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创新能力综合评价体系的创建与应用
2012-12-28穆广杰
穆广杰
区域创新能力综合评价体系的创建与应用
穆广杰
区域创新能力反映一个地区对各种资源要素进行重新整合的能力,不仅影响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发展速度以及区域综合竞争力,还将直接影响到整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综合竞争实力。评价区域创新能力需要从知识、技术、制度、服务、产业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核评价,因此,构建区域创新能力评价综合指标体系,并据此对中国各省市自治区的区域创新能力进行评价分析,找出差距,发现问题,指出不足,有针对性地提出政策建议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区域经济;创新能力;评价体系;创建;应用
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创新能力的作用日益凸显。创新能力已经成为决定区域竞争优势,促进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依靠创新能力来提升一国或地区的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成为各国或各地政府共同追求的目标。
区域创新能力是区域创新体系中各要素和行为主体有机组合的整体能力,是各个子系统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协调、适应、整合的能力。它不仅仅是一般的创新能力,更是反映区域创新体系的综合创新能力;不仅指观念的创新、创新资源的投入与产出以及创新激励与保护等一般能力,更是反映区域能量集聚、流量增大的系统性创新能力。它综合反映某一区域的知识、技术创新和发展状况。从内容上看,区域创新能力包含了政府层次上制度创新与服务创新、科研教学机构的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各产业部门产业创新以及整个社会观念创新等各方面的创新能力。
一、区域创新能力的构成
区域创新能力是由区域创新系统的各个子系统的创新能力综合而来。其内容包括知识创新系统、技术创新系统、制度创新系统、服务创新系统、产业创新系统的创新能力等方面。对区域创新能力的评价需要从这5个方面综合考量。
1.区域知识创新能力:是将知识转化为新观念、新制度、新产品、新工艺和新服务的能力,是区域创新能力的核心,是区域创新体系中创新投入—产出过程及其效率的综合表现。需要从区域知识创新的投入能力和知识创新成果的产出能力两方面进行评价。
2.区域技术创新能力: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源泉,包括两个方面:自然科学知识的新发现和技术工艺的创新。在现代社会,高校、科研机构是基础科学技术创新的基本主体,而企业是应用工程技术、工艺技术创新的基本主体。在评价区域技术创新能力时从技术创新的投入能力、开发能力以及技术创新成果产出能力三个方面综合考察技术创新主体的创新能力。
3.区域制度创新能力:制度是规范和约束社会中各类社会活动参与者行为的一系列规则,制度创新是除了技术创新之外的推动经济增长的源泉。制度创新为区域的发展提供制度环境,为创新活动提供制度保障和法律、法规及政策保障,也为区域的知识和技术创新、产业创新等提供了外部条件。制度创新能力则是制度创新主体即政府为创新活动提供政策和制度保障的能力,主要体现在政府对创新的重视程度、政策支持力度上。
4.区域服务创新能力:服务机构作为区域创新活动的参与者,其创新功能表现为向创新活动主体和过程提供所需的各种服务,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组织创新、衔接创新系统中各部分之间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在区域创新中起内部支持和服务作用,为区域创新提供物质载体和为创新主体提供有效联络,以加速知识的传播和技术的流动。主要体现在科技服务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教育培训服务能力两个方面。
5.产业创新能力:社会经济的发展必然伴随着产业结构的转换,其转换的速度反映了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就是产业结构转换问题。产业创新衡量的是产业转型能力,区域产业创新能力指在一定产业环境下,区域产业由一个层次向更高层次跃升的能力,反映一个区域产业竞争力以及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的状况。区域产业创新能力包括传统产业的结构调整、新兴产业的培育与成长、夕阳产业的淘汰及产业集群的形成、产业结构优化度和产业创新绩效等能力。
二、区域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
目前,国内外对区域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尚处于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之中,至今没有一个公认的、普遍推广的评价指标体系。国内各地区考虑的角度不同,评价指标体系也各有特色。但普遍存在两方面的不足:一是以定性分析为主,缺乏足够的数量分析指标从而无法进行准确的数量分析;二是许多指标体系的指标设计不适应中国现行统计范畴,具体运用时可操作性较低,影响评估的真实性。因此,构建一个完整、全面、系统、适用的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是十分必要的。
建立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有区域知识创新能力、区域技术创新能力、区域制度创新能力、区域服务创新能力、区域产业创新能力等5个考核维度。5个方面是有机的整体,缺一不可。每个维度分为二级和三级考核指标。其中,二级考核指标是区域创新能力的构成要素指标,三级考核指标则是具体的影响因素指标(表1)。
