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观察

2012-12-28

创新科技 2012年4期

观察

中科院改革科研评价体系

据悉,中科院今后考核各研究所,主要看其重大产出如何,突出科技创新的原创性、突破性和实际贡献;在SCI论文方面,不再看总共产出多少篇,而是看其“Top1%论文”(即进入每个学科被引用频次前1%的论文)有多少。日前,中科院向所属各单位及院机关各部门下发《关于改革科技评价,建立重大产出导向研究评价体系的决定》,就此拉开了改革科研评价体系的大幕。

该文件将重大产出归纳为“三个突破”:突破带动技术革命、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前沿科学问题和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保障改善民生以及生态和环境保护等重大公益性科技问题;突破增强国际竞争力、维护国家和公共安全的战略高技术问题,创造一流的科技成果,造就一流的创新人才,产生支撑科学发展的新思想。

文件特别说明了以重大产出为导向的研究评价体系的框架由“两个环节一个基础”构成。第一个环节就是在院统筹协调下,由各专业领域分别组织国内外高水平同行专家和用户专家,对研究所“一三五”及其进展情况进行诊断评估,从国际视野和国家需求高度,帮助和指导研究所发展,推动“一三五”实施。第二个环节是参照中科院确定的“重大突破”参考标准,重点验收“重大突破”目标的完成情况。

上海科技大学获准筹建

教育部已于近日同意筹建上海科技大学,学校代码为14423,筹建期为两年。

据了解,上海科技大学由上海市和中国科学院共同领导,由上海市负责管理,学校发展所需经费由上海市统筹安排解决。“在上海科技大学筹建期内,我部将给予指导和支持,争取该校早日筹建成功。”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表示。

教育部在其网站发布的文件中指出,上海科技大学应当明确学校的定位和发展思路,如何探索科技与教育的结合,探索培养创新人才,探索创新教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需要将有关内容进一步具体化,需要有落实的具体措施。上海市应尽快落实学校建设经费,抓紧完成学校校园建设,完善各项基本的办学条件。希望上海市和中国科学院加强对学校的领导,指导学校全面规划并做好筹建期的各项工作,特别是全面落实学校建设和发展经费,加强专业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

就在上月,一所由地方政府管理的多科性本科学校在广东获准建立,即备受瞩目的南方科技大学,全日制在校生规模暂定为8000人。近日,教育部还分别与有关部门和地方签署了关于共建东北财大、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中央财经大学等多所大学的协议。

上海数学中心揭牌奠基

5月13日下午,上海数学中心在复旦大学江湾校区揭牌奠基。

“人才高地是我们数学学科建设的关键。”复旦大学数学科学学院院长吴泉水表示,建设上海数学中心,是保持国家科技持续发展的战略需要,也是复旦大学实现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目标的绝好契机。

据悉,上海数学中心的使命是延揽海内外优秀学者,积聚高素质创新人才和团队,培养杰出青年数学人才;开展原始创新,作出国际一流的研究成果;面向国家目标,发展数学技术,服务于国家和地方的经济建设需要。

上海数学中心将围绕纯粹数学以及数学与其他学科交叉领域中的一些重要前沿课题开展深入研究。同时,该中心将聘请两组(每组各6位,共12位)国际一流的著名学者分别担任纯粹数学和数学与其他学科交叉领域的首席专家,分别具体负责规划和开展各自领域的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术交流等工作。

“中心将注重基础研究,为首席专家提供必要、稳定的研究经费支持。”中国科学院院士洪家兴表示,“让首席专家能够自由地选择感兴趣的课题,专心致志地开展科学研究。形成一个在大师的引领下,追求原始创新的良好氛围。”

上海科技114帮助企业解难题

企业创新创业总会遇到迈不过去的一道道坎,资金的短缺自不待言,上哪里去找那些术业有专攻的研发人员出手相助,那些昂贵的大型仪器设备是不是可以低价租借?不可或缺的国际科技文献能不能免费查询?上海“一站式”研发平台能帮助企业解决这些创新创业难题。企业只要拨通“8008205114”这个被称为“科技114”的,研发平台就能为企业提供信息采集发布、专家咨询、整体解决方案等环环相扣的服务。

这是全国第一个专门从事科技服务、主要面向中小企业的呼叫中心,响应企业需求并为其提供服务的、投入运行已8年的上海研发公共服务平台,一个涵盖生物医药、电子信息、能源环保等九大领域的“金字塔”式技术创新服务体系。

