含糊地揭露和批判“标题党”给整个新闻事业和社会所带来的危害。歪曲事实、耸人听闻、哗众取宠、黄色低级、肆意恶搞等“标题党”的种种卑劣行径,势必会造成媒体日常报道中部分新闻偏离正确的舆论导向,人为制造社会矛盾,无端引发社会问题甚至恐慌,给新闻当事人带来伤害或困扰,以致严重损害媒体公信力,甚至引发新闻官司。因此从深化新闻改革,充分发挥新闻的传播、引导、服务、娱乐和教化等功能的角度看,必须下决心铲除在信息传播过程中的各种“标题党”现象,还广大新闻受众于一个洁净的、健康的社会舆论环境。
  2、严格把好关口
  新闻媒体所发布的信息,无论是记者或通讯员采集的,还是来自其他渠道的,都必须经过编者的比较、分析、筛选、鉴别和加工润色,然后才得以发布。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剔除那些虚假信息、有害信息、无价值信息和垃圾信息的过程。也就是说,他们是应该在把关过程中,严格拒绝和抵制“标题党”这种低级无聊的“下水道文化”。如果某家媒体的“标题党”惹了祸,受到公众的一致批评和谴责,甚至还得打新闻官司,其作者固然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把关人恐怕也难辞其咎。所以,媒体要加强采编工作的制度建设,记者、编辑、部主任、总编或主管,必须做到人人把关、层层把关,以高度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采写、编发好每一条新闻,特别是要制作好新闻标题。对于“标题党”这类有害读者身心健康的精神垃圾,一定要亮起红灯,将其拒之门外。
  3、提高人员素质
  “标题党”的泛滥,是一些媒体人浮躁轻率,在政治上、思想上和业务上不成熟的表现。“有哗众取宠之心,无实事求是之意”,这种精神状态决不应该侵入我们的新闻队伍。从目前的情况看,在很多新闻媒体中,“80后”的年轻新闻工作者,已经逐步成了采编工作的主力,他们思想开放,感觉敏锐,对工作充满了热情。但是他们缺少长期的采编工作经验,缺乏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感知,难免在工作中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面对这一实际,要着力提高这一充满朝气的年轻群体的整体素质,有计划地组织对新闻工作者进行系统或专题培训,以增强大家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特别是要制定制度,使“走转改”活动常态化,分期分批地组织他们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在新闻实践中增进和普通民众的感情,“想群众之所想,道群众之难道,帮群众之所需”,进一步认识社会现实,增强自身的社会责任,提高新闻采编的能力和技巧。这就能从根本上提高抵制和铲除“标题党”的自觉性,并在业务和技巧上有效地制止“标题党”现象的发生。辽宁省网际网络宣传管理局提高网络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在沈阳举办了“全省网站管理人员培训班”,这对于严格依法办网,广泛开展网上精神文明建设活动,营造积极向上的网上舆论氛围,从根本上铲除“标题党”是大有裨益的。这一经验,值得借鉴。
  (作者:河海大学传媒梯队新闻台台长)
  责编: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