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ADL模型的人民币汇率影响因素实证研究及预测分析

2012-12-29汪艳李洁吴琴琴

北方经济 2012年9期

  一、引言
  汇率是开放经济中一种重要的资源配置价格,汇率的变动将对一国的宏观经济稳定和可持续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已经成为经济及金融领域不争的事实。我国自2005年7月21日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汇改后将近7年的时间里,政府逐渐放松了对汇率的管制,人民币汇率的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波动也越来越明显,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从2005年7月的8.2369到2012年3月的6.32,人民币已累计约升值30%。长期以来持续的巨额贸易顺差和外汇储备使得人民币一直面临着巨大升值压力,现在,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主要贸易伙伴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上升,未来人民币的汇率变动预期以及如何最大限度地规避汇率风险,如何最大限度地减小利益相关者的损失,避免我国经济发生大幅度的波动;以及如何把握住这一机遇优化我国产业结构,寻求我国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路径,成为我国经济调控者的艰巨任务。要实现这些目标,明确影响人民币汇率的重要因素,并且通过研究得到这些影响因素和汇率变动的相关性显得尤为关键,因为只有这样才能通过调节影响汇率的重要经济变量,进而调节汇率,保证汇率成为宏观调控的有效政策工具,使之充分发挥调节国民经济内外杠杆的作用,最终实现我国国际收支平衡和汇率稳定的宏观经济目标。
  同时,作为国际金融领域重要的政策工具之一,汇率既是维系我国与其他国家货币兑换的纽带与桥梁,又是关系到金融合作、经济关系甚至政治关系的纽带和桥梁,如何尽可能准确地分析和预测汇率的未来走势已经成为经济学家研究的重点和热点问题,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环境对人民币汇率的准确预测提出了苛刻的要求。基于前人的研究基础,本文在对人民币汇率进行深入的理论及实证研究和分析基础上,为人民币汇率变动及影响人民币汇率变动的相关因素提供一个量化分析方法及实证分析模型,通过建立ADL模型对汇率的变动趋势进行模拟预测,希望借此能够较为准确地预测人民币汇率的走势,为汇率政策的制定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二、人民币汇率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
  汇率作为一国货币的价格表现形式,既要受到国内外的各种经济因素的影响,又要受到一国政治、社会因素甚至国际局势的影响,基于汇率决定基础及前人的理论研究。通过定性分析本文总结出人民币汇率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一国经济实力、国际收支差额、货币供应量、两国利差、通胀率之差以及预期等,其中国民收入、货币供应量、通胀水平之差与一国汇率水平呈正相关,而生产力水平、国际收支差额、利率之差与汇率水平值呈负相关。
  (一)一国经济状况
  一国经济实力增强,必然是生产效率提高,使国民生产总值增加,国民收入增长带动总需求增加,一方面刺激内需,另一方面使进口上升,那么对于外汇的需求将上升,基于国际收支理论,必然会导致外币价格上升,外币升值,本币则相对贬值。一般来说,国民收入与汇率呈正相关,一国生产效率与汇率呈负相关。
  (二)经常项目差额
  如果一国的经常项目差额长期是顺差,本币升值外币贬值,直接标价法下汇率下降;如果一国经常项目长期逆差,则导致本币贬值外币升值,直接标价法下汇率上升。因此,经常项目差额与汇率呈负相关。
  (三)货币供应量
  如果一国货币发行过多,会使超额的货币被物价上涨吸收,以通货膨胀的形式表现出来,相对价格机制发挥作用,出口下降,进口增加,本国货币贬值,外汇汇率上升;反之,汇率下降,因此,一国汇率与其货币供应数量成正比。
  (四)资本项目差额
  当一国资本项目长期顺差时,会使国际货币市场上的外汇供给大于外汇需求,本币升值外币贬值,表现为外汇汇率下降;反之,汇率上升,因此,资本项目差额与汇率呈负相关。
  (五)两国利差
  如果各国利率水平存在差距,逐利的资本会流向利率水平较高的国家,即期使得资本流入国货币需求上涨,使资本流入国的货币币值上升,流出国货币币值贬值;远期汇率变动则相反,因此,汇率与利率水平呈负相关。
  (六)两国通货膨胀率之差
  如果本国通胀率大于国外,即本国价格水平高于国外,使得本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相对价格上升,导致本国出口下降进口增加,继而使外汇收入小于外汇支出,即货币市场外汇供给小于需求,使得外货币升值,本币贬值,表现为汇率上升。因此,一国汇率水平与其通胀率水平呈正相关。
  除了以上各种经济变量会对汇率变动产生影响外,很多非经济因素的变动也会引起汇率的波动,例如预期、政局和社会因素等,由于其不确定性,因此本文不作探讨。
  三、ADL模型构建及分析
  (一)变量设置及数据说明
  1.变量设置
  基于上述对汇率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及计量分析的数据要求,选择可量化且有月度统计的变量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变量的筛选,除了选择我国名义汇率数据作为因变量外,最终选择经济变量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Et)、中国外汇储备(Reservet)、中美利差(R_C-R_Ft)、中美两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之差(CPI_C-CPI_Ft)、外商直接投资(FDIt)、当月货币和准货币数量(M2t)、进出口总差额(NXt)作为自变量进行建模和实证分析。
  2.变量数据说明
  Et——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由于我国的现阶段的关键货币为美元,则因变量为我国的基本汇率及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
  Reservet——中国外汇储备,在实际建模过程中,由于外汇储备具有长期趋势,需对其取自然对数,即为Ln-reservet;
  R_C-R_Ft——中美利差,R_C为我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加权平均利率%,R_F为美国联邦储备利率(%);
  CPI_C-CPI_Ft——中美两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之差(%);
  FDIt——当月外商直接投资_实际利用外资金额(亿美元),在实际建模过程中,由于外商直接投资也具有长期趋势,需对其取自然对数,即为Ln-FDIt;
  M2 t——当月货币和准货币发行数量(亿元),在实际建模中,需对其也取自然对数,即为Ln-M2t ;
  NXt——当月中国进出口总差额(百万美元),在实际建模过程中取自然对数,即为Ln-NXt;
  以上之所以对除“中美利差”、“中美居民价格指数”外的经济变量取自然对数,是因为这些变量都具有长期趋势,而且单位也不尽相同,取自然对数后不仅可以熨平长期趋势,又可以让各个变量变成无量纲的数据,有利于模型构建和实证分析。
  以上所有变量的数据选择区间为汇改后至今(2005年7月——2012年2月)的所有数据,共有80个数据点。进行预测误差分析时 选择前六分之五数据点(即2005年7月——2010年12月汇率数据)用于数据估计,后面的数据点(即2010年12月——2012年2月汇率数据)用于预测分析。
  以上所有变量数据来自《中国经济统计数据库》和《中国统计年鉴》。对于缺失的数据采用指数平滑法与插值法对其进行估算。
  (二)ADL模型构建及相关性分析
  1.对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进行定量分析并建模
  (1)相关性检验
  在估计汇率和各解释变量的 计量经济模型之前,可借助图形分析可以直观地观察汇率和各解释变量变动规律和相关关系,以便合理地确定模型的数学形式。图形分析中最常用的是趋势图和相关图。下面分别是汇率和各解释变量之间的趋势图和相关图:
  1 汇率与各解释变量的趋势图
  由以上趋势图不难看出,汇率数据(E)在汇改以后的时期里整体呈下降趋势,而其解释变量——中美利差(R_c-R_ft),中美消费指数之差(CPI_c-CPI_ft),L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