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际生产网络与我国加工贸易技术外溢的途径

2012-12-29刘莹

关键词:旗舰厂商供应商

刘莹

(福建对外经济贸易职业技术学院,福建福州,350016)

一、国际生产网络的构建与加工贸易升级的意义

随着国际分工的深化,在利润和技术创新的推动下,各跨国公司将日益复杂的生产流程分割成不同的生产环节,并以母公司为节点,将外围、次核心的生产工序、零部件向发展中经济体传递。这一传递流程被形象地称为“生产分离”。通过这样一种更加细致、精确的垂直化分工,世界各开放经济体之间共同组成了一个错综复杂的国际生产网络,而跨国公司充当了这张网络的核心节点。

近年来,受欧美日益严重的金融危机影响,以出口为导向的加工贸易行业受到沉重打击。随着劳动力、原材料等生产成本的上升,通过产业发展赚取到的利润越来越低。近年来信贷收紧后,中小企业融资困难,我国部分经济较发达地区也逐步出现了产业空心化趋势。与台湾等地的产业转移不同,大陆尚无法找到产业升级的有效途径,大量资本涌入房地产、高利贷等资本逐利行业,经济泡沫加剧。长此以往,我国将失去经济增长的动能和源泉,一旦泡沫破裂,给中国经济带来的毁灭性影响是不可想象的。

图1 1990-2010年我国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占比情况资料来源:根据历年中国统计年鉴、海关统计数据整理、计算

首先,从加工贸易的地位看,它一直都是我国出口贸易的中坚力量。由图1可知,二十年来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占到了我国进出口总额的40%左右,其中加工贸易出口额更是占到了我国出口总额的近一半。其次,从历史经验判断,从属于东亚雁型模式的台湾、韩国等都是通过发展加工贸易成功实现了产业升级。这些经济体的成功经验更应该坚定中国实现加工贸易升级换代的决心。面对国际生产网络的日益完善,利用加工贸易实现产业升级是我国产业发展的根本途径。

本文试图通过对加工贸易促进技术外溢发生的研究,为如何提高技术外溢程度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国际生产网络下加工贸易技术外溢的实现途径

在国际生产网络建立的过程中,跨国公司依照对母国企业的控制模式的不同,将生产工序和流程通过两种方式进行传递,这两种方式分别是垂直一体化投资和外包。两种截然不同的控制模式对加工贸易技术外溢的实现途径有较大差异。

(一)加工贸易的垂直一体化投资特征

所谓垂直一体化投资是跨国公司通过在东道国设立独资或者合资公司的方式,将生产流程中的部分环节,以节约生产成本,占领目标市场为目的分散至东道国的子公司进行生产。期间,生产和管理流程必须遵循母公司统一的规范要求,生产出的零部件以公司内贸易的形式回购至母公司或转入其他地区的下游子公司。

图2 垂直一体化投资下东道国加工贸易技术外溢

由图2可知,东道国根据自身全球化发展要求,由总部旗舰厂商拆分生产环节,在东道国设立独资或合资子公司。通过公司内贸易将原材料、半成品或产品图样交予东道国子公司组织生产。东道国子公司为了保证生产环节的完成,需购进先进的机器设备,建立国际化的生产标准和管理流程,培养外向型高素质管理、技术人才,实时跟进旗舰厂商先进的技术、流程工艺创新,这些方式帮助东道国子公司完成了加工贸易的技术外溢。但由于此时的垂直一体化产业链仍然是单一外向型,特别是独资子公司,与当地配套企业的联系弱,与东道国的产业关联小,易产生“飞地效应”。 而合资子公司由于引入了东道国资本,更易于与当地配套企业建立多元化的联系。因此从图2可见,独资子公司与当地配套企业的联系是单一的,而合资子公司与当地配套企业的联系更加多元。

