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家成长:符号与实践的共生

2012-12-29鲍成中申国昌

中国教师 2012年17期

  自2003年温家宝总理在视察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时提出“要办一流的学校,就要有一流的教师队伍,有一批出色的教育家。要像宣传劳动模范、宣传科学家那样宣传教育家、宣传优秀教师”后,温家宝总理先后七次提出“要教育家办学”,特别是将“造就一批教育家”“倡导教育家办学”写入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呼唤“教育家群”的崛起。那么,什么是教育家?教育家又该怎样成长呢?本文就这个问题略作探讨。
  一、教育家的内涵及特征
  怎样给教育家界定呢?《教育大辞典》的解释是:教育家是在教育思想、理论或实践上有创见、有贡献、有影响的杰出人物。这是最为广泛的一种概念。但是,笔者倾向于教育家李吉林的观点。她认为:“从教育家的特质来看,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对教育、对孩子的执著的爱,是任何情况下都不会改变的那种始终不渝的爱。”“教育家的第二个特质,我以为是要有思想,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一定要是自己的,有独特的风格的,独立地创建出来的,又是实践证明的,是有效的、科学的、符合规律的,并且形成广泛影响、能够为教育认可的。”[1]
  从李吉林老师的论述中,我们可以找出教育家这个概念的一些“共同元素”:有教育理想的追求,有教学的智慧,有育人的德性,有求真的学术,有虔诚的教育情怀,在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方面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那么,教育家的基本特征是什么?我们认为有以下几个特征:
  第一,有教育情怀。是否具有教育情怀,是区分教育家与教育工作者、教书匠的重要标志。教育的情怀是教育者对教育所产生的一种心灵状态,达到的一种心灵境界。教育情怀实质上就是教育家的大爱精神。一个教师具有教育情怀,这是成为教育家的基础。一旦具有了教育情怀,教师就会把教育当做事业来做,而不是职业,而且能积极面对教育的现实与困境,能够对教育进行批判和反思,关注教育的未来,把自己的生命融于教育事业中。
  第二,有实践探索。教育实践是教育家的最为本质的属性。教育家必须是在实践中成长的,在实践中形成自己的话语体系或教育主张。教育家的价值取向是“形而下”,而不是“形而上”。“坐而论道”不是教育家,“闭门造车”也不是教育家。只有在教育的课堂上,在学校的管理中,才有可能造就出教育家。教育家的生命是与实践探索紧密相连的,离开了教育实践,也就没有教育家。
  第三,有理论建树。是否具有理论建树,是教育家与“教书匠”的一个关键性区分点。教育家在实践中会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总结;而教书匠则只会传授知识。教育家会把自己的实践反思提升为理性思考,形成自己的话语体系。他们不断地把自己的理性思考投入实践检验、提升,经历“否定之否定”后,最终形成具有普适性的教育教学理论。
  第四,有重大影响。教育家在教育实践与教育理论建树上都有成果,而且产生的成果在一定范围和一定时期产生较大影响,对推动教育教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这是教育家与一般名师、一般名校长的一个重要区别。教育实践与教育理论能否产生重大影响,是名师和名校长向教育家跨越的一个重要标志。
  因而,教育家是“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杰出教育工作者,他是以实践为基石,以理性为诉求,以育人为根本目的,以教育为事业追求,以奉献为价值取向。
  二、教育符号:教育家的价值系统展现
  1.什么是教育符号
  教育符号是教育家的主要身份标识,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教育主张。就像我们一提到“经验”就会想到杜威,一提到“生活教育”就会想到陶行知,一提到“学术自由,兼容并包”就会想到蔡元培等。
  那么,教育家的教育符号具有哪些基本特征呢?
  第一,教育符号是教育家最核心的身份标识。能不能提出一个具有创新性和引领性的教育符号,是一般教师与教育家的关键性区别。一个教育符号的提出是一名教育家在思想上成熟的重要标志,也是其专业发展的高峰,更是其教育智慧的结晶。
  第二,教育符号是教育家产生社会影响的重要因素。教育家通过教育符号,把自己教育实践的成果向他人及社会展示,让更多的人学习和借鉴,从而影响和改变他人,推动教育事业向前发展。
  第三,教育符号是教育家思想成熟的标志。一个教育符号的提出,经历了教育家的思想萌芽以及不断学习和反复实践的过程,特别是不断修正的过程。因而,教育符号的提出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是一个从思想不成熟到成熟的过程。