截至目前,研发平台门户网站累计访问量近1.9亿次,对外服务累计达到5000余万次。平台个人用户数已经达到38.6万,其中来自企业的用户占80%以上,涉及中小企业3万多个,“科技114”迄今为企业提供了23万余次话务服务。

科学家完成谷子基因组测序

2012年5月14日,由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和张家口市农业科学院等单位合作完成的谷子基因组研究成果于国际著名杂志《自然—生物技术》(NatureBiotechnology)上在线发表。在其研究中,科研人员成功构建了谷子全基因组序列图谱,为揭示谷子抗旱节水、丰产、耐瘠和高光合作用效率等生理机制的研究提供了新的途径,并为高产优质、抗逆谷子新品种的培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水稻、玉米、高粱、短柄草等重要禾本科物种的基因组相继被解密,科研人员更加迫切地希望能够破解更多的重要禾本科作物基因组,以期能揭示重要禾本科作物的保守性及差异性、阐明禾本科作物的基因组进化过程、进一步挖掘作物重要性状功能基因。谷子是重要的禾本科作物之一,其脱壳前被称为谷子,脱壳后被称为小米,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粮食作物,被称为“五谷之首”,从南到北均曾广泛种植。谷子是二倍体自花授粉作物,其基因组较小(约470Mb),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约6000个品种),种质资源保存较完整。此外,它还具有生育期短、单株籽粒多、适应性广、抗旱、耐瘠、采用C4光合途径等特点。这些特性使谷子能够成为一个很好的抗旱机理及C4光合系统发育与调控研究的新模式作物。

在研究中,来自华大基因的科研人员通过新一代测序技术对一个来自中国北方的谷子品系(zhanggu)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和组装,获得了谷子的全基因组序列图谱(组装得到的基因组大小约为423Mb,N50达到了1.0Mb)。通过基因组注释和分析发现,谷子基因组中的重复序列约占整个基因组的46%,大约含有38801个蛋白质编码基因。

为了构建遗传图谱,研究人员对另一谷子品系A2进行了重测序(10X基因组)。研究人员利用两个亲本(zhanggu和A2)的F2代群体,绘制了高密度的遗传图谱。该遗传图谱不仅辅助了基因组的组装,同时为谷子性状研究奠定了基础。

4个重大海洋生物项目启动

科技部863计划海洋技术领域办公室5月11日在福建厦门召开会议,正式启动4个重大海洋生物项目,国拨经费总额达1.58亿元。这标志着“十二五”863计划海洋生物方向攻关项目基本完成部署。项目实施有望全面提升我国海洋高技术整体水平。

目前“十二五”863计划海洋技术领域已累计启动了6个海洋生物类主题项目,国拨经费总额达到2.29亿元。此次启动的项目包括深海与极地生物探测获取与应用技术系统研究、典型海洋生物重要功能基因开发与利用、海洋生态环境高通量生物检测技术开发、远洋渔业捕捞与加工关键技术研究等内容。

“深海与极地生物探测获取与应用技术系统研究项目”,是多学科综合研究,最能体现高技术特征,将以深海和极地生物探测、获取、应用三个方面的技术研发为主要工作内容,重点研究开发深海生物采样工具,深海生物原位长期观测和定植培养技术,深海微生物分离培养与基因资源获取技术,深海微生物活性物质的发掘及其利用技术和极地海洋微生物资源及活性产物功能利用技术五个部分。项目将获得目前国际上争夺最为激烈的海洋生物基因资源。

国家重点工程首度向民间资本开放

中国石油5月30日晚发布称,国家重点工程——西气东输三线(西三线)工程在京签署投资人合作框架协议。该项目商务模式一改以往投资全部由中国石油自有资金出资的模式,引入了代表全民资本的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和代表民间资本的城市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以及另一家央企宝钢集团等作为股东。这是国家重点工程首度向民间资本开放。

中国石油方面介绍,国务院“新36条”出台后,中国石油率先将国内外勘探开发、炼油化工、成品油销售等涉及其上中下游业务的超过100个项目向民营企业开放。在资金引入中,中国石油将对全国社保和产投基金完全同等条件、同等待遇。