(二)加工贸易的外包操作特征

图3 外包下加工贸易技术外溢

图3绘制的是外包条件下,接受外包企业的加工贸易技术外溢路线。旗舰厂商作为国际生产网络的核心,将相关业务外包给高级供应商。所谓高级供应商是指具备较为专业的产品线生产经验、外向型程度高、嵌入能力强、具有一定的研发能力的供应商。因其与旗舰厂商有长久且良好的合作关系,通过吸收旗舰厂商的先进成果,成功实现了自身技术飞跃,对国际市场信息灵敏,直接接受旗舰厂商的外包要求,并且承接了部分产品的设计和研发(即ODM),有些供应商甚至开发出自身品牌,与外包产品一起进入国际市场销售(即OBM)。高级供应商接受旗舰厂商的订单后,将产品生产环节拆分。附加值高、工艺技术复杂的生产环节被留下,利用廉价劳动力进行简单加工组装的部门被移出至低级供应商生产(即OEM)。例如,台资企业宸鸿和胜华科技为苹果IPHONE手机提供触摸屏,而触摸屏所需的PCB印刷线路板由华通等厂家供应,而华通的印刷线路板钻孔业务则交由当地钻孔配套企业完成。作为高级供应商的宸鸿和胜华科技直接承接了旗舰厂商美国苹果公司的技术,并将其消化吸收后通过外包业务向外围供应商传递,外围供应商获得旗舰厂商的经验,但由于不直接与旗舰厂商联系,低级供应商的技术外溢是间接而不稳定的(图中的虚线箭头)。若市场发生变化,旗舰厂商加速运转所产生的离心力,最有可能将处于外围的低级供应商甩出。

(三)垂直一体化投资和外包技术外溢的途径和程度

1.机器设备更新

技术外溢的发生首先从硬件设备开始。垂直一体化分工的机器设备可直接通过母公司由公司内贸易获得。外包条件下,具备资本实力的外包企业则从国外市场购买。目前,中国市场的资本供应量充足,但充足的资本供应不能满足广大企业对资本的需要。究其原因,由于房地产等行业的资本过度涌入及CPI指数的长期高位徘徊,使得信贷紧缩日益显著,但广大产业发展所依赖的资本支持却同时出现了截流。当银行无法提供给广大中小企业充裕的资本支持后,各中小企业面临升级压力,转而向充裕的民间资本寻求高利贷支持。沉重的利率负担消耗了企业微薄的利润,最终通过资本注入以达到机器设备的更新变得无利可图。从获得资金的程度上看,垂直一体化投资下的独资子公司主要依靠母公司FDI投资获得,受国内资本流动影响较小。合资子公司会受一定影响,但考虑到股权分配等要素,获得外国资金能力亦较强。而外包形式下的供应商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在这一轮信贷紧缩调控中将面临很大的困难,资金需求压力最大。

2.技术、管理知识的传递与扩散

加工贸易企业的技术知识包含生产工艺的革新、研发能力的提高等方面。管理知识包括管理经验、先进的管理理念、企业流程的统筹方式等。子公司或供应商通过吸收旗舰厂商技术标准、设计理念、管理经验将显性知识内部化为自身技术、管理能力的隐性软实力。它由旗舰厂商传递,再经过子公司或供应商吸收、创造而扩散。从跨国公司技术战略看,进入我国市场的跨国公司大多寻求技术应用战略,其主要基于利润动机,将跨国公司的现有技术在国际范围内加以应用。技术和管理经验大多从母公司通过内部化和外部化溢出。从股权及管理密切程度看,对垂直一体化投资子公司的技术传递内部交易成本低,获得技术、管理知识较容易而直接。外包企业囿于分包渠道和外部交易成本等,直接获得技术、管理知识的传递少。大部分外包企业借助“逆向工程”通过获取跨国企业的产品来掌握产品的生产技术,但例如组织技术、管理技巧、营销策略和经验性知识等管理知识则很难通过逆向工程获得。

