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常”时段的娱乐心理

2012-12-29徐江

综艺报 2012年16期

  当突发性“节目”,一波又一波从活色生香的现实强行进入到人们视野,以影视和综艺为代表的“传统娱乐”,明显需要考量自身的应对策略。
  工作忙,把看《穆桂英挂帅》后几集给忘了。准确说,是想看但没有时间。于是问家人、周围人,演到哪里了,剧情最后发展怎样了?没人搭理我——有的是对该剧没兴趣,更多的人已经在酝酿看奥运会的情绪。电视剧不只讲究播放时段,也和电影一样,讲究播放档期。时间不同,收视率会不一样。像两年前世界杯时的《三国》,眼下的《穆桂英挂帅》都受到了这种因素的影响。《三国》是因为剧集太长,《穆桂英挂帅》是因为开播时间——总之,都与全球性体育大赛离得过近。
  所有在世界性体育大赛或重大公共事件发生时播放的影视,都会面临上述干扰。大赛期间的电影票房不会太好,哪怕是在暑期档;而像汶川地震那阵,所有频道都在相同时间播出同一个画面,你甚至很难指望在这样背景下,听到人们对一部优秀剧集做出评价。即便有人评了,媒体也没心思帮你去传递。
  可是非常时期,大家就不需要娱乐了吗?显然不是。悲伤的时刻,恰恰是人们拒绝被悲伤的文艺煽情、撩拨的时候。他/她们可能更需要一些激励自己,甚至逗自己发笑、引领自己走出悲观心境的作品。面对市场的这种需求,内地无论在管理部门、影视生产播映,以及综艺栏目的应变即兴等环节上,迄今还都表现得比较迟钝,没有做过深切的研究和预案。
  我们生活在一个“传播至上”(请注意,不是“传媒”了,是“传播”)的时代。在今天,所有的信息,因为现代传播技术手段的发达,都不可避免地、不同程度具备了“炫耀”“秀”“表演”的性质。一场比赛既是比赛,同时也构成了“文艺节目”——它的场外花絮、直播间嘉宾反应,甚至插播广告、现场微博议论,都构成了这种文艺性的组成部分。任何事物只要进入直播——不管它进入的是电视直播,还是门户网站或微博的文、图直播,它就自动成了一场“演出”,不管它们是《楚门的世界》或“中国好声音”那种真人秀,还是一场葬礼或追思实况(冯小刚的《大腕的葬礼》只是一个戏谑版本而已),还是一场战争(如美军攻打伊拉克)、一次恐怖袭击(9·11)……
  当突发性“节目”,一波又一波从活色生香的现实强行进入到人们视野,以影视和综艺为代表的“传统娱乐”,明显需要考量自身的应对策略。今天的地球已不同于以往:传播的魔力正源源不断把来自世界每个角落的“非常”信息堆砌到我们眼前。娱乐所面临的“外来信息打断”和眼球争夺,正达到空前的程度。娱乐工业的从业者,谁最先着手尝试应对,谁就可能抢先捕捉到未来的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