据悉,西三线是经国务院批准的国家能源重大骨干管网工程,投资规模过千亿元。主要包括1条干线、5条支干线、3条支线。干线西起新疆霍尔果斯口岸,东至福建省福州市,全长5000多公里,途经10个省区,设计年输气量300亿立方米,气源来自中亚国家,预计2015年全线投产。届时,3条西气东输管线将与陕京一、二线以及川气东送管道共同组成国内横贯东西、纵穿南北的综合天然气管网,可长久、稳定地保障国内多个省市的天然气需求。

带电物体也有可能“同性相吸”

“同性相斥,异性相吸”,这是大家都熟知的基本物理现象,但一项理论研究指出,两个带同种电荷的物体在特定条件下也可能出现“同性相吸”现象。

新一期英国《皇家学会学报A》刊登的一篇论文说,新西兰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的约翰·莱克纳指出,英国科学家威廉·斯诺·哈里斯曾在1836年进行带电物体实验后报告,有些时候带同种电荷的物体之间的斥力会消失,转而变成引力。

莱克纳提出这样一个理论模型,两个本身导电效果足够好的球体带上同种电荷,通常它们会像人们预计的那样表现出“同性相斥”现象。但如果它们离得足够近,其中一个球体的电荷斥力作用非常明显,以至于另一个球体上的同种电荷被排斥到球体远端,这时其近端就可能出现局部带异种电荷的情况,最终导致两个整体看来带同种电荷的球体不可思议地产生“同性相吸”现象。

莱克纳的这篇论文引起许多科研人员的兴趣,他们最初都不太相信这个与“常理”不符的结论,但在仔细思考和计算后又觉得这是可能的,现在已有研究者计划用超导体等设计精密的实验装置来测试相关理论。因此,与传统理论相悖的“同性相吸”是否真的成立,还有待科研人员的实验结果给出答案。

新技术可大幅降低LED生产成本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一种新的制造技术有望大幅降低发光二极管(LED)的生产成本,进一步推动其普及进程。

这项由西门子旗下子公司欧司朗光电半导体公司的研究人员所进行的研究,成功在硅衬底上生产出了氮化镓LED芯片,取代了目前普遍使用的较为昂贵的蓝宝石衬底。

硅是一种标准半导体材料,作为LED衬底具有尺寸大、成本低、易加工、导电好等优异性能。但技术难点在于硅与氮化镓的热膨胀系数不同,在制造过程中极易产生应力,从而导致薄膜厚度不均或破裂,因此一直未能在LED业界获得广泛应用。通过一项特殊工艺,新技术不但避免了此前出现的开裂现象,还使新型LED的稳定性和亮度都与传统的蓝宝石基底LED相当,非常适用于高功率固态照明。

LED是一种高效节能的照明方案,被认为最有望取代传统光源。然而到目前为止,LED的生产成本一直高于其他更成熟的照明产品,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还没有得到广泛使用。通过使用新技术,LED的生产将有望用上面积更大的硅片,这将是LED生产效率的一项重大提升。

借助该技术,欧司朗已经成功生产出一个直径为150毫米(6英寸)的高性能LED晶圆。研究人员已经开始着手调整生产工艺以制造200毫米(8英寸)晶圆。这将进一步增加每个基板上芯片的数量,降低生产成本。据了解,目前LED产业大多以50毫米(2英寸)或100毫米(4英寸)的蓝宝石基板为基础,如能采用硅基氮化镓技术,至少可节省75%的原料成本。

目前这种以薄膜为基础的新型LED还处于样品试制阶段,之后将在现实使用环境中对其进行可靠性测试。初步实验显示,该技术制成的蓝色和白色硅基LED能达到与目前市场上蓝宝石基底产品相似的效能。预计第一款使用该技术的商用LED产品将于两年后上市。

智利人沙漠结网“捕”水

智利中北部阿塔卡马沙漠南缘有个叫丘贡戈的海边渔村,几十年前这里的人一年也难洗一次澡,而现在他们不仅可以天天洗澡,还可以养花种菜。这都得益于立在山头的巨大的塑料网,来自太平洋的浓雾在网上凝结成水,解决了长期困扰渔村的用水问题。

这一神奇的变迁来自一项结合了地理学与气候学的社会发展项目——结网捕捉云雾中的水汽。人们将一张张约50平方米的聚丙烯网竖立在厄尔多福山顶上,潮湿、浓密的水雾从太平洋沿海沿着厄尔多福山爬升时,撞击在细密的网眼上凝结成水珠,在重力作用下,水珠沿细塑料管流到山下的容器内。试验表明,平均每平方米网眼每天能捕获4升到15升水,目前设置的80张网每天能捕获约2万升水。

