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善”导行

2012-12-29车君玲

中国教师 2012年18期

  何为善?《说文解字》中写道,“善,吉也”。《国语•晋语》中有言:“善,德之建也。”老子说,“上善若水”。西方哲学家柏拉图道,“真实的善是每个人的心灵所追求的,是每一个人作为他一切行为的目的”。在笔者看来,“善”即存善心、行善事和说善话。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为了改善当下德育效果不佳、孩子的品行令人担忧的现状,我们在学生中以善行教育为切入点,在全校范围内广泛开展了“日行一善”的教育实践活动。
  一、日行一善
  “日行一善”即要求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每天坚持在学校、家庭和社会中至少做一件好事,并将其记录下来,然后去体会做好事的双重意义(既为别人带来了方便,也给自己带来了快乐)。该活动的主要内容包括:寻善源、存善心、发善言和行善事。该活动对象主要有自己、他人和环境。该活动的范围包括学校、家庭和社会。
  通过开展“日行一善”的教育实践活动,使学生充分地体验到习善、行善和扬善的快乐,逐步实现由“日行一善”到“时时行善”的过渡,最终实现“善行一生”的目标。同时,引导学生从小树立善念、拥有善心和实践善行,实现人格的优化与完善,最终实现人与人之间充满爱与关怀的目标。
  此外,通过开展“小手拉大手”的教育实践活动,让学生带动家庭中的其他成员共同参与,构建学校、家庭和社区三位一体的德育教育网络,达到全社会参与、全方位育人的目的,形成人人向善、人人崇善和人人行善的社会道德新风尚,最终产生“一个学校教育一批学生,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的社会效应,从而推动全民道德水平的提高。
  二、“善”的措施
  1. 发动宣传,营造“善的氛围”
  为了让大家深刻地认识到开展“日行一善”活动的重要意义,需要做好善行教育的宣传教育工作,营造良好的活动氛围。例如,学校举行“日行一善,从我做起”专题活动启动仪式,通过宣传栏、班队会、校园广播和校园电视台,向学生宣讲善的内涵、善的外延、善的表现形式和善与日常行为的关系等。
  2. 多施并举,提升“善的内涵”
  (1)善行文化润心田
  第一,学校利用“善行长廊”中的美德故事和“感恩长廊”中的感恩故事,时时浸润善的教育;第二,学校制作“日行一善爱心墙”,以“爱在学校,爱在社区,爱在家庭”三大板块为主,刊登师生的善行、善举;第三,学校通过校园网、校园电视台、校报和国旗下讲话等形式大力宣传师生的善举,定期委派专家到校做专题讲座,在师生、家长中开展“善的文化”之特色培训活动,让广大师生感受善行文化的魅力。
  (2)教师引领树榜样
  教师时时处处以自己的善言、善行,影响和感染学生,为学生树立榜样。一方面,学校坚持在教师中开展“童星闪耀——阳光关爱”工程和“百名教师访千家活动”。另一方面,全校75名教职工与问题学生结成“爱心对子”,实现“一对一”的帮扶,定期提供学业辅导、心理疏导等服务,直至学生毕业。
  在“百名教师访千家”的活动中,为将关爱带到每个家庭,全体教师发扬吃苦耐劳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利用休假日或是放学后时间,结伴挨家挨户地走访。通过家访,一方面增进了师生感情,另一方面更坚定了教师们做好本职工作的决心。
  在“爱心对子,一帮一”的活动中,有这样一个真实事例:我校一年级学生小柯(化名)的母亲和姐姐都患有精神分裂症,只有父亲每天打工养家糊口,家里做饭、洗衣和打扫卫生等工作全落在了年仅9岁的小柯身上。他的爱心妈妈菩老师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经常找他谈心,告诉他困难是暂时的,帮助他树立信心,鼓励他勇敢生活。爱心妈妈菩老师还时常给小柯带一些食物、衣服和生活日用品,从精神和物质上给小柯以关爱,让小柯感到温暖。
  另外,学校还要求教师通过“教育善行日志”记录自己的习善之举,引导广大教师行善、写善、思善和扬善。一位老师在教育善行日志中写道:“前些日子学校做过一次贫困生调查,有很多学生都是贫困生,很是令人同情。我想,六一快到了,应该为贫困生做点事。于是,我叫上女儿利用双休日到超市为64个贫困生挑选文具作为六一儿童节的礼物。对此,女儿兴致很高,或许她也感受到了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快乐吧!”另一位老师在教育善行日志中写道:“因为要搬家,我双休日出去打了两床被套,回来后感慨颇多。在廉租的小板房里,外面一间弹棉花,中间隔开,里面有一个不大的空间,厨房和卧室兼用。那家人的孩子生病了,家长没有时间照顾,真可怜啊!我回家以后,马上找了些吃的和用的东西,下午专门送给他们,并顺便提醒他们,一定要戴好口罩,因为这种粉尘工作,很容易得矽肺病。”
