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 “学区体育模式”的若干反思——基于松江大学城与社区体育资源共享的研究

2012-12-28顿志强

河北体育学院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松江大学城场地设施

顿志强

(东华大学 体育部,上海 201620)

关于 “学区体育模式”的若干反思
——基于松江大学城与社区体育资源共享的研究

顿志强

(东华大学 体育部,上海 201620)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从如何提高学校参与社区体育积极性和充分发挥学校体育资源的角度,对“学区体育模式”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反思。结合松江大学城与社区体育资源共享现状,对 “学区体育模式”的实施策略进行了分析,以期完善 “学区体育模式”建构。

学区体育模式;松江大学城;社区体育;资源共享

1 “学区体育模式”的形成

从改革开放至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为群众体育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1995年国务院顺应社会发展趋势和人民群众愿望,批准颁布了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把我国群众体育发展推进到了异常活跃期。随着经济体制的转型和城市管理体制的变革,社区体育发展迅速,成为我国群众体育中引人注目的角色和全民健身深入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标志,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1997年4月由原国家体委、国家教委、民政部、建设部和文化部联合发布的 《关于加强城市社区体育工作的意见》中将社区体育界定为:“主要是街道办事处的辖区内,以自然环境和体育设施为物质基础,以全体社区成员为主要对象,以满足社区成员的体育要求,增进社区成员的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就地就近开展的区域性的群众体育。”这是对社区体育定义的理论总结,也是政府对社区体育的指导性意见。

但是由于我国社区体育起步晚,底子差,存在着很多问题,尤其是早期的城市规划很少考虑到社区居民体育活动的需求,而随着社区规模的扩大,社区居民体育健身需求的提高与社区体育资源的匮乏形成了强烈反差,日益增长的社区体育需求与社区体育资源紧缺的矛盾非常突出。在此背景下,一些体育学者借鉴世界上发达国家解决社区体育资源问题的途径方法,以创新的思维方式提出了 “学区体育模式”,如由上海体育学院沈建华教授带领的课题组于1997年构建出社区体育发展的新模式——学区体育:以一所或几所相对集中的学校为中心划分地区范围 (可跨行政区域),以学校为主要活动场所,以学区居民为对象 (包括学生),通过有效利用学校设施开展社区体育活动[1]。在2002年9月召开的第十二届全国城区体育工作研讨会上,北京市西城区体育局在递交的论文中也提出了学区体育发展模式的设想,希望建立以综合型社区体育俱乐部的方式来解决社区体育发展缓慢的问题,并提出学区体育将可能是社区体育发展的第一阶段[2]。

“学区体育模式”使原本封闭在学校内部的 “闲置”体育资源变成学区体育的 “共享”资源,由于我国学校的体育场地设施和体育人才在整个国家的体育资源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因而被认为是能够解决我国社区体育资源紧缺的有效途径之一。2006年8月,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开始联合在全国开展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试点工作,期望加快学校体育设施社会化的步伐,促进 “学区体育模式”的发展。2008年9月,在北京奥运会、残奥会的庆功会上,以胡锦涛为核心的党的第四代领导集体基于新的时代背景,站在引领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再一次明确提出“推动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奋斗目标,为进入新阶段的中国体育标定了历史方位,明确了发展方向。以“健康、快乐”为主题的群众体育是体育强国战略中的核心内容,其主要任务是:借鉴其他体育强国经验,创新群众体育活动组织模式,扩大群众体育规模;在人民群众收入不断提高、体育需求呈多样化趋势背景下,以 “俱乐部制”、“社区化”等新形式促进群众体育活动的市场化、社会化、个性化;群众体育管理逐步由 “政府投入、政府组织”的传统模式向 “群众自觉、政府引导、社会投入”模式转变,维护公民体育权利、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体育需求[3]。因此,“学区体育模式”也是推动我国由体育大国迈向体育强国的重要有效途径之一。