智利天主教大学地理研究所比拉尔·塞雷塞达从上世纪80年代初就参与了这个项目。她介绍说,智利北部太平洋沿海水域有秘鲁寒流流过,海水温度比周围气温低7摄氏度至10摄氏度,使近海岸洋面多云雾,在距离海岸线不远的地方,由于安第斯山脉的阻挡,大量云雾沿山坡爬升。目前,智利是全世界第一个将其付诸实践并取得成效的国家。

美确认一种可抑制艾滋病病毒的蛋白

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的科学家在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病患的血液中,确认了新型的HIV抑制蛋白。在实验室的研究中,这种名为CXCL4或PF-4的蛋白质可与HIV直接结合,使其无法依附或进入人体细胞。相关研究报告发表在近日出版的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

此项研究由NIH下属免疫调节实验室病毒发病机制部门的负责人保罗·卢索博士所主导。研究人员称,CXCL4隶属于名为趋化因子的分子家族,它能够帮助调节身体内部免疫细胞的运动。

20世纪90年代中期,科学家通过实验发现,4种趋化因子可发挥HIV抑制剂的功能。这些趋化因子连同CXCL4或能够调节病患体内的病毒复制水平,从而控制艾滋病的发展速度。

卢索表示,CXCL4在HIV“外套”上黏着的位置似乎与其他已知的、针对HIV的封闭抗体及药物的攻击位置不同。研究团队还力图与疫苗研究中心的科学家共同定义黏合部位原子水平的晶体结构,这有望在未来艾滋病的治疗和疫苗研制中发挥作用。

此外,CXCL4还在多个方面与其他4个主要的HIV抑制趋化因子不同:其他趋化因子需通过与一至两种细胞受体,即CCR5和CXCR4受体,相捆绑来抑制HIV感染,病毒可附着于这两种受体以进入免疫细胞,而CXCL4则可直接附着于病毒的外层表面之上;同时,CXCL4还能结合种类繁多的HIV菌株以阻止感染。

德研究人员重估核事故发生概率

核事故发生的概率有多大?这是人们特别是核能部门最想知道答案的问题之一。

德国马克思普朗克化学研究所科学家研究后认为,像切尔诺贝利和福岛那样的严重核事故发生的概率是原来估计的200倍,在这样的核事故中,半数以上的泄露放射性物质铯137会传播到反应堆1000公里以外的地方。

研究人员根据核事故的可能性及反应堆的分布情况,计算了全球的核污染风险。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标准,每平方米的放射性超过40千贝克勒尔可被定义为污染地区。在西欧,这样的污染可能会每50年发生一次。由于法国、比利时和德国边界的核反应堆数量多,以及风向的关系,德国西南部是全球放射污染风险最高的地区。如果西欧发生了单个反应堆熔化,约2800万人会受到污染。由于人口密度原因,南亚约有3400万人会受污染,而美国和东亚受污染人口在1400万到2100万之间。

同一基因不同变异导致截然相反病症

英国伦敦大学学院最近发布新闻公告称,包括该校科学家在内的一国际研究小组发现,CDKN1C基因的特殊变异会导致IMAGe综合征,而该基因的变异还与贝威二氏综合征有关。同一基因的不同变异会导致截然相反的病症,这一发现为科学家了解人类生长发育的奥秘提供了新的线索。

IMAGe综合征是一种极其罕见的发育异常疾病,会影响生长、肾上腺和性腺功能及骨骼肌发育,导致胎儿体形及器官都小于正常水平;而贝威二氏综合征则与之截然相反,会使得胎儿超重,内脏肥大。

过去有研究表明,位于11号染色体上的CDKN1C基因在调节细胞生长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该基因变异与贝威二氏综合征有关。而由英美等国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小组通过对阿根廷一个有IMAGe综合征病史的家庭的DNA样本分析发现,CDKN1C基因还与IMAGe综合征有关。该基因的一种特殊变异,会限制胎儿发育,从而导致IMAGe综合征。

这一发现让研究人员惊奇不已。“单一分子具有双重功能,是一种不常见的生理现象,而这两种疾病还截然相反。”世界上首个发现IMAGe综合征的科学家埃里克·维莱恩教授说:“这是一个巨大进步,我们可以通过基因测序来筛查变异,进而更早地对IMAGe综合征进行诊断和医疗干预。”

