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田内设施的安全管理技术探析
2012-12-28张军林
张军林
(长庆油田公司安全环保监督部,陕西西安718500)
确保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是企业生存发展的灵魂所在,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则会危害到员工的安全,给企业和个人带来严重的财产损失,给家庭带来致命的打击,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以及经济的繁荣发展,给社会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安全问题作为全国各行各业中的重中之重,尤其是对于在气田内的施工人员,由于其工作性质的特殊性,本身带有较高的环境安全隐患和事故发生几率,更加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在做好气田本身的安全管理同时,企业同样要做好对于气田开采的安全管理,因此,企业必须要以整体的安全管理分析为基础,以消除安全事故为目的,进一步加强自身的安全管理技术。
1 天然气安全的概述
天然气的爆炸极限的含量是5.3%~15%,属于甲类火灾危险性物质,其安全事故大多发生在天然气的燃烧爆炸所产生的高温冲击等破坏方式。
气田内若发生天然气的安全事故,其基本条件是场地内存在火源,天然气已经泄漏并且达到爆炸极限。然气管道设施质量差、超期运行、管道腐蚀、施工不当、自然灾害、人为破坏等多种原因都可以导致天然气的泄露。
2 气田内生产过程中设施安全管理的现状
(1)安全意识淡薄,工艺操作规章制度没有落实
由于气田所在地的特殊地质构造以及其本身的易燃易爆的高危险性,气田内设施的安全管理变得十分重要。然而在对于气田的安全管理上还存在着一定的隐患,管理变得十分困难。
部分领导干部过于追求生产效率而忽视了安全管理,将安全工作停留在口头上,对于安全隐患不能狠抓治理,导致了许多员工的安全意识淡薄,将安全设施作为摆设甚至另作他用,这些隐患如果不及时消除,则会引发出安全事故。
不仅如此,目前部分气田运行中,对于管理普遍较为轻视,存在着基础管理、岗位责任制度、工艺操作规程不落实的问题。这导致了气田设施受损破坏、甚至连带其他设施受损,会影响到整个工艺流程的运转,最后不得不停止所有的施工对于整个体系进行维修改造的恶果。
(2)技术体系不完善,协调难度较大
在天然气的生产过程中,部分输送工艺技术难以达到实际需求,存在各种问题和弊端,例如工艺流程冗长、能量消耗过大、基础建设投资大、管道输送费用高效率低等。天然气开采生产到整个工程完成验收之间要经过各项环节,内容繁琐,涉及到计划开采、资金转移、方案设计、施工建设等各个单位,管理的幅度与深度都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制约和限制。
集气运输设施的安全运行需要优秀的工艺技术来支持保障,然而目前的天然气的生产与运输体系不够完善,其技术系统的机构设置与职能定位不符合,体系设置、协调与衔接还需要加强改进。
3 气田内集输设施安全管理体制状况分析
天然气处理与输送设正处于不断发展建设完善的状态,然而其运营与管理方式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1)标准制度不完善
气田内还没有明确规定出运输设施维护、设置运行年限、设施保修更新等明确的标准,对于设施的使用率、资金的使用率、计划的实行缺乏考和监督,部分企业甚至将气田内设施更新维护的资金由于其他方面。
(2)管理理念上存在误区
部分企业对于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长远利益与短期利益的关系的处理都不正确,只关注本单位成本的缩减,对于检查维修的投入严重不足,一旦设施发生损坏,就需要投入更大的资金去改装改造,不仅增加了企业的资金负担,同时导致整体系统的使用率低下,影响气田生产。
(3)投入与生产需要不匹配
气田开采企业由于减少资金成本,压缩对于气田内设施的维护投入,导致维护设施严重不足,不能满足必要的生产需要,给生产建设带来一定的压力。目前,投入水平和生产水平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4 气田内设施的安全管理技术分析探析
(1)完善机制,改变现有生产管理状况。
企业处理好相关部门在资金投入、维修维护中的责任划分,制定出科学有效的激励体制和约束措施,促使各单位部门做好对于已有的设施的维修养护工作。并且大力推动节约能源降低能耗的技术革新,推进新技术引入新产品,在此基础上,建立出节能降耗的激励体制,以达到延长设施的使用年效的目的。完善整体的运营体制,改变现有的生产状况,控制企业所需的成本,发挥气田内设施的长期效益。
(2)加大资金投入。
企业加大资金投入,大力推广新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改善天然气生产与集输设施的管理所存在的问题。设立专门针对地面工艺的研究治理工作室,努力突破工作中的重点难点,研究出设施腐蚀机理、保护治理措施、节能降耗技术、设施更新换代、污水处理质量等一系列难题,推进整体系统运营效率。
(3)管理监督,建立考核激励机制
保证气田内设施长期维持着良好的运行状态,关键要强化对于资金使用、设施维护、设施维修质量等各个环节的考核监督与激励力度。为了使生产部门有足够的资金对设施进行定期的维修保养,企业可以通过财务管理部门根据设施资产的总额,在参考设施长期维修计划的同时来核定设施维护的资金,专款专用,并且专项管理,将资金的使用情况与生产业绩考核挂钩。
综上所述,在全面分析了气田内设施安全管理的体制与现状的基础上,可得出以下结论:企业应当增强协调能力,提高管理职能,完善开采运输的工艺技术,并且建立出完善的管理体制,健全设施运行的年限标准、质量标准、维修养护、建设资金等管理办法,促进管理水平的提高。
[1]张安.安全管理与安全技术必须同时抓──读“亡灵的反思”后的感想[J].建筑安全,1994(06).
[2]刘文荣.创建本质安全型企业浅析[J].煤矿安全,2011(08).
[3]刘正伟,蒋燕,史传坤,闫胜奎.陆上油田油气集输站场安全现状评价探讨 [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9(02).
[4]王永强,牛星钢,谭钦文.重型车辆荷载下埋地天然气管道的安全分析 [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