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主体性 培养创新精神
2012-12-29邱燕华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12年12期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认为:儿童是有创造力的。小学阶段,特别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数学的创新精神是要求学生能关注生活,从数学的视角发现问题、提出观点孑然不同的问题,并能敢于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数学教学中还特别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只有注意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激起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才能逐步实现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一、注重自主学习,拓展创新视角
会自主学习的孩子能积极主动地学习知识,这些孩子求知欲望特强,敢思考,善于质疑。会自主学习了,创新的视角也定能拓展。 这就要求教师做到:
1.设计恰当的自主研究单
自主学习时要求教师正确引领。这种引领可以“自主研究单”的形式给出,设计时应注意以下三点:(1)突出教材的重难点;(2)突出知识的内在特点;(3)问题能引发学生深层次思考。
例如,五年级上册的“小数乘整数”,是以整数乘法为基础的,而且两者意义一样。竖式计算小数乘法时,书写格式和整数乘法相同。唯一不同的是,小数乘整数看成整数乘整数以后,积扩大了,要把积还原,即在积里相对应的位置点上小数点。基于这样的理解,可以这样设计自主学习单:
1. 6+6+6=
0.6+0.6+0.6=
3.24+3.24+3.24=
2.把第1题中的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3.用竖式计算36×12= 。
根据36×12=432,猜一猜3.6×12= 。
请你列竖式计算3.6×12的结果。
2.给自主学习充分的时间
课堂上要给自主学习充分的时间,不应在有的学生还在独立思考时就开展交流。给出学生“自主研究单”后,大部分学生自学可能不存在太大困难,还有小部分学困生则是教师要关注的重点,新的知识对他们来说要自己学懂肯定有一定的难度。这时应注意集体交流的方式,例如,五年级探讨梯形面积公式时,根据学生知识经验,可以让学生回忆思考:“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是怎么推导的?”以此引导学生思考将梯形转化为学过的图形,设计成自主研究单:
(1)完全一样的两个梯形可以拼成一个( )形。
(2)这个( )形的底相当于梯形的( )和( )的和。
(3)这个( )的高相当于梯形的( )。
(4)梯形面积相当于拼成的( )形面积的( )。
独立思考后交流时,也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转一转、拼一拼或者画图来理解推导过程,在探究、交流的过程中拓展了创新的视角。
3.选择合适的自主研究内容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选择合适的内容很重要,例如在五年级下册学习“圆的认识”时,可以设计自主研究单:
(1)读一读。自学书本,思考什么是圆心、半径、直径。
(2)画一画。试着在圆上画出一条直径、一条半径,用字母表示圆心、半径、直径。
(3)想一想。这个圆里你能画多少条半径? 这些半径有什么相同的地方?直径又能画多少条? 它们又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这个圆里直径和半径有怎样的关系?
学生通过自己看书、同桌讨论、小组交流,自主探索获取新知,真正做到乐于学习,乐于创新。
二、注意开放训练,提高创新能力
富有挑战性的开放性训练题,促使学生运用策略进行思考,不仅巩固了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如六年级上册有这样的题:一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增加,现在长方形的面积是原来的几分之几?
学生的计算方法如下:①赋值法。如果长方形的长、宽分别是8厘米、6厘米,长、宽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