事实上,研究人员发现,IMAGe综合征仅与母本遗传的CDKN1C基因变异有关,如果仅有来自父亲的变异基因副本,孩子将不会患病。这种子代基因表达状况取决于基因来自母本还是父本的现象,被称作基因印记,而相应基因则称为印记基因。

论文作者之一、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的约翰·阿克曼博士说:“我们的发现表明,相同基因的不同变异会导致非常不同的结果。这一发现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了解人类生长奥秘的线索,同时也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细胞生长、分裂的过程,为肿瘤研究提供帮助。”

粮农组织启用新版农业数据库

由联合国粮农组织等机构联合开发的新版“全球农业生态区划”数据库(GAEZ)25日正式启用,该系统旨在帮助发掘土地耕种潜力,提高粮食产量以满足人口增长带来的需求。

粮农组织当天在其网站发表声明说,GAEZ是一个规模庞大、资料详尽的全世界农业资源数据库,其中的信息分为五个大类:土地和水资源、农业气候资源、农业适应力和潜在产量、实际产量以及产品产量和产品差距。

粮农组织说,通过GAEZ网站,用户可以在全球范围内挑选出具有相似生态条件、用相同方法耕种同种作物但产量却有差距的地区,进而确认造成差距的原因——耕种方式、农业政策、支持服务或是市场进入存在不足或障碍,然后对症下药解决问题。

粮农组织土地及水利司司长帕尔维兹·库哈弗坎说,GAEZ能帮助人们找到“可弥补的产量差距”,以及造成差距的原因,从而促进合理投资政策出台、为农民提供更适合的支持措施,提高粮食产量。

排斥极化子首次在实验室获得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5月24日报道,奥地利因斯布鲁克大学的研究团队首次在实验中借助超冷量子气体,成功获得并全面分析了新型准粒子——排斥的极化子,相关研究报告发表在同日出版的《自然》杂志网络版上。

超冷量子气体是一个理想的实验模型系统,可用来模拟处于凝聚态的物理现象。在这些气体中,多体态(many-bodystate)能够在高度控制的情境下获得,同时这也要求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要高度协调。

吸引的极化子之前曾有研究涉及,但排斥的极化子是首次获得,这将引领研究团队走进一个全新的科研领域。为了在实验中获得排斥的极化子,研究人员在真空室中生成了由锂原子和钾原子组成的超冷量子气体。他们通过电磁场控制粒子的相互作用,并借助射频脉冲促使钾原子进入一种状态,使其排斥周围的锂原子。这种复杂的状态在物理上被描述为准粒子,因为在很多方面,其表现得就像一个特性被修改的新粒子。通过分析该系统的全部能量谱,研究人员能证明排斥的极化子。该校的鲁道夫·格林姆教授谈道:“这一过程不仅能获得和分析吸引的极化子,也能呈现排斥的极化子。”

这些处于凝聚态的准粒子衰变非常快,因此一般来说很难对其进行研究。但即使在量子气体中,呈现排斥的特性也有困难。极化子只存在于亚稳状态,它们的寿命对于研究其全部属性来说十分重要。格林姆等人惊讶地发现,较之于此前在类似系统中获取的极化子,他们所获得的极化子的寿命增长了近乎10倍。

美科学家将DNA制成硬盘

许多科幻剧情中将数据储存在活细胞中的想法,如今已经变成现实。据英国《每日邮报》5月23日报道,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科学家已经找到将DNA转变成“活硬盘”的方法,能够随意在活细胞DNA中存储或删除数据。

斯坦福大学学者杰罗姆·邦尼特(JeromeBonnet)说:“经过3年时间750多次尝试,我们才成功找到一种方法,可以在活细胞DNA中进行重复编码、储存以及删除数据信息。”这些信息将以DNA密码的方式储存,可以被任意重写或删除,因此可用于研究细胞衰老问题,甚至可在细胞癌变之前将其“关闭”。

细胞就像一台人体中的微型计算机,对计算机学和医学非常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说,邦尼特等人的研究相当于发明了一种生物二进制。邦尼特的同事德鲁·恩迪(DrewEndy)说:“可编程的数据存储在活细胞DNA中,这种技术将日益成为强大的工具,可用于研究癌症、衰老、组织发育以及自然环境等。”

重庆市建立健全科技政策法规体系

据了解,目前重庆市正在组织开展《重庆市科技创新促进条例》执法调研,依法推动政府和社会加大对科技研发的投入,扩大技术开发费税前抵扣、高新技术企业奖励、重点新产品奖励等科技政策执行面;正在加快修订《重庆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开展《重庆市市级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重庆市科研机构设立办法》立法调研。

