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会计信息质量与企业经营风险之间的关系分析

2012-12-28杨春波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2年15期
关键词:经营风险账款会计制度

杨春波

(黑龙江省引嫩工程管理处,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0)

企业必须严格遵守《会计法》和国家财经法规,根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确认、计量和记录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确保会计资料真实,完整。这是防范和减少企业经营风险的有效措施。本文就是从会计信息质量的角度来分析如何防范、自留及披露企业经营风险的。

1 通过会计信息防范企业经营风险

在企业进行经营的过程中,会有很多的风险存在,有些风险是必须直接面对,无法逃避的,比如说在应收账款收不回方面,会造成企业的资金周转不灵,那么由此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将会对企业的发展造成困扰。此时,企业就可以利用会计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将这种可能性发生的几率降到最低,减少企业的风险度。化解这方面的风险,需要会计部门制定出相应的措施来保证企业尽量的减少这方面的损失,所采取的方法有如下几种:

1.1 实行客户动态管理。在现阶段,我国大部分的企业内部在对客户资料进行管理方面,基本都是各自独立掌握,每个部门或者业务员对于自己的客户都进行独立管理,自己的客户自己负责,自己管理,这样造成的结果就是信息比较分散,没有统一的管理,而且对于信息的完整度方面没有统一的规划,由于时间的积累还容易造成丢失或是遗忘,由此导致了大量的应收账款被遗忘的情况发生。在信息化如此发达的今天,对于客户的信息管理应该实行动态方式,实现资源共享,彼此监督,按照一定的划分标准将客户分成不同的等级,然后针对每个等级的客户采取相应的措施。对于那些与企业主动结束合作关系、欠款量较大的、应付的账款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还没有到账、在未付款期间其自身发生重大变故的客户,要及时的掌握他们的动态,将他们作为动态管理的重点,可以在等级里将其标记为高危状态,对他们要应用特别的措施来进行管理,防止管理漏洞给企业带来难以想象的后果。

1.2 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确保应收账款回收。在应收账款的回收方面,要引起企业领导的高度重视,对于信用风险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风险要有所控制。企业内部各个部门之间的权力与职责要划分明确,做到互相监督,互相配合。一般情况下,在较大的企业内部,都应该有相应的信用部门的设置,主管经营和主管财务的部门之间要明确自身的职权范围,做到相互制约,相互发展,对于在给客户提供信用额度方面,一定要按照相关的规范程序层层审批,不得徇私舞弊,严格按照规章办事,完善内部的控制制度,以确保应收账款的回收。

1.3 进行应收账款跟踪管理服务。对于没有现金付款的客户,从赊账开始,就应将其具体的信息情况备注在对客户进行动态管理的系统内,直到应收的账款结清期间,都要对其进行跟踪管理,定期的对其进行还款提醒,而且还应该对客户的状态有所了解,防止客户发生意外而账款无从追讨的情况发生,以此来确保逾期账款最低发生率。通过这项管理服务,可以有效的减少或者避免逾期账款发生的可能性,而且在此过程中,如果发现客户的企业出现危机或者其他无偿还能力发生的前兆,应该积极的采取有效额追讨措施,防止发生应收账款坏账的危机。

2 通过会计信息自留企业经营风险

对于企业难以化解的经营风险,企业只能“兜着走”。这类风险主要包括:应收账款的坏账损失;存货市价下跌的损失,短期投资市价低于成本的损失,长期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以及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低于可孰回金额的损失。对于这部分损失,我国新会计制度采取了计提“八项准备”的会计处理方法。《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应当定期或者至少每年年度终了,对各项资产进行全面检查,并根据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合理地预计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作计提资产减值准备。

对于大部分公司来说,计提“八项准备”是一次资产夯实的举措,挤出了按过去会计制度“合法”存在的水分,是与国际会计准则协调的重要一步。“八项准备”政策的出台,压缩了上市公司通过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操纵利润的空间。同时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文件还规定:“注册会计师在审计中应对上市公司所作的估计和处理是否恰当作出判断,并恰当地表示审计意见。”从而使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更真实地反映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也同时有效的防范了企业的经营风险。

3 通过会计信息披露企业经营风险

传统的会计披露已不能完全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企业经营风险的判断,企业要充分披露其经营风险,尚须关注以下四个问题:

3.1 R&D信息及披露。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企业在研究和开发(R&D)方面的大量投入是推动当今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R&D在企业未来业务提升中的重要性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而我国由于当前尚无关于R&D信息披露的强制性专门化规定,上市公司对R&D活动的披露仅在利润表的管理费用项目与其他费用项目一并列示,几乎没有任何一家上市公司在年报中披露年R&D支出数额,由于信息披露不充分,使得投资者无法对公司革新活动可能产生的未来收益进行客观有效的评估,同时也对企业未来的经营风险难以判断。

3.2 揭示重大财务事项的信息。通过会计报表和表外注释的披露,充分揭示承诺事项,或有关事项和期后事项,并逐项详细说明其概况以反映对企业未来财务和经营成果的重大影响,使信息使用者作了正确决策,对企业经营风险作出正确估计。

此外,对于那些无法在对外的财务报表中加以揭示的风险,如投资风险,应在企业内部报表上对这类风险予以披露。在企业项目决策报告中应增加风险分析的专门风险分析项目。

综上所述,企业在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的带动下,经常会有一些带有风险性的行为出现,从古至今的规律就是,任何事情的存在都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利益与风险并存,都是具有两面性的。那么企业内部的会计信息质量将会在企业发展中扮演相当重要的角色,会计信息质量的好坏,会对企业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所以企业只有掌握好会计信息质量的控制,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站稳,才能在市场经济不断的发展中获利。

[1]姚正海.关于财务报表外信息的披露[J].财务与会计,2002(04).

[2]杨爱义.企业应收账款相关问题的探析[J].会计研究,2002(06).

猜你喜欢

经营风险账款会计制度
房地产开发中的经营风险管理探讨
我国银行应收账款管理研究——以A分行应收账款管理为例
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应对民企应收账款上升
新会计制度下财务管理的创新策略
切合实际完善政府会计制度
创业投资企业的经营风险管理机制
预算会计制度改革难点思考与探索
上市公司应收账款问题探讨
浅谈如何降低医院的经营风险——从内控管理的角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