2 “学区体育模式”发展的影响因素

2.1 学校体育场地设施资源与社区体育分割管理

目前,我国的学校体育场地设施资源管理多隶属于教育行政部门和行业系统,而社区体育管理隶属体育行政部门,不同管理系统之间存在着体制、制度、利益等诸多障碍,如学校体育场地设施资源的建设与维护、投入与分配等利益问题,造成学校体育场地设施资源与社区体育分割,严重地影响了学校体育场地设施资源与社区共享。通过调查访谈得知,松江大学城各个高校的体育部门领导关于学校体育场地设施资源与社区共享持积极的支持态度,校领导的态度比较模糊,支持但不够积极。高校体育场地设施资源对外开放,与社区共享,校领导的态度占主导作用,造成校领导态度模糊的原因主要是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他们担心由于社区体育的日常性和随意性,向社区开放学校体育场地设施资源会影响学校的教学秩序和环境,造成体育场地设施的损耗,增加维护管理成本;另一方面,由于政府为了解决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体育活动需求与社区体育资源供给严重不足的矛盾,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法规,要求学校向社区开放学校体育场地设施资源,校领导不能违反国家的政策法规,但是又不愿意向社区开放学校体育场地设施资源。

2.2 学校体育人才社区服务激励机制不健全

学校拥有大量的高素质体育人才资源,他们基本上都经过体育院校的深造,专业技术能力强,长期从事体育教育工作,具有较全面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以及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节假日余暇时间较多,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社区体育缺少指导人员的问题。然而目前我国已经从计划经济时代进入了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时代,由于社区体育指导服务激励机制尚不健全,使得学校体育人才的知识和社会价值没有得到相应的体现,这必将影响他们参与社区体育服务的积极性,对大学城各个高校体育教师从事社区体育服务的影响因素进行调查:95.3%的学校体育教师愿意从事社区体育服务,而影响其从事社区体育服务的主要原因是缺少社区体育服务平台,没有社区体育组织邀请,社区体育服务没有报酬或者报酬太少和工作任务重,缺乏余暇时间。

2.3 学校体育资源社会化、市场化意识淡薄

绝大多数学校的体育场地设施由国家投资建设,但由于长期以来受到条块分割管理体制、社会环境、单位利益等因素的影响,多数学校将其视为 “私有财产”,面对急剧增长的社会体育需求,拥有丰富体育资源优势的学校未主动抓住机遇,积极开发学校体育资源的市场潜力,实现以体养体、以体促体的目标,学校体育资源为社会体育服务的功能得不到体现。目前,我国学校体育场地对外开放率仅为29.2%,全天开放的体育场地仅占14.9%,场地等设施未得到充分利用[4],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利用的低效是一种国有资产的流失[5]。调查结果显示:松江大学城高校绝大多数没有尝试体育场地设施对外开放,进行商业化运营,未实现体育资源社会化、市场化,但绝大多数高校的体育教师表示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应该对外开放,进行市场化运营。这说明随着我国社会和体育产业的发展,体育是国家社会福利的计划经济观念意识已彻底地转变,高校体育教师的市场经济观念意识得到大大地提高,但是长期以来学校体育在学校中处于边缘地位,学校领导一直认为学校体育只要做好校内学生的体育教学、训练和课外体育活动就可以了,对于对外开放学校体育资源、为社区体育服务和进行市场化运营的观念意识淡薄[6]。

3 松江大学城与社区体育资源共享现状

松江大学城目前共有7所高校:东华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上海对外贸易学院、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和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作为国家培养人才的教育基地,大学城拥有一批相对较为固定、具有较高专业素质的体育专门人才,场地设施完善,体育场馆配备水平较高,体育竞赛丰富多彩,拥有良好的体育资源。大学城与社区体育资源共享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体育场地设施资源共享、体育人力资源共享、体育竞赛资源共享。由于上述观念与体制等诸多影响因素,以及所处地理位置距市中心较远,大学城与社区体育资源共享状况不理想[7]。

