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树声:天桥圆梦人

2012-12-29李士杰

北京纪事 2012年10期

  2012年4月22日,是个没出太阳的星期日。上午,我驱车来到北京城东的高碑店——“华声天桥文化城”,再次拜访了北京市朝阳区政协常委、华声天桥文化城董事长王树声。
  我曾经在2006年9月,到位于北京城南的“十里河华声天桥民俗文化园”拜访过他。我是在民进中央召开的全国社会服务工作表彰大会上认识他的。当时,他手捧先进个人证书。我原以为这位气质不凡,头披长发的艺术家也就是捐几张字画的“功绩”,没想到他就是我慕名已久的“华声天桥”的创始人,没想到他就是那位为圆老百姓天桥梦的企业家,更没想到他有那么多为此事业不惜豁出身家性命的故事。
  据历史记载,在600年前的明朝永乐年间,北京天桥这个地方河流密布。当朝皇上为了每年方便到天坛进行祭天大典,就在此地建了一座石桥,“天桥”也因此得名。但“天桥”是因为“天桥文化”著名的。
  老北京的文化是由以故宫为中心的皇家文化和以前门大栅栏为主的商业文化,以及以天桥为中心的平民文化组成的。说起老天桥,就使我想起那没有奇珍异宝,只有艺人杂耍的老百姓游乐场。也有人说:“天桥是京城百姓当年的文化超市。”清末民初,天桥进入鼎盛时期,民间艺人在此撂地卖艺,摊贩云集。逛天桥成了老百姓不可缺少的生活内容之一。到上世纪60年代,随着“文化大革命”的一声炮响,“天桥”在焕然一新的市容市貌中彻底消失了,可在人们的心中,它却成了一个积聚不散的块垒。
  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末,在北京城的东南部就出了一个“华声天桥”。那时在北京的东三环南路,朝阳区十里河桥的东侧,我曾有幸徜徉了一番古色古香的“天桥民俗文化街”。街里街外人声喧嚷,街正中心还立着一个两米多高的古人摔跤雕塑。当年“天桥”的风物呈现在眼前:耍蝈蝈的、摆地摊的,卖古玩的,小货摊鳞次栉比,花鸟鱼市,五行八作人气十足。这里的建筑全部为仿明清风格的建筑群,每个摊位顶部都悬挂着大幅体现旧时北京生活的黑白照片。
  王树声介绍,当年在十里河开办的“天桥民俗文化街”,占地面积约62亩,分为观赏鱼、宠物用品、鸣虫、古玩、民俗工艺、民俗演艺6个区域。除此以外,街里还有3个剧场,一个是飞车绝活场地,一个是摔跤的表演场,另一个是京味儿茶社。京味儿茶社以民俗演艺为主,有相声、评书、京剧等表演。
  王树声说:“天桥的魅力在于民俗,老天桥曾是平民百姓既要少花钱又能吃喝玩乐的地方,这里三百六十行样样俱全,能工巧匠,各有各的本事,蕴藏着老北京丰富的民间文化资源。”王树声虽说自己只赶上个老天桥的“尾巴”,但当年在天桥听评书、看杂耍、赏书画的情景至今仍记忆犹新。由于他盛年之时于故宫博物院做了4年外宾接待工作,使他对中国文化自身的价值和在对外交往中的作用有了更深的感悟:北京的一些绝活儿再不抢救,随着老艺人的故去,很可能就淹没了。
  王树声笑呵呵地说,1999年,他把老天桥“搬”到华威南路。由于北京市政府整体规划需要拆迁,2005年4月,他又把老天桥“搬”到了十里河。
  在王树声轻松的笑声里,我听出了他的苦和难。王树声,一个出身于书香门第的画家,其外祖父何宝山与齐白石、李可染、白雪石等大师的交谊颇深,他自幼即得到这些画家的指导,以画葡萄著称而有“葡萄王”的美誉。但是,为“复活”天桥,从画家到企业家,好容易“复活”了,又搬家,能不苦不难吗?
  1999年冬季,王树声中断了自己正“红火”的绘画事业,决定“复活”天桥。原想在天坛西侧那个地名叫“天桥”的地方原址“复活”天桥文化区,但由于当地居民住房条件急需改善,那片土地已划作了楼盘,只能异地再造。经多方查找,他在那时还是一片旷野的潘家园西南,找到了那块占地35亩的大场子。他一次性投入了好几百万用于“复活”天桥的工程,连亲戚、朋友的钱都搭上了。开工不到两个月,他扛不住了,起初是便血,出门都要两个人搀着。去医院检查说是怀疑肠道长“东西”了,可是他不敢住院,因为比那病更使他害怕的是:真要确诊,“复活”天桥的事就干不成了。后来,华声天桥终于建好了,可没有人来逛“天桥”,而好不容易招来的艺人和职工还要养活。他再次砸锅卖铁,把夫人和老岳母在西单商场的原始股都给卖了。