3.人力资本流动

人力资本是技术外溢中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因素。通过派遣人员赴旗舰厂商学习,在生产过程中培养储备人才等方式,子公司或供应商企业可提升人力资本。中国技术人员的数量是庞大的,据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2010年数据显示①数据来源于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网站http://www.nsf.gov/statistics/seind10/c3/c3h.htm,美国居民中获得博士学位的华裔科学家和工程师占到了总人数的22%,排在各移民输出国之首。而非美国居民中获得博士学位的华裔科学家和工程师占到了总人数的11%,列第二位。此外,我国理工类(Sicence&Engineering)博士学位的授予人数在2006年即达到了22953人,仅次于美国,排在世界第二位。可见人力资本具有优势。但从美国科学基金会的分析数据看,即使金融危机后美国经济不景气,失业率高涨,愿意回国发展的理工类博士仍仅仅占到总人数的40%。因此,中国人力资本的存量是丰富的,但愿意回国帮助企业实现产业升级的高精尖技术人才仍然不多。从企业形式看,独资合资企业尚可以母公司为中介,吸引一部分人才,而外包企业,特别是民营外包企业要想获得先进的人力资源更加困难。同时,在并不充裕的国内人力资源中,人才市场的恶性竞争严重。由于跳槽成本低廉、诚信缺失,人才频繁在企业间快速流动。企业都不再关注于自身技术提升,更倾向于简单的“拿来主义”,从而使热衷于“挖墙脚”的企业剧增。过于频繁的人才流动,不但不能带来充分的技术管理知识的外溢,还有可能加剧企业间技术的同质化,引发企业间低层次恶性竞争。

4.产业联动能力

产业联动是指当地配套企业嵌入国际生产网络的能力。旗舰厂商将采购当地化作为降低生产网络成本的重要手段。通过产业前、后向联系,一方面当地独立供应商可从中学习高层级主体向他们溢出的技术,提升加工制造能力;另一方面中上游厂商抓住产业联动技术外溢的成果,提高自身技术水平,提升其加工贸易国际分工地位。垂直一体化投资下的子公司从企业控制模式看,更易受旗舰厂商的决策影响,在产业布点上必须满足母公司国际生产网络的构建要求,当地企业可获得的前、后向技术外溢嵌入点稀薄。外包企业因其专业致力于零部件生产、组装等生产模块。大多数外包企业服务于多个旗舰厂商,它与国际生产网络的连接是蛛网状,嵌入点较为多元。从产业集聚带来的生产成本降低理论可知,当前后向企业能够聚集在一地,形成强大的聚集效应,较容易获得中上游产品线的转移。

三、依据产业发展要求,推进技术外溢,加快产业升级

(一)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加快金融行业改革步伐

从事加工贸易的中小企业的突出特点是资金规模有限,抵御风险的能力低,对国际市场依赖程度高,企业盈利能力不强,技术含量低,自主创新能力差。但恰恰是这部分企业迫切要求强有力的资金链条支持。具体措施有:加强金融创新,采用订单融资,将加工贸易企业承接到的旗舰厂商优质的加工订单转化为抵押物。同时,应放开抵押物的限制标准,在考量融资风险的情况下,合理评估抵押物价值,丰富抵押物品种。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制度,成立专门的政策性银行为中小企业提供信用融资担保或再贷款,搭建中小企业和专业银行的信用桥梁。引导充裕的民间资本合理投资,鼓励借助民间资本成立的中小银行为小企业提供融资支持。此外,国家政策应对中小企业适当倾斜,通过降低融资门槛、减少税收负担等形式帮助加工贸易型中小企业度过难关。

(二)推进技术、管理知识传递、扩散

应抓住人民币对美元货币持续走高的大好时机,鼓励中国企业进行跨国并购,将跨国并购的重点放在知识产权获得,放弃并购中的“面子工程”,重点关注在国外行业中研发实力突出、发明专利拥有量多、研发资源充沛的高科技中小企业,将有限的资金用在对专利技术的获取上、对研发人才的获得上。同时,要花大力气建设中小企业实验室联盟,将中小企业资源进行整合,搞好新技术研发。由于中小企业自身实力较弱,应有的放矢从零部件核心技术研发入手,由易到难,从外围技术到核心技术逐层推进,通过新技术的开发带动其在国际产业分工的地位提升。