3.1 大学城体育场地设施资源共享现状

体育场地设施是开展体育活动必备的物质要素,笔者从体育场地设施资源的代表性、优质性和稀缺性三个方面对大学城体育资源进行分析。代表性表示能够基本反映松江大学城内各个学校体育场地设施资源的基本情况;优质性表示体育场地设施资源相比同类的体育场地设施投资大、规格或者等级更高;稀缺性表示体育场地设施在松江大学城内具有独有性[8]。调查显示:松江大学城拥有大量门类齐全、规格不等的体育场地设施,东华大学是松江大学城园区内规模最大的一所教育部直属的 “211工程”重点建设的综合性大学,体育场地设施资源丰富,能够基本反映大学城内各个学校体育场地设施资源的基本情况 (表1)。在松江大学城园区中心地带的资源共享区还建造了一个拥有温水游泳池和滑冰场的多功能大学生体育中心,体育中心由政府出资,委托松江大学城园区管委会管理,具有公共产权的性质。表2列举了各高校和大学生体育中心所拥有的体育设施,显示了松江大学城体育硬件资源的优质性和稀缺性[9]。大学城各个高校的体育场地设施基本上都对社会开放,开放形式以有偿、无偿相结合为主,但社区居民利用大学城各高校体育场地设施进行体育锻炼的人数不多。这说明随着我国社会和体育事业的发展,特别是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和 《全民健身条例》等一系列政策法规的颁布,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分割的观念和体制虽然已经发生转变,学校体育资源应与社区共享的观念得到了广泛地认可,但是由于大学城地理位置距市中心较远的客观原因和 “学区体育模式”实施过程中过多地强调社区体育的利益而忽略了学校体育的利益,学校参与的积极性并不高。

表1 东华大学松江校区体育场馆一览表

表2 上海松江大学城各校体育场馆优势资源表

3.2 大学城体育人力资源共享现状

体育人力资源的数量和水平直接影响到能否有效组织和科学指导体育活动的开展。我国开展社区体育遇到的主要障碍之一就是缺乏一定数量水平较高的体育人才。笔者从教学方面、专项能力方面、裁判等级以及科研方面对大学城体育人力资源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大学城体育人力资源丰富(表3)[9]。松江大学城各个高校在余暇时间从事社区体育指导工作的学校体育教师比较少,而在从事社区体育指导工作的学校体育教师中大部分是在进行一些盈利性的社会体育服务,只有相当少的一部分学校体育教师在进行一些公益性的社区体育指导工作。这说明大学城具有丰富的体育人力资源可为社区体育提供服务,但是由于社区体育服务激励机制不健全,影响了学校体育教师参与社区体育工作的积极性,造成了各个高校大量体育人力资源的浪费[10]。

表3 上海松江大学城体育人力优势资源各校数量分布表 人

3.3 大学城体育竞赛资源共享现状

体育竞赛是开展群众体育活动的 “兴奋剂”,丰富多彩的体育竞赛能够引起广大社区居民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从而大大促进社区体育的发展。大学城内7所学校每年通过体育部、校团委、大学生体育社团开展了不同类型的校园体育文化节,其中组织开展最多的是课外体育竞赛,主要涉及篮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拔河、网球等项目。松江大学城园区每两年还举办一次园区运动会,是松江大学园区规模最大、项目最多、参与群体最广泛的一项重要的传统赛事,由松江大学园区管委会统筹安排,但是通过调查访谈了解到,所有的大学城园区体育竞赛只在大学城园区内开展,没有吸纳周边的社区居民、企业和事业单位参与,这说明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分割管理体制以及传统的学校体育观念影响了学校体育竞赛资源与社区体育的共享。

