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止于何处
2012-12-29
中国周刊 2012年10期
“娱乐应止于何处?我所乐见的不是‘娱乐’的消失,而是方式的改变。但是很遗憾,这不是一两条政令就能解决的问题。”
在中国,省级卫视想要成为“新闻集团”简直是天方夜谭,但如果想成为“娱乐帝国”绝对可以借鉴湖南卫视。
《玫瑰之约》、《快乐大本營》、《超级女声》……魏文彬用十五年带领这支电视湘军,一步一步打造了“娱乐帝国”的神话。
如今,湖南卫视综艺一哥的地位因一条政令岌岌可危。依旧是所有湖南电视人精神领袖的魏文彬正在思考,娱乐应止于何处。
Q=《中国周刊》
A=魏文彬
Q:有人说“限娱令”其实就是“限湖令”(限制湖南卫视)。
A:我可以说的是,有这样的政策是因为现在的娱乐节目确实太多了,整个中国电视行业面临着新的浪潮——泛娱乐、唯娱乐的内容过多、过分,甚至超过底线。湖南卫视是做娱乐起家的,所以受到的冲击也是最大的。湖南卫视的动荡,有外部的环境问题,也有内部的问题。不警醒、盲目计划、调整不及时,这些都是。
Q:湖南卫视是大船,所以难转头?
A:不完全是船太大了,而是这个大环境,全国电视台都处在这样一个氛围。泛娱乐的问题,也不只是我们的问题,而是全国性的问题。哪怕是现在收视率高一点的江苏、浙江,包括东方卫视,他们也还在我们过去制造的模式里面转,只不过是比我们转得巧一点。娱乐本身是没有错的,一个国家需要娱乐节目,电视台需要娱乐节目,观众需要娱乐节目。但现在很多电视是很烦人,烦在哪里呢?烦在什么节目都往娱乐上面靠,好像不娱乐就不是电视。我们这几年的节目也是这方面出了问题,我们在成功的喜悦中自负了、麻木了,甚至连智商都下降了。这样是很危险的呀!
Q:湖南卫视也曾有过“迷失”的阶段?比如,《超女》、《快女》陷入过被指“低俗”的舆论之中。
A:我们曾经开过一个检讨会,名叫“秋天的思考”。当时我说,我们之所以沸腾,或许是因为我们不再胆怯。在《快乐大本營》和《还珠格格》的年代,我们还生怕别人说自己“低俗”。今天,在《超级女声》的滚滚洪流中,在一边倒的舆论大潮中,我们似乎已经获得了一种力量,对所有的指责和污蔑可以昂首挺胸。我们之所以沸腾,或许是因为我们翅膀变得逐渐硬朗……我们也许应该问自己,《超级女声》是否完全扫除了“低俗”的病变基因,哪怕这个基因只有万分之一的存在几率?
Q:“泛娱乐”是整个电视行业在面临的危机吗?
A:我做电视经历了三个年代,一是“教化年代”,二是“去教化年代”,第三就是我说的“泛娱乐时代”。湖南电视台创新的成功是从“去说教”、“去教化”开始的,所有人都还习惯于墨守陈规的时候,我们从死胡同里转型了出来。但是很快,所有电视台跟风一般地学习湖南卫视。大家尝到了制造“娱乐”带来的甜头,就忘记了电视台引导的职能。“去教化”之后,电视行业进入了更加危险的“泛娱乐”。现在的电视,已经由亲民、娱乐变成了泛娱乐,不该娱乐的地方也娱乐一下子,有的时候甚至失去了底线。
Q:电视正在失去底线吗?
A:我曾经看到一档节目,主持人问嘉宾:那个女孩漂不漂亮?想不想带回家?这样的话怎么能放在电视里说?还有一些节目为了收视率去迎合既得利益者、去造假编故事、去揭别人伤疤赚眼泪。这些都是底线,是一个道德的底线,也是个健康的底线。做电视做到节目都不敢给自己的孩子看,还有什么意义。
Q:作为一个老电视人,你觉得“娱乐”是否还是湖南卫视的出路?
A:现在的电视节目的另一个问题在于没有创新,就是你抄我,我学他,不停地让观众消费,让观众消费,怎么会有生命力?拿现在的湖南卫视来说,《快乐大本營》好一点、丰富一点,还有些新东西,有一个观众群在撑着。《天天向上》有点起落,这个品牌可以好好整改,还是要保住。其他的呢?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看,现在是创新的最好时期。我现在看到的娱乐节目变来变去还是在这个模式里面。还是个马车时代,两个轮子的马车,改成四个轮子的马车,长马车改成方马车,红马车改成黑马车,而不是改成汽车。我现在还没有看到一台汽车,也不知道这台汽车是什么时候出来。那些大家在乎的收视率高低,根本就不是大问题,走出原先的娱乐模式才是关键。
Q:现在湖南卫视也正面临着整改后的阵痛期,它需要什么样的节目?
A:我过去经常分析,现在的社会,物质生活水平极大提升、物欲得到极大满足,但是精神却极度空虚。这个背景下,老百姓需要什么?社会上到底缺什么?我觉得缺文化、缺道德、缺情感,人们需要一个新的精神家园。所以,我认为今后几年影响力最大的是直面现实的节目。就算是娱乐节目、综艺节目也要是社会化,富有人文关怀的。其实很多年前,我们节目《新青年》、《有话好说》,就达到了这个水平。
Q:如何才能做到娱乐节目社会化?
A:你这个问题正是我要说的一个问题。电视节目怎么才能产生重大影响,一定要贴近生活,一定要有这种时代特色。为什么近一年央视的纪录片频道火了?就是因为它在讲述当下的生活,老百姓过的到底是什么样的日子,当下的时代特征又是什么。我们很少有人去深入研究,现在我们这个体制下各种各样、各型各色的的人,老体制的人,新时代的人。现在有住别墅的,有住高楼大厦的,也有住工棚的,全国还有2亿多流动人口。如果有一档节目关注到了这些,观众怎么会不喜欢呢?
Q:观众现在很喜欢《中国好声音》。
A:我也喜欢《中国好声音》,因为我酷爱音乐。但这还不是我要的东西。
Q:您想要什么?
A:《超级女生》要的是什么东西,要的是想唱就唱。想唱就唱有什么不对吗?我唱歌的目的就是想唱就唱,你细细地一想,这是什么?是唱自由。我再把它翻译一下呢,就是想说就说嘛。你说是不是?后来,我们曾办一档节目,叫《有话好说》,就是这个思路的延伸,想说就说。不过后来停播了。(注:因为推出“走近同性恋”专题,被广电总局勒令停播)
Q:需要什么样的环境可以再做一档像《超女》这样的节目?
A:电视要想做到《超级女生》这样,这几十年恐怕很难,要我做也很难了。是社会风气的问题,也是大环境的问题。我也常常问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了?这里面有很多很深刻的东西。还有些味道,也不能说得太多。
Q:对“泛娱乐”的调控,会让“娱乐”消失吗?
A:毫无疑问,“泛娱乐”和“去教化”一样需要一次大的颠覆。但是,娱乐怎么会消失?难道为了挽救“泛娱乐”的电视屏幕就回到“教化时代”?娱乐应止于何处?我所乐见的不是“娱乐”的消失,而是方式的改变。但是很遗憾,这不是一两条政令就能解决的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