中国工程院院士、重庆市科委主任钟志华说,目前重庆市正在进一步规范科学研究、技术研发、工程开发、产业化支撑和科技公共服务等行为,努力完善奖惩激励机制,依法推动科技进步与创新。他指出,重庆对科技人才评价改革,将始终遵循科技创新规律和各类科技人才的自身特点,研究建立科学研究人才、技术研发人才、工程开发人才、产业化支撑人才、科技公共服务人才评价准则,并应用于对科技人才的培养、引进和激励,引导各类科技人才各尽其责、各尽其能,激发他们的创新活力。对科技成果评价改革,则要以成果评价试点为契机,研究建立评价开发应用、社会公益应用技术、软科学研究成果的指标体系。同时,要改革科技奖励评审机制,增设重大技术创新奖和国际创新合作奖,建立专家推荐、主动寻查等市级科技奖申报制度,完善科技奖励评价指标体系,规范科技成果评价程序。钟志华认为,加强专业评价机构建设,鼓励社会专业评价机构开展科技成果评价,建立科技成果评价咨询专家库,推进科技成果评价信息系统建设,方能有效提高评价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农业部力推“种业新政”

2012年4月10日,被喻为“种业新政”的《国务院关于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国发[2011]8号)发布一周年之际,农业部召开座谈会研究下一步工作措施。农业部副部长余欣荣在会上强调,我国种业发展进入前所未有的机遇期,各部门、各地区和种业界要紧紧抓住机遇,共同努力,科学组织谋划,务实高效推进,致力新发展,谋求新突破,努力建设现代种业强国。

余欣荣表示,要坚定不移地按照国务院的总体部署,科学务实高效推进我国现代种业发展。农业部将实施五步举措推进现代种业发展:

一是继续推动相关政策措施出台和落实。

二是扎实推进种业科研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

三是扶持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做大做强。

四是加快推动国家级种子生产基地建设。

五是进一步加大种子市场监管力度。

事实上,作为国家级种子基地,海南南繁育种基地建设已经启动。国家发改委农经司副司长方言在座谈会上透露,“海南南繁育种基地将从南部的三亚、乐东、陵水三个县率先实施,相关资金8个月后到位,届时基地的年育制种面积将达到20万亩。”

天津实施四大行动抢占科技制高点

天津市科技工作会议日前召开。会议提出:今年天津市将进一步聚集国内外高端科技资源,加快抢占科技制高点,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加快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和科技小巨人壮大,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推动自主创新高地和创新型城市建设。

天津市委科技工委书记、市科委主任赵海山提出实施四大科技行动。一是实施科技登峰行动,增强科技创新引领能力,组织实施12个重大科技专项、组织实施新一批自主创新产业化重大项目、加强优势产业共性技术开发应用、加强科技前沿技术和应用基础研究等。二是实施科技巨人培育行动,增强科技创新支撑能力,实施春笋培育工程,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群体发展实现铺天盖地;实施巨人成长工程,培育一批领军企业顶天立地;实施服务提升工程,营造创新创业良好氛围;强化科技金融支撑,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支持。三是实施创新体系建设行动,增强科技资源聚集能力,加快发展壮大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好国家863计划成果转化中心等6个重大创新平台。四是实施科技惠民行动,增强科技服务民生能力。

武汉市10条新政支持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

近日,湖北省武汉市政府出台10条扶持政策支持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与发展,将孵化器建设面积纳入各区、有关部门市级年度目标考核。

刚刚出炉的《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支持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与发展的意见》,从规模化建设、提升发展、培育科技企业和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四个方面,提出10条具体扶持措施,主要包括:设立市级孵化器建设与发展专项资金,2012年至2016年,市财政每年将安排3500万元用于孵化器建设,市科技局的科学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每年用于支持孵化器建设的比例不低于10%;鼓励和支持多元化主体投资建设各类孵化器,对新组建的孵化器,按照孵化面积15元/平方米的标准给予补助,最高不超过200万元;鼓励孵化器合作共建或自建专业和特色公共服务平台,按平台建设年度投入费用的50%给予补贴,最高不超过100万元;对新列入的国家级孵化器,给予一次性100万元的补助;对孵化器内的初创企业技术含量及附加值高、市场前景好、能形成较好的经济社会效益的创新项目给予10万元的补助;提高孵化器管理团队的积极性,加强孵化器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等。