4 “学区体育模式”实施策略

4.1 转变传统的学校体育观念

当前我国体育事业正处在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关键时期,学校体育如何抓住历史机遇,顺应时代潮流,拓宽思路,将学校的 “素质教育”和 “终身体育”与全民健身的现实需求和持续发展有机结合,寻找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结合点,是学校体育改革面临的新课题。目前大部分学校领导的传统学校体育观念根深蒂固,认为学校体育只要做好校内学生的体育教学、训练和课外体育活动就可以了,社区体育与学校关系不大,对学校与社区体育资源共享采取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消极态度,这便成为 “学区体育模式”建立与发展实践过程中不可逾越的障碍。在对松江大学城各个高校体育部门调查访谈的过程中,许多体育教师反映学校在制定 “十二五”规划时,仍然仅仅把做好校内学生的体育教学、训练和课外体育活动工作作为学校体育的主要任务,完全没有学校体育应该为社会体育服务的观念意识[11]。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深入,“单位体育”将日益消失,而 “社区体育”越来越强化,最终将成为社会体育的基本形态,学校领导必须转变传统的学校体育观念,树立新的学校体育观念。法国著名教育家保尔朗克朗曾提到:如果将学校体育的作用看成是无足轻重的事,不重视学校体育,那么学生进入成年阶段后,体育活动就不存在了,如果把体育只看成是学校这一阶段的事,那么体育就成了插曲[12]。“学校体育”与 “社区体育”将是人生体育经历的两个最主要的阶段,社区体育是检验学校体育实施 “终身体育”教育成效的重要标志,学校体育是社区体育发展的基础,学校体育应当发挥为社区体育服务的功能,让学生直接参与社区体育活动实践,打破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封闭格局。

4.2 探索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 “双赢”实践模式

“学区体育模式”实践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到当前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条块分割管理的社会实际状况,强调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 “双赢”,构建起充满生机的 “学区体育模式”,使社区与学校能够公平享有和利用公共体育资源。市场营销学认为,“双赢”实践模式强调兼顾双方的利益,双方都能成为赢家。针对当前我国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现实情况,“学区体育模式”的实践仍然要注重发挥政府协调引导作用,但在强调学校体育资源要向社区体育开放的同时,也要加强维护学校体育的利益。学校体育资源向社区体育开放,体育场地设施的折旧、损坏、维护、管理成本等费用以及发生体育安全责任事故的风险将必然大大增加,因此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加大对学校体育的投入和制订相应的体育安全责任事故法律、法规和政策,在学校现有的体育场地设施基础上加以改造和扩建,这与大规模新建社会体育设施相比,投入少、见效快。对参与社会体育指导工作的学校体育人员,给予适当经济补助,体现其知识与劳动的价值,这样不仅降低了社区体育投入成本,还大大地调动了学校为社区体育服务的积极性。

4.3 发挥大学生体育社团的组织功能,完善 “学区体育模式”的组织结构

大学生体育社团是大学生基于共同的体育兴趣、爱好,自愿组织起来共同参与体育活动的草根体育组织,因此应该充分发挥大学生体育社团的组织功能。一方面可以提高 “学区体育模式”组织结构的草根化水平;另一方面,大学生体育社团通过服务社区体育社会实践锻炼,不仅可以提高自身的社会化程度,还可以整合社会体育资源,弥补一些学校体育资源不足的问题,扩大大学生体育社团的发展空间,使自身充满生机和活力[13]。而目前松江大学城七所高校各类在校注册的体育社团及组织有127个,通过与各校团委社团负责人以及部分社团的社长座谈及实际调查,发现仅有9个 (占总数的7.09%)社团是对外招收社员的,而92.91%的社团都是在本校的社团联注册,并只在本校范围内开展活动。因此松江大学城各高校应该鼓励大学生体育社团走出校门,服务社区体育,体现高校服务社会的基本职能,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社会实践平台,提高了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和社会化程度。