表1 区域创新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三、实证分析
由于数据采集以及统计指标的口径等原因,本分析选择了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进行比较研究。评价指标的原始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2011》、《中国科技统计年鉴2011》和《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2011》,部分指标经过简单的计算处理,得到相应指标的数值。由于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计量单位不同,导致各指标观测值相差悬殊,为使其具有可比性,必须对各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使不同单位的指标无量纲化。对于正指标处理方法如下其中Xij为第i个区域的第j个指标值,珚Xj为第j个指标的均值,Sj为第j个指标的标准差,rij为标准化过的指标值。对于评价指标体系中的逆指标采用取倒数进行正向化处理。
评价指标体系中指标较多,每个指标都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所研究问题的某些信息,并且指标之间彼此有一定的相关性,因而所得的统计数据反映的信息在一定程度上有重叠。需要将各个指标所包含的信息进行浓缩,从而综合反映出各区域的创新能力。因此,在分析方法上首先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指标降维处理,找到影响各省市区域创新能力的主成分因素,得到各个区域在主成分上综合得分和排名。在此基础上以各省市创新能力评价的各分项评价得分为指标数据,对各省市的区域创新能力进行聚类。
四、测算结果与分析
在主成分分析过程中各个部分均根据方差贡献率达到85%的原则提取主成分,并计算各个主成分与各指标对应的特征向量和各个主成分得分,计算各省市在五个方面的综合得分,据此对各省市的区域综合创新能力进行评价。
分析结果:1.区域知识创新能力:从知识创新投入能力、知识创新产出能力两个方面计算8项评价指标,提取出3个主成分;2.区域科技创新能力:从技术创新的投入能力、开发能力以及技术创新成果产出能力3个方面计算12项评价指标,提取出4个主成分;3.区域制度创新能力:从政府对创新的重视程度和政策支持力度方面计算3个评价指标,提取出两个主成分;4.区域服务创新能力:从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中介服务能力和教育培训服务能力两方面计算两个评价指标,提取出一个主成分;5.区域产业创新能力:从产业结构优化度和产业创新绩效两方面计算四个评价指标提取出两个主成分。各省市在5个方面的主成分得分以及在5个方面的综合得分和最终排名如下(表2)。
表2 各省市在评价维度上的得分与综合排名
从各省市在评价维度上的得分可以看出中国各省市、自治区在区域创新能力的不同维度的测评中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1.区域知识创新能力:上海、江苏、北京、广东、浙江、山东分列前6位,说明这6个地区在区域知识创新能力方面是领先于全国的;2.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广东、江苏、山东、浙江、北京、上海分列前6位,但广东、江苏的得分远远高于其他省市、自治区,表明这两个地区在区域科技创新能力方面表现突出,其他省市、自治区除排在第7位的四川以外得分均为负分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说明在区域科技创新能力方面各省市、自治区的差异较大;3.区域制度创新能力:北京、上海、海南、陕西、四川、天津分列前6位,青海在这方面表现较为出色排在第9位;4.区域服务创新能力:北京、上海、江苏、广东、辽宁、浙江分列前6位,但北京地区得分高达6.2406远高于其他地区,值得其他省市、自治区借鉴学习;5.区域产业创新能力:北京、上海、天津、广东、江苏、浙江分列前6位,北京、上海两地区表现较为突出。
根据前面的分析,以上述五方面的评价得分作为综合创新能力评价的数据集,由最终评价得分可以看出,北京、上海、江苏、广东、浙江、山东分列前6位,表明这6个地区的区域综合创新能力领先于全国。其余各省市得分较低,表明中国各省市、自治区之间创新能力发展很不均衡,综合创新能力差距显著。北京、上海等地是中国区域综合创新能力的“火车头”,是其他省市、自治区学习和借鉴的榜样;浙江、江苏、山东、广东等地是中国区域综合创新能力的中坚力量;其余省区市需要找出不足迎头赶上。
[1]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2009[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15—19.
[2]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中国科技发展研究报告2010: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31—35.
[3]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2010:珠三角区域创新体系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212—235.
F127.41
A
1003—0751(2012)04—0056—03
2012—02—06
穆广杰,男,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副教授(郑州 450015)。
责任编辑:伊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