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也把“阅读”请进数学课堂

2012-12-29潘萧萧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12年12期

  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一直被忽视,即使有阅读,那也是把重要的公式、定律画一画、读一读,蜻蜓点水式地阅读。甚至有的数学课从头到尾都没有用到数学书,老师循循善诱、耐心讲解完之后,就让学生翻开数学书做上面的练习,数学书只起着习题本的作用。久而久之,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得不到发展,造成学生阅读能力结构单一、学习方式单一,学科素养得不到发展的局面。下面我从阅读主题图、阅读例题、阅读关键句和习题等四个方面来谈谈数学阅读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一、读懂主题图
  主题图是小学数学课本中的一大特色,基本上每个单元都有一副主题图,每个例题都配有主题图。这些主题图都来源于生活,是对熟悉的生活情境的重现,无形中拓宽了学生对新知的心理接受空间,加强了学生和新知的融合度。
  1.读中观察
  主题图是编者精心设计的,和单元或课时教学目标是紧密契合的。如果没有去认真读图,是体会不到主题图的丰富内涵的。
  例如教学人教版《数学》第一册第一课《数一数》时,先出示教科书2~3页的情景图,提问学生:画的是什么地方?请用数字和同桌说一说图上看到的。对刚入学的小学生来说,他们关注的肯定不是蕴含着的一一对应的数字,而是生动的画面,因此教师强调用“数字”来说一说,引导学生读懂数与物的一一对应关系。接着请学生按照数的顺序说一说,并配合学生的回答,依次贴出教科书4~5页上的各图片及对应的数字卡片。主题图蕴含着丰富的内涵,从无序地数数到有序地观察,是一种质的飞跃,学生能在观察的基础上体会到数学一一对应的思想建立在读图的基础上。
  2.读中激趣
  在课堂导入中,假如能充分利用学生对主题图的亲切感,激起学生的探究心理,往往能形成很好的以“自我需要”为动机的学习活动。
  例如,教科书第五册P28《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内容可利用学生爱听故事的心理引入:请翻开书“看”一个“猪八戒吃西瓜”的故事,并要用2道算式说一说这个故事。然后请学生围绕后一道算式“0÷3=”展开探究。在读图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是要把学习变成学生自己的事。
  二、读懂例题
  叶圣陶老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就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教师的引导和讲解几乎是学生获得解题思路的唯一途径,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得不到发展,因此会读例题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获得发展的第一步。
  1.以“读”理解
  假如学生阅读例题时按照他们阅读语文或看小说的习惯一目十行、囫囵吞枣、缺乏思考那是不行的。数学课本需要精读,读懂题目的意思,理解编者的真正意图。
  例如教科书第8册P33乘法交换率的例题:一共有25个小组,每组里4人负责挖坑、种树,2人负责抬水、浇树。每组要种5棵树,每棵树要浇2桶水。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由于题目篇幅稍长,干扰的数字也多,很多学生根本没有理清思路就马上解题,结果错误百出。这时可指导学生结合主题图再读一读题目,读完第一句后先想想再读第二句,在边读题边整理思路的过程中,学生终于理解了题目的意思。有时候学生并不是没有正确解题的能力,而是缺乏读到真正题意的耐心,因此培养学生读题的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2.以“读”比较
  每个人的成长背景、思维特点不同,对数学的感受就存在差异。在“读”中比较就是要和课本比较解法的对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