  王树声说:“我是一个画家,本来应该踏踏实实地作画,因为自己热爱老北京,创业时搞得负债累累。但咱是老知青,有那段苦难的经历垫底,干什么工作都不能服输!”
  他用当年在宁夏生产建设兵团当了十几年“知青”的坚韧,寻找问题的症结,调整思路:用以商养文、以文促商的招商方法。四处奔走,几经磨砺,几度艰辛,先后把观赏鱼、观赏鸟、风筝、虫文化等项目在潘家园西南的“华声天桥”里恢复起来。2002年,人们又把这里称为“鱼市”“鸟市”“虫市”的“天桥”有了雏形,人气火火地旺盛了起来。借着这股“东风”,王树声又把天桥的老玩意儿都拾掇起来了:跤场、戏园子、茶馆、酒楼、书场、曲艺、古玩字画、杂耍、小吃、旧货土产应有俱有,可谓群英毕至。
  正当“华声天桥”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众多中外游人,再现了“旗酒戏鼓天桥市,多少游人不忆家”的热闹场景时,“华声天桥”所在地华威南路,根据北京市政府整体规划需要拆迁,王树声作为朝阳区政协委员,在积极服从的前提下,又从应将文化创意产业作为北京市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和朝阳区作为文化创意产业基地的高度写出了提案。在朝阳区政协十届二次会议上,他当着朝阳区长的面,展示了改建规划效果图。
  朝阳区委、区政府对发展文化产业,抢救民俗、民间文化工作给予高度重视。市政协、区政协组织专家来“华声天桥”进行调研,政协委员们一致认为,保护北京文化品牌,打造朝阳文化大区,将朝阳变成北京文化产业聚集地是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推动朝阳区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在各级领导的关怀下,使笔者得以看到后来的“十里河华声天桥民俗文化园”的事业在发展,新的“华声天桥民俗文化”在进步……
  然而,由于十里河场地较小和要建设城铁等原因,王树声于2007年11月,在朝阳区商务局的引荐下,逐渐从十里河迁到了高碑店。
  由于华声天桥的经营内容正符合高碑店打造民俗文化聚集地的发展规划,所以两边一拍即合。高碑店村对华声天桥的项目也给予了重点支持,以十分优惠的价格划拨了110亩土地,供年过六旬的王树声在“高碑店”大展拳脚。
  如今的高碑店华声天桥文化城,有花卉一条街、宠物用品一条街、观赏鸟具一条街以及茶楼、书场、书画园、民俗博物馆等八大展区和八条特色街。它带着“老天桥”特有的民俗气味、特有的品位迎接着八方来客……
  我看到了明清风格的建筑群迎面相对,还有瓷器、书画、花鸟虫鱼等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好玩艺儿。民族园、丹青馆、杂技场、摔跤场也各有其位,接待着国内外游客。
  看到了“复活”的天桥,再次感受那“旗酒戏鼓天桥市,多少游人不忆家”的况味,体会着王树声一再重申的:我们做“老天桥”这事儿绝不是为了自己发财,而是想为老百姓、为北京做点实事……
  我似乎看到了为圆天桥梦,不惜豁出身家性命的朝阳区政协常委——王树声的一颗爱国爱民之心。
  编辑/韩 旭 hanxu716@126.com
  王树声,男,1946年生于北京,画家、企业家。
  现任北京市朝阳区第十一届政协常委,北京华声天桥民俗文化市场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民进北京市委企业家联谊会副会长,朝阳区文化创意产业协会副会长。
  1965年响应上山下乡的号召到宁夏生产建设兵团,先后任战士、班长、排长、宣传干事、团部中学教师。
  2006年北京影响力个人进入二十强,被十部委评为北京民俗文化特殊贡献奖;2005年民进北京市委社会服务先进个人;2006年民进中央全国社会服务先进个人。
  个人传记在1992年被编入美国第四期世界名人录;同时,关于王树声及华声天桥,中央电视台一套、四套等几十家媒体都有报道。
  曾任北京市朝阳区第十届政协委员、民进北京市委委员、民进北京市委文艺联合支部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