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的责任
2012-12-29马巍
综艺报 2012年16期
作为本年度最受期待的好莱坞大片,华纳兄弟的《蝙蝠侠之黑暗骑士崛起》(The Dark Knight Rises)引发了预料之外的轰动。美国时间7月20日晚,发生在科罗拉多州奥罗拉的首映枪击案震惊世界,同时也为走黑色路线的《蝙蝠侠》系列染上了一层似乎过于沉重的黑色。
《蝙蝠侠》枪击案对美国社会影响甚大,尤其是关于枪支管控的争议风声再起。而在电影业内,目前已有多位好莱坞知名人士站出来呼吁行业集体自省。影片出品方华纳的行动更是异常迅速——枪击案发生后,立刻取消了“黑暗骑士崛起”后续几乎所有的首映活动,近来在各大电视网滚动播出的电视预告片也被果断撤下。
此外,一些尚未上映的新片也受到波及,比如华纳今年另一部较大成本的商业制作 《匪帮传奇》(Gangster Squad)。这部以1940年代为背景的警匪片已被公司暂时冻结,其即将举办的媒体试映会也被取消。巧合的是,该片中有一段情节正好是黑帮匪徒持枪在影院行凶,这一段在枪击案之前已在预告片中曝光。现在看来,这样的编排已太过敏感。华纳方面已宣布将剪掉此段并重写、重拍部分场景,同时影片档期也从今年9月推迟到了明年1月。
这不是好莱坞电影第一次引发“模仿犯罪”,但值得注意的是,这次被模仿的是一部面向大多数观众的主流商业大片。可以想见,电影中的暴力问题近期会得到很多关注和讨论。不过我想应该没有人会责怪导演诺兰(Christopher Nolan)和他的蝙蝠侠,毕竟4年前的《黑暗骑士》(The Dark Knight)是一部重新界定了超级英雄大片的优秀作品,影片的主题正是关于滥用暴力的代价,然而恰恰是这样一部反暴力的影片却引发另一些人的“灵感”,实在令人无语。
在我看来,《黑暗骑士》这次有点冤枉。不要说是这部反暴力的商业大片,即便是以前《老男孩》这样以暴力为主题的艺术电影,其实都不算是最危险的——因为这些电影中暴力成分的危险感往往一目了然。相比之下,倒是那些隐性的,尤其是卡通化、游戏化了的暴力元素恐怕更应对此负责。这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中国也同样难免。固然,我们的电影管理体制对一些显性的暴力元素一直保持管控,但一些相对隐性的因子其实同样存在,即便是在时下的一些主流大片里。影片越是成功,潜在的负面影响恐怕也越大。
突然想起了件陈年旧事:1994年,奥利佛·斯通(Oliver Stone)的《天生杀人狂》(Natural Born Killers)引发了一系列模仿犯罪,美国著名作家格里索姆(John Grisham)的一位亲密友人就在该片上映后的一桩青少年暴力事件中身亡。这位以写作法律小说而闻名的畅销作家一气之下把导演告上法庭,控诉其电影道德败坏且教唆犯罪。然而事情还真不能想当然,当时即有少年犯表示自己并不熟悉斯通的电影,其灵感来源是《星球大战:杰迪归来》(Star Wars: Episode VI - Return of the Jedi)⋯⋯
只能说,这个问题比想象中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