  (3)主题教育蕴内涵
  校内开展了一系列与善相关的主题活动。第一,举办以“崇尚行善”为主题的读书会,让学生从文学作品中感受善的力量。第二,开展以“日行一善、积善成德”为主题的感悟日记征集比赛,这些感悟日记记录了学生们每天的“小善”,提醒大家“勿以善小而不为”,激励学生们的存善之心,让习善成为习惯。第三,学校的课题小组成员还从贴近学生生活的伦理道德入手,把“感恩、亲师、仁爱、守法、诚信、责任”作为六大分类主题,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第四,引导学生开展感恩系列活动,在三八妇女节、母亲节和父亲节等节日,让学生为父母长辈送上温馨的祝福,并送上自己亲手制作的礼物,表达对父母长辈的感恩之情。第五,在端午节,学校组织学生到敬老院,给老人们送上粽子和鸡蛋等礼物,还表演了精彩的节目,老人和学生们其乐融融。通过这一系列与善有关的活动,将行善的理念注入师生的心田,让师生都感受到“善”的甜头。
  (4)品牌团队巧引领
  学校成立了“世纪爱心品牌团队”和社区“日行一善品牌团队”,充分利用并不断拓展各类德育活动基地,引导学生深入社会各个层面,发现善心、寻找善言和实践善行。我们带领学生参观垃圾处理厂和环卫处,让学生们和环卫工人一起劳动,开展“一日体验活动”。“世纪爱心品牌团队”还积极维护社区和校园环境,积极开展清除社区小广告、垃圾等活动,成为家庭和社区中的“绿色小天使”,让善的行为从校园走进家庭、走进社区。在社区活动中,各班成立的“爱心服务小分队”与周围社区和附近村庄的孤寡老人结成“爱心对子”,每周定期上门开展爱心服务;在社会活动中,“爱心服务小分队”还开展了“情系灾区——爱心传递”活动,为四川、青海地震灾区的学生寄去过冬的棉衣和自己积攒的零花钱,帮助他们购买文具。
  (5)成果展示促升华
  2011年10月20日,我校隆重举行“日行一善”成果汇报展示活动。各级领导及社会人士1 400余人参加活动。在活动中,学校、学生代表及家长代表分别发言,并对先进班级和善行小明星进行了表彰。学校还专门成立了“日行一善爱心基金会”,用于帮助有困难的学生。队员们在体验角色的同时,学会了交流、合作,学会了“善”要从小事做起。此次活动的成功开展,扩大了“日行一善”活动的社会影响力。
  3. 多元评价,保障“善的落实”
  第一,学校各班设立“日行一善”评比台,根据“日行一善成长手册”中“善行章”的多少和展台所得星星数量,评选“星级善行小天使”。第二,学校每周抽查各班“日行一善”活动的开展情况,督促活动正常而有序地开展。第三,学校举行竞赛式的评比活动,检验“日行一善”活动的进展情况。第四,利用国旗下讲话为“优胜班级”和“日行一善小天使”颁发荣誉证书。第五,学校电脑小组成员在教师指导下拍摄“校园日行一善”剧情短片,定期利用集会、班队会等时间在校园内播放,逐步建立起“校园日行一善”视频案例库,让教师、同学、家长分享他们的成长。第六,在学期末,学校还举行“优秀教师”“日行一善好少年”评选活动,并将其材料装订成“善行集”进行推广,激发师生持之以恒的善言、善行。
  活动开展以来,争做“善行之星”已成为师生的共识,有善心、做善事成为师生的自觉行动,促进了良好校园风气的形成,涌现出一大批感动校园的美德好少年。此外,师生们的善举在社会上也留下了良好的口碑,社会各界的表扬信如雪片般飞向了世纪小学。
  三、“善”的方向
  让“日行一善”成为师生的自觉行为是我们一直追求的目标。其实,不少学生做善事还是为了应付教师的检查、学校的评比。因此,如何让“日行一善”活动更加普及、更加深入人心,将是我们不断努力的方向。为此,我们打算:一是进一步强化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让教师成为“日行一善”的榜样;二是开展多种活动,让学生认识到“日行一善”的重要性,发自内心地认同“日行一善”,使“日行一善”成为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三是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让家长参与其中,使学生们时时刻刻处在“善”的熏陶感染下。
  一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但是集体的力量是无限的。一个人的努力可以改变一个家庭的氛围,一个班级的努力可以改变一个学校的风气,一个学校的努力就可以改变一个社区的风气。只要我们坚持不懈,不断努力,共同行动,就会将“日行一善”的理念带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使人人成为善行天使,让善的种子在我们的周围生根发芽!
  (作者单位:山东省荣成市世纪小学)
  (责任编辑:徐苹 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