四川广汉谋建西部“锂谷”

记者从3月30日召开的“中国锂离子电池发展战略研讨暨技术峰会”上获悉,去年我国锂电池市场规模达397.4亿元,同比增长43.9%,产业规模、产量增速等均高于全球平均水平。目前,会议举办地四川德阳广汉市,正依托去年投产的全球最大纳米磷酸铁锂产业化项目等,建设西部最大的锂电池核心材料产业基地。

由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中国电池工业协会和赛迪顾问等发布的《中国锂离子电池产业及资本运作战略研究》称,随着锂电池在动力电池领域应用逐渐成熟、对传统二次电池替代加快,从2009年至今我国锂电池产业规模保持30%以上的增长。特别是去年,得益于新能源汽车、储能电站和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消费类数码产品、产业的强势增长,我国锂电池总产量达到29.7亿颗,同比增长28.6%,形成了以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塘地区为代表的产业化和研发集群,以四川、湖南、河南为代表的原材料及上游核心材料基地等。报告预计,未来几年内我国锂电池行业将至少保持在25%以上的增长势头。

在会议上,德阳市市长陈新有表示,自去年全球最大的纳米磷酸铁锂产业化基地和3000吨六氟磷酸锂(无氢氟酸工艺)生产化基地,在德阳广汉市投产和落户后,一大批锂电池行业上下游相关企业正在此加速聚集。未来,德阳市将依托国家新材料产业化基地建设,力争到2015年,实现新能源、新材料为主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总值突破2000亿元。

据悉,四川广汉谋建西部锂电池核心材料产业化基地的“底气”,源于去年广汉黄铭锂动力公司“多溶剂液相法制备纳米磷酸铁锂工艺技术”的迅速产业化。该技术在世界上首次实现常温常压下使用无氢氟工艺制备六氟磷酸锂,突破了锂电池关键材料之一的电解液中电解质的关键技术瓶颈,使其制造成本降低50%左右。

科技部与福建省举行新一轮会商

3月22日,科技部与福建省政府在福州举行2012年部省工作会商会议暨新一轮会商合作议定书签字仪式。

科技部部长万钢在讲话中对部省会商工作取得的丰硕成果以及福建科技工作取得长足进步给予了充分肯定。

万钢着重强调了深化推进科技体制改革的原则和工作重点,并结合国家科技发展的战略部署和福建省的实际,希望福建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把闽台科技合作聚焦到平潭综合实验区建设科学发展的先行区、两岸人民交流合作的先行区上来,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促进生态保护与民生福祉同步改善。

孙春兰说福建省委书记近两年来,科技部对福建的指导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在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国家级高新产业带、构筑闽台科技交流合作平台方面给予福建有力支持,促进了一批国家级创新平台、重大成果在福建落地,对提升福建自主创新能力起了重要推动作用。

孙春兰指出,科技进步、创新驱动是赢得新一轮发展优势的核心战略,是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中心环节。希望科技部进一步加强对福建科技工作的指导,在实施重大科技项目、建设两岸科技合作先行先试区域、加快生态省建设等方面给予福建有力支持,推动福建科技工作实现新的跨越。

我国首次面向重大专项培养工程博士

3月30日下午,由科技部重大专项办公室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联合举办的“面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培养工程博士高校—企业对接会”在京召开,100多名参会者就联合培养工程博士初步达成合作意向。

我国“工程博士专业学位”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议通过,获准设置,至此我国博士层次专业学位已经增加到5个种类,它是将高层次的人才培养与国家重大需求相结合的一种新型专业学位。2011年10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将24所高校和中科院研究生院列为首批试点单位。结合国家重大专项,目前全国批准开展的工程博士专业学位涉及电子与信息、生物与医药、先进制造和能源与环保四个领域。这在我国还是首次。

“经过初步摸底,截至目前,科技部重大专项办公室向各重大专项征集了约有800多名工程博士的需求。”科技部重大专项办公室主任许说,面向重大专项培养工程博士将重点突出重大专项实施、人才队伍与平台基地建设相结合,高校人才培养和企业人才需求相结合,科技创新、教学实践与学生就业相结合,并且坚持“共同推进、优先急需、整合优势、服从整体”的原则。