5 结论

“学区体育模式”使原本封闭在学校内部的 “闲置”体育资源变成学区体育的 “共享”资源,是解决我国社区体育资源紧缺,推动我国由体育大国迈向体育强国的重要有效途径之一。

学校体育场地设施资源与社区体育分割管理,学校体育人才社区服务激励机制不健全,学校体育资源社会化、市场化意识淡薄等因素严重地影响了学校参与社区体育的积极性和 “学区体育模式”的发展。

松江大学城拥有丰富、优质的体育场地设施资源、体育人力资源和体育竞赛资源,但由于观念与管理体制等诸多因素影响,以及所处地理位置距市中心较远,大学城与社区体育资源共享状况不理想。

在反思 “学区体育模式”影响因素的基础上,结合松江大学城与社区体育资源共享现状,认为应当转变传统的学校体育观念,探索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 “双赢”实践模式,发挥大学生体育社团的组织功能,完善 “学区体育模式”的组织结构,才能够充分地调动学校参与社区体育的积极性,促进 “学区体育模式”健康地可持续发展。

[1] 课题组.社区体育发展新模式——学区体育[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9,23(4):49-56.

[2] 詹英,王安洪.学区体育与全民健身体系互动式发展关系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6,24(4):12-14.

[3] 蒲小玲.新时期大教育体系中学区体育功能的社会学辩析[J].怀化学院学报,2006,25(2):180-182.

[4] 罗湘林.“学区体育”的理想构建与“场域”分割的现实困境[J].体育学刊,2008,15(5):50-54.

[5] 课题组.体育强国战略研究[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0.

[6] 黄桥贤,杨效勇,陈流,等.广州大学城体育场馆有偿开放的现状与对策[J].体育学刊,2010,17(7):113-117.

[7] 许玲,王岩,刘文董.广州大学城体育场馆资源运营效能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8,42(12):40-44.

[8] 崔树林,孙静,李永华.上海松江大学城学生体育社团发展现状与对策[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34(11):34-36.

[9] 李永华.上海松江大学城体育资源优化整合的研究[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4):143-145.

[10] 赵保丽,刘哲剑,康健,等.终身体育视野下的学区体育重构[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0(2):20.

[11] 许斌.中国大学城体育场馆资源管理问题研究——以广州大学城为例[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7,27(5):112-120.

[12] 韩冬.我国大学生体育社团的组织与活动建设[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8,32(5):86-89.

[13] 黄晨曦,张宏成.江苏大学城体育服务体系构建设想[J].体育文化导刊,2008(12):81-83.

Some Reflection on“School Community Physical Education Model”——Based on the Resource Sharing between Songjiang University Town and Community Physical Education

DUN Zhi-qiang
(Department of P.E.,Eastchina University,Shanghai 201620,China)

With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review,questionnaire and interview,this paper makes reflections on the factors which influence the development of“school community physical education model”from the aspect of how to enhance the school’s enthusiasm of taking part in community sports and optimize school P.E.resource potentials.On the basis of the present P.E.resource sharing conditions between Songjiang university town and community,the study makes analysis on the implementation strategy of the“school community physical education model”in order to perfect the construct of the“school community physical education model”.

school community physical education model;Songjiang university town;community sports;resources sharing

G807.01

A

1008-3596(2012)03-0064-05

2011-12-09

东华大学中央高校

(11D11107)

顿志强 (1979-),男,河南新郑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体育教育训练学及奥林匹克文化。

猜你喜欢

松江大学城场地设施
辽宁省冰雪场地设施资源配置均等化研究
启航
——松江二中(集团)初级中学校歌
“首届中国钢琴音乐周”在我校大学城校区举行
大学城经济对城镇化影响初探——以呈贡大学城为例
我国学校体育场地设施现状、制约因素与发展对策
宁夏大学体育场地设施现状研究
骑马到松江
华南师范大学大学城校区图书馆
山东省农村体育场地设施现状及对策研究
淄师学人
———王松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