应加快本土企业营销设计、展会设计、广告开发、包装能力的提高,延伸技术链条,以开发满足本土市场需求的技术入手,逐步实现技术运用的国际化。

应重点强调管理方式的本土化,探索符合中国企业特色的管理文化。我国已经有一些较好的管理经验和传统,我国民营企业也形成了一些具有地域特色的管理经验,通过培养跨国企业,扶植民营企业,帮助这些企业探索管理方式,是提升管理知识的重要方式。事实上,很多企业的管理经验都是在技术升级后自己探索出来的,如台湾宸鸿是苹果公司IPHONE、IPAD电容式触摸屏的发明者和主要供应商,因为该部件加工工序的精细程度要求很高,为了提高良品率,宸鸿设置了专门的“战情中心”,利用128块液晶屏幕,以秒为单位监控生产线所有工序。每当指针指向红色警示区,就能马上追查出问题工序,机动调整生产线,降低产品报废率。因此,只有将管理的提升和技术的研发捆绑在一块,才能推动加工贸易的稳定升级。

(三)促进人力资本的提升,培养优质国际化专门人才

除了继续推行优惠的海外人才引进及项目孵化优惠措施外,各级政府应采取更加灵活的措施吸引海外高技术人才。例如,可向企业咨询人才需求情况,由基金会搭桥,制定短期的技术扶持计划,鼓励高技术人才以项目为切入点,回国工作;可选拔本地优秀人才,与归国人才交流,在项目中获得技术的学习;可与海外大学中的华裔教授合作,利用互联网实施远程合作指导。

企业要想留住优秀人才,应通过技术入股,安置住房等方式,增强人才对该企业的归属感,要形成良好的绩效激励机制,将优秀人才留在企业内,要合理运用法律手段维护企业技术安全。

应重视培养动手能力强的熟练技术工人,除了依托国内高职院校培养人才外,还可与国外同类先进学院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实现人才的跨国培养,也可从垂直一体化外资企业中邀请熟练的技术工人参与本地企业人力资本提升。

(四)鼓励中小企业优势资源的共享,增强产业聚集能力

成立中小企业资源信息共享平台,增强上下链条企业的信息交流,增强外包企业与独资企业的联系,帮助中小企业建立国际化的生产和管理体系,拉近中小企业与外资企业管理上的差距。将同一链条中的中小企业整合为松散的企业联合体协会,增强与旗舰厂商谈判的砝码。加强中小企业链条合作创新能力,借助股权分配等方式合理保护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成果。

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三十多个年头,随着劳动力价格的上升,随着国际分工的深化,单纯依靠劳动力优势,利用劳动力进行加工贸易实现经济增长已不现实。只有以科技为导向,以市场为依托,以国际化专业人才为载体,充分挖掘自身产业链条优势,帮助我国在国际生产网络的末端绘制出区域核心节点,才能顺利实现产业升级。

[1] Jones,R.W.and Kierzkowski,H.A Framework for Fragmen⁃tation[M]//in Sven Arndt and H.Kierzkowski eds.Frag⁃mentation and International Trade.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1:17-34.

[2] 隆国强.加工贸易:全球化背景下工业化新道路[J].经济学前沿,2003(1):4-9.

[3] 朱有为,张向阳.价值链模块化、国际分工与制造业升级[J].国际贸易问题,2005(9):98-103.

[4] 凌学岭,沈玉良,孙楚仁.中国加工贸易企业生产控制模式综述[J].国际商务研究,2009(4):1-12.

[5] 喻春娇,喻美辞.跨国公司生产组织变革、技术外溢与我国加工贸易的升级[J].国际商务,2007(6).

[6] 林发勤,唐宜红.比较优势、本地市场效应与中国制成品出口[J].国际贸易问题,2010(1):18-24.

[7] Krugman,Paul R.Scale Economies,Product Differentiation,and the Pattern of Trade[M].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80:70.

猜你喜欢

旗舰厂商供应商
电动旗舰来了!试驾BMW i7
沃尔沃发布全新纯电旗舰SUV EX90
玩具厂商及合作机构新年进步
旗舰,你是谁
厂商对北京卡车市场不抱希望
考虑产能约束的耐用品厂商易耗部件兼容策略
电视厂商与好莱坞公司将制订超高清标准
供应商汇总
供应商汇总
供应商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