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错误资源 促进正确理解

2012-12-29刁金朋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12年12期

  在课堂教学中,不少教师潜意识里还是喜欢学生对答如流,害怕出现意外,特别担心学生出现错误。对于学生在课堂中出现的错误,很多教师要么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要么立刻更正,公布正确答案。其实,只要经过巧妙处理,学生的错误完全可以成为教学进一步展开、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所学知识的契机,成为一种难得的教学资源。
  一、暴露想法,加强知识的前后联系
  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自主建构的过程。学生在建构的过程中,常常需要不断提出假设、修正假设,因而出现错误是非常正常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正确面对错误,无论是自己的还是他人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不应该避开错误,还要想方设法让学生暴露自己的真实想法,再加以引导。因为从来没有无缘无故的错,有时候知道什么是错的,反而能更好地理解什么才是对的,教师要做的是引导学生“吹尽黄沙始见金”。
  例如,教学“乘法分配律”时,学生运用乘法分配律使计算简便,正确率非常高。但解答“25×(40 × 4)”这一题时,学生受乘法分配律答题形式的影响,几乎都写成(25× 40)×(25 ×4)=1000 ×100=100000。
  师:这题依据的是什么运算律?
  生1:我们依据的是乘法分配律。
  师:什么是乘法分配律?
  生2:两个数的和乘一个数,可以先把这两个加数与这个数相乘,再把所得的积相加,结果不变,这就是乘法分配律。用字母表示是(a+b)×c=a×c+b×c。
  师:25×(40 × 4)是表示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吗?
  生3:不是,25×(40×4)表示两个数的积与一个数相乘。
  生4:25×(40×4)表示三个数相乘的积。
  生5:我们都错了,这题应该用乘法结合律简算。因为三个数相乘既可以先算前两个数的积,也可以先算后两个数的积,结果不变,所以这题应该写成25×(40×4)=(25×40)×4=1000×4=4000。
  师:那么,乘法分配律和乘法结合律有什么区别呢?
  生6:乘法分配律是两个数的和乘一个数,乘法结合律是三个数相乘。
  生7:乘法分配律含有加法和乘法两种运算,乘法结合律只含有乘法一种运算。
  ……
  这样,由一个错误开始,通过自主比较,学生理解了乘法分配律和乘法结合律的区别,加强了知识间的前后联系,避免再犯类似的错误,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二、创设情境,有效解答学习的困惑
  错误是获得真理的重要途径。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过:“失败是有教导性的。真正懂得思考的人,从失败和成功中学到的一样多。”新课程倡导探究式学习,而探究必然会生成更多的错误。当学生出错时,教师可以不直接纠错,而是通过创设情境把问题抛给学生,让他们联系生活实际,在操作、观察、比较、讨论等活动中自得自悟,从而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意识,解答了学习的困惑。
  例如,教学“三角形的分类”时,有这样一道题:“下面的三角形都被一张纸遮住了一部分,看只露出的一个角,你能确定它们各是什么三角形吗?”
  生1:图1是钝角三角形,因为它有一个角是钝角。(师把纸片拿开,果然是一个钝角三角形)
  生2:图2是直角三角形,因为它有一个角是直角。(师再把纸片拿开,的确是一个直角三角形)
  生3:图3是锐角三角形,因为它有一个角是锐角。
  生4:它是一个锐角三角形。
  生5:它应该就是锐角三角形。
  师:同学们有没有其他意见?
  生(异口同声):没有。(师把纸片拿开,却是一个钝角三角形,学生们大吃一惊)
  师:为什么不是锐角三角形,而是钝角三角形呢?
  生6:钝角三角形也有锐角,而且有两个锐角,所以它是钝角三角形。
  师:图3一定是钝角三角形吗?(学生似乎有所顿悟,纷纷举手)
  生7:它有可能是直角三角形,因为直角三角形中也有两个锐角。
  生8:它有可能是锐角三角形,因为锐角三角形中有三个锐角。(学生们频频点头表示同意)
  出示题目:下面三个三角形分别是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锐角三角形,但是都被一张纸遮住了一部分,看只露出的一个角,你能确定它们各是什么三角形吗?
  (学生们交头接耳,纷纷表示无法判断它们各是什么三角形,因为每种三角形都有锐角,最少有两个,最多有三个)
  师(小结):只看到一个锐角,无法判断它是什么三角形。
  又出示一道题: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锐角,你能判断出它是什么三角形吗?
  (学生这次表现得相当谨慎,有的说是锐角三角形,有的说是直角三角形,也有的说是钝角三角形)
  生9:错。因为所有的三角形都至少有两个锐角,这题仍然不能判断它是什么三角形。(学生们纷纷表示同意)
  师: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三个锐角,你能判断它是什么三角形吗?
  生10:它一定是锐角三角形,因为只有锐角三角形有三个锐角,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只有两个锐角。
  ……
  通过这个游戏,引导学生经历了错误的辨析过程,既使学生深入理解了三角形角的特征,很好地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展了思维能力。
  三、适时变式,引导学生产生思维碰撞
  动态生成的课堂,学情灵活多变。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错误时,教师不应当仅仅否定和“告诉”,而要引导学生分析出现错误的原因,做出适当的指导,使学生认识到自己思维、方法上的错误,从而产生思维碰撞,让错误成为学生思维的起点。
  例如,教学“找规律——搭配和排列”时,有这样一道题:“某旅行社推出五一黄金周的旅游景点为桂林、花果山、周庄、苏州园林、南京中山陵。小红家想选择其中的两个景点游玩,她们家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择方案?”学生们几乎都列式为5×2=10(种),交流时说从5个旅游景点中选择2个,所以这样列式,并列举出桂林和花果山、桂林和周庄、桂林和苏州园林等10种方案。对于这种解答方法,学生们深信不疑。教师没有直接否定学生的答案,而是把题目变化了一下,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一个扬州瘦西湖的景点,问:“从6个景点中选择2个游玩,一共有几种方案?”
  师:这题可以怎样解答?
  生1:6×2=12(种)。
  师:是哪12种方案?
  生2:桂林和花果山、桂林和周庄、桂林和苏州园林、桂林和南京中山陵、桂林和扬州瘦西湖……
  生3:不对了,这里一共有15种方案呢!
  生4:错了。这题不能列式为6×2=12(种),而应列成5+4+3+2+1=15(种)。
  生5:刚开始那题的列式也错了,应该列成4+3+2+1=10(种)。
  ……
  经验告诉我们,学生出现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教师错误地对待学生的错误,不能充分利用这些丰富的资源进行教学。因此,教师要用“阳光心态”来看待学生的错误,用放大镜寻找学生思维的闪光点,让学生的奇思妙想在教师的宽容、鼓励和引导下成为学习能力的培养点。
  (责编 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