  第四,教育符号是教育家对教育实践的高度理性概括和提炼。任何一项教育符号的提出,都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深深扎根于教育家丰富的教育实践中。在教育家的教育符号提出前,教育家们都经历了长年累月的、艰辛的教育实践和无数次的反思。教育家们经过不断地归纳总结和提炼,最终形成理性的概括。
  第五,教育符号是教育家个性化的充分表达。教育符号是教育家在自己信奉的教育理念和实践探索的基础上的一种个性化的理性表达,是经过实践检验的理性化思考的深化与聚焦。虽然教育符号具有教育家个性化的一面,但是,个性化的教育符号往往又具有普适性。
  因而,教育符号对于一名优秀教育工作者成为一名教育家,具有重大的意义。
  2.教育符号从哪里来
  既然教育符号对于教育家成长具有这么重要的作用,那么,教育符号又从何而来呢?我们认为,教育符号主要有下面几个来源:
  第一,来自于实践探索。离开了学校和课堂丰富的教育实践,教育家的实践探索就成了“荒凉的沙漠”,也不可能产生具有持久性和生命力的教育符号。实际上,一名教师只有在课堂教学中、在班级管理中、在学校管理中、在与孩子们的心灵与心灵的碰撞中,才会产生智慧的火花,捕捉到教育的灵感,收获到教育的成功,体验到教育的幸福,享受到职业的尊严。因而,教育的实践探索是教育家教育符号提出的基础。
  第二,来自于学习与反思。教育符号的另一主要来源是学习与反思。在阅读经典中产生教育符号,在与大师对话中产生教育符号,在向同行学习中产生教育符号,在听课、研讨、参加沙龙中产生教育符号,在反思中产生教育符号。
  第三,来自于伙伴协作。在当今的教育教学中,伙伴协作或者同伴互助,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一个重要平台。很多教师在伙伴的合作中,寻找到了教育灵感,解决了教育困惑,打开了教育思路。
  第四,来自于文化导引。一个学校的文化传统和文化氛围,对教育家的产生具有重要的影响。一个宽松、和谐、民主的文化环境,促使积极向上的、向善的文化的形成。这样的环境将有利于教师的成长,有利于教师的改革创新,也有利于教师开展科研。因而,在这样的学校文化的导引下,有利于教师提出自己的教育符号。
  第五,来自于职业动力。职业动力对教师成为教育家具有重要的影响。教师的职业动力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内在的动力,即把教育当做事业来做,把教育家作为自身的理想追求;二是外在的动力,即国家政策方针和环境的影响。在教师职业动力的影响下,教师不断学习和实践,不断进行改革创新,在这一过程中,教育符号自然就诞生了。
  第六,来自于教育研究。教师工作天然就是与研究联系在一起的。教师工作的对象是具有生命的个体,每个个体都具有差异性,因而,教师必须带着研究的眼光去工作,去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而研究,也是一名教师从普通教师向名师再到教育家过渡的最有力的“利器”。在教师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微型课题研究、问题研究、案例研究、叙事研究和教育随笔等等,都是产生教育符号的重要方式之一。
  总之,教育符号是教育家与普通教师的标志性区别之一。教育符号是教育家的价值系统和行动导向系统。因而,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要勇于提出自己个性化的教育符号,反对“盲目照搬别人的教育符号”,反对“偷换概念”或简单地采取“拿来主义”。事实证明:教育家的教育符号一定是具有生命力和实践性的教育思想和理念的概括,具有引领一定区域和时代发展的教育效能。
  三、教育实践:教育家的理性行动
  教育实践与教育符号是教育家的“两翼”,缺一不可。相对于教育符号而言,教育实践是教育家的根基和动力源。最早提出实践思想的是亚里士多德,他赋予实践一种政治活动中的伦理行动的意义,是理论、理性、科学与价值、伦理道德、情感的合金。马克思发展了亚里士多德的“实践哲学”。他认为,实践是指人们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而当代著名教育学家霍基金森认为:“实践是指一种有意识的、有目的的反思性活动。”[2]因而,教育实践活动对于教育家成长更具有特殊的意义。
  1.什么是教育实践
  教育实践是教育家自觉自我的教育教学的行为。教育实践活动是教育家以影响和引领学生发展为目的、人与物体之间通过一定的媒介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教育家的教育符号、教育精神、教学方法、教学风格、教学个性、教育教学成绩的彰显等等,都是在教育实践中产生和完成的。因而,教育实践活动是教育家成长的决定性因素,是推动教育家成长的直接与现实力量,是教育家成长的根本动力。
  那么,教育家的教育实践具有哪些基本特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