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高考化学流程题的评析
2012-12-29李新勇
化学教学 2012年7期
摘要:化学流程题立意新,能力要求高,学生往往难以下手,通过分析近年江苏省高考流程题的考查内容及相关知识点等,归纳其知识体系,剖析其结构特点,介绍了化学流程题的解题策略和教学建议。
关键词:江苏省高考;化学流程题;解题策略
文章编号:1005–6629(2012)7–0053–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化学流程题最早见于广东和上海的高考卷中,江苏高考对于化学流程题的考查始于2008年,现逐渐发展完善,成为热点题型。这类题目能够以真实的工业生产过程为背景,体现能力立意的命题指导思想,能够综合考查学生各方面的基础知识及将已有知识灵活应用的能力,充分体现化学学科知识的实用性。解这类题,学生既要熟知工业生产的基本原理,又要对流程题中所给出的信息进行提取筛选。本文通过近年来对江苏高考化学流程题的评析,介绍应对之策略。
1 江苏高考化学流程题考查的内容及相关知识点
从题量来看前3年呈现增加趋势,2011年有所回落,但细细分析2011年的试卷,可以发现第9题、18题也是具有流程特点的知识考查,总体保持稳定增长;从流程所制备的物质看关注的热点是短周期中的典型金属和非金属元素以及第四周期中的金属元素,碱土金属尤其要关注;从考查的知识点看主要涉及元素化合物、实验操作、反应原理及化学计算。
2 化学流程题考查的知识体系及考查热点
从考查的知识体系看,流程题具有范围广、容量大的特点,且加以整合提升,综合性比较强,这也是许多学生对解答流程题具有一定心理恐惧的原因;但从考查的热点看其落脚点还是比较低的,若熟悉相关知识,结合题意,可以把握其大概,所以重视相关知识体系的建立是解决流程题的重要基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就是这个道理。
结合流程题的化工生产背景,要熟悉和理解流程中的一些关键词的作用,这也是重要的知识准备,常见的可归纳如下:①浸出:固体加水或酸溶解得到离子,②酸浸:在酸溶液中反应使金属离子进入溶液,不溶物过滤除去的溶解过程,③水洗:通常是为了除去水溶性的杂质(有机物洗涤:减少晶体损失),④灼烧或煅烧:原料的预处理,不易转化的物质转为容易提取的物质,
如海带中提取碘,⑤加酸:溶解,去氧化膜,调节pH,⑥加碱:去油污,去铝片氧化膜,溶解铝、二氧化硅,调节pH,⑦氧化剂:氧化某物质转化为易被除去的离子,⑧控制溶液的pH:部分离子水解沉淀,便于分离,⑨煮沸:促进水解聚沉,除去溶解在溶液中的氧气等,⑩趁热过滤:减少结晶损失或提高纯度。
3 化学流程题的结构特点及解题策略
3.1 结构特点
化学流程题的结构一般分题头、题干和题尾3部分,题头一般简单介绍该生产工艺的原料和生产的目的(包括副产品),题干主要用流程图的形式将原料到产品的主要生产工艺流程表示出来,题尾则是将生产过程中涉及到的化学知识设计成系列问题,从而构成一道完整的化学试题。
3.2 解答步骤及方法
(1)初步快速读题:将题目从头到尾粗读一遍,了解大意。
(2)仔细分析试题:题干部分是分析研究的重点,抓住其主线和核心,对于问题的解决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此过程需理清下列关系:①原料与产品:从原料到产品,需除去或引入的元素。②步骤与目的:结合提问理解加入某种试剂,采取某种方法的目的。③感觉与结果:非核心步骤若不能读懂,主要看这一步的结果,先“跟着感觉走”,最后结合全流程用已学过的知识来“圆”这个结果。④信息与迁移:所给信息一定有用,且一定用到,有时还需分解、重组、迁移到本题中来。
(3)大胆回答:结合题意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回答,注意化工流程题的特点,多考虑产物的纯度、环保、产量、成本等因素。
(4)细心检查。
3.3 例题解析
截断分析法是解化学流程题的主流解题方法,化工生产为了降低成本,减少污染,增加效益,大都设计成综合利用原材料,生产多种产品的工艺生产线,以此为背景呈现的化学流程题具有较明显的分段特点,一般可以分为3段来分析理解:原料预处理、分离和提纯、获得产品。
具体解题,应先对题干流程进行分段,然后将问题标注到各个分段,先解决相对比较容易的原料预处理和获得产品的问题,最后再集中精力解决分离和提纯的问题,对于较复杂的流程此分段是难点,分析时要特别注意结合全流程考虑离子的引入和除去,关注前面反应的发生所引起的离子变化,这对解题很有帮助。
例 (2011江苏高考化学第16题)以硫铁矿(主要成分为FeS2)为原料制备氯化铁晶体(FeCl3·6H2O)的工艺流程如下:
Ⅰ 原料预处理 Ⅱ 分离和提纯 Ⅲ 获得产品
回答下列问题:
(1)在一定条件下,SO2转化为SO3的反应为2SO2+O2 2SO3,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
;过量的SO2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酸溶及后续过程中均需保持盐酸过量,其目的是 、 。
(3)通氯气氧化时,发生的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该过程产生的尾气可用碱溶液吸收,尾气中污染空气的气体为 (写化学式)。
解析:Ⅰ段设计的问题是(1)、(2),考查平衡常数表达式,方程式的书写,酸溶和控制溶液pH,Ⅲ段未设计问题,Ⅱ段设计的问题是(3),考查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和污染尾气并吸收。
参考答案:
(1)K=c2(SO3)/c(O2)·c2(SO2),SO2+NaOH=NaHSO3
(2)提高铁元素的浸出率,抑制Fe3+水解
(3)Cl2+2Fe2+=2Cl-+2Fe3+,Cl2、HCl
该题在2011年江苏卷中属容易题,但高考平均得分率也仅有0.53。若采用截断法分段解析,各个击破,相信得分会有很大提升。
4 教学建议
4.1 构建基础知识体系,加强应对训练
从近两年的高考命题走向看,更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且范围比较明确,若能依据前面的分析总结构建相应的知识体系,完全可以应对,不必一味拔高,此外平时要加强这类题型的自主训练,培养快速准确理解的能力、快速分析推理的能力、获取和加工信息的能力、
准确规范表述的能力。
4.2 重视流程实验研究,培养流程思想
重视实验探究,发展科学探究能力,是新课程的要求,也是化学流程题考查的立意,书本中的工业流程是很好的研究素材,如粗盐的提纯和从铝土矿制备铝等,都可以研究设计成合理的实验流程并展开相关问题的讨论,真实的情景体验可以培养化学流程的思想,也让流程的观念渗透到平时的学习中,增强应对该题型的自信。
4.3 密切关注命题动向,强化热点练习
研究分析近几年各地高考卷中的流程题,可以更好的把握江苏卷流程题命题的动向,图表阅读及数据分析、结合流程转化书写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将是考查的热点也是难点,应加强练习。
对于江苏高考化学流程题的评析,是一种解题方法的学习,更是感受和体验其命题思想和立意的过程,高中化学教学将更强调生活化、生产实用性和绿色环保的理念。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张兴涛.近两年高考化学工业流程题解析[J].化学教与学,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