中关村科学城推进“六位一体”协同创新

3月28日,在中关村科学城第四批建设项目签约揭牌大会上,随着11家项目建设单位的11个特色产业园项目揭牌,已有46家科学城建设项目单位纳入中关村科学城建设体系。中科院副院长丁仲礼、北京市委常委赵凤桐等出席。

丁仲礼表示,中科院非常重视参加中关村科学城建设,希望所属各研究所以中关村科学城建设为契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促进政产学研的有机结合。

本次签约项目重点突出两大亮点:签约并建设国际文化产业、纪录影视产业、服饰时尚设计产业、影视文化产业等6个文化产业领域的产业创新园,体现了北京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双轮驱动”的战略要求;11个签约项目中有5个来自中科院,集中体现了高校院所参与和支持北京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积极性和重要性。

据悉,目前,纳入中关村科学城建设体系的46家项目单位,共推进建设了48个产业技术研究院和产业创新园项目。

欧盟加强创新公私伙伴关系积极应对经济社会挑战

根据欧盟2020战略七大旗舰计划之一“创新型联盟”确定的任务目标,欧委会于2012年2月29日通过决定,推出新的加强欧盟创新公私伙伴关系(EIPs)行动计划,努力完善研发创新链缺陷,积极应对经济社会挑战,促进经济增长和扩大就业。EIPs分别涉及三大关键领域:原材料供应、农业生产率及可持续和积极健康的老龄化。三大领域牵涉面广、触及行业众多,需要统筹公共和私人的创新资源,加强创新公私伙伴关系,产学研相结合,共同努力提升欧盟大众的生活质量、工业企业的竞争力,以及保持世界领先水平。EIPs围绕三大领域,以革新的方式汇集公共、私人及相关方资源,利用政策法规平衡相关参与方的利益权责,持续改进和优化整个研发创新链,不断完善和扩展行业的相互交叉及协同,从而加速研发创新和创新成果的吸收及扩散。

欧盟创新伙伴关系(EIPs)的目标是应对经济社会挑战,清除欧盟研发创新体系中的缺陷、瓶颈和障碍,解决这些问题,需要进行顶层设计,为此欧盟围绕三大领域分别成立了由欧委会负责该领域的委员挂帅,各成员国(部长)、欧盟议会、企业界、科技界和相关机构代表组成的领导小组。由领导小组及其下设的专家委员会研究和确定清除研发创新主要障碍需要采取的行动计划及具体措施,包括:新型技术的研发创新;知识成果的转移及转化;扩大创新技术及产品的市场需求;调动公私伙伴研发创新的积极性。

欧盟创新公私伙伴关系(EIPs)并不是对现行政策框架或研发创新计划的替代,而是为公共和私人伙伴提供加强研发创新合作与协同、建立长期可持续创新资源共享互动的交流机制。

欧盟积极推进太阳能制冷技术的研发创新

太阳能提供的光和热被人类作为能源广泛地应用于日常生产和生活中,但如何将太阳能有效转化成价格合理、市场接受的制冷技术,一直是欧盟科研人员研究的新型课题。欧盟第六和第七研发框架计划(FP6&FP7)积极推进太阳能制冷技术的研发创新,其连续资助支持的国际研发团队通过多年的努力,已研制成功适合市场运行的、具有竞争力的吸附式制冷系统(AdsorptionRefrigerationSystem)原型样机。

科研人员利用高温(120摄氏度)太阳能复合抛物面聚光器(SolarCompound ParabolicCollector)技术,分别制作出一台可调试的太阳能聚光器和两台不同温度水平的吸附式制冷样机,一台用于室温的空调制冷,另一台用于食品的保鲜制冷。吸附式热力泵制冷系统样机由4个主要部分组成:1个蒸发器、2个吸附器和1个冷凝器,4部分的连接方式便于冷凝器的冷却水连续不断地进入蒸发器,从而保证制冷过程的持续进行。

科研人员通过调试和优化各种参数,逐步改进和完善太阳能抛物面聚光器与吸附式制冷系统之间的配合,不断提升制冷系统的性能、效率和性价比。科研人员希望所开发的太阳能制冷技术可以早日进入应用前景广阔的世界制冷市场。

亚洲国家和地区在欧申请专利创新高

欧洲专利局3月23日宣布,去年共受理创纪录的24.4万件专利申请,其中亚洲国家和地区申请欧洲专利保持增长,已占总数的33%,比前年增加3个百分点。

欧洲专利局的公报表明,2011年该机构共收到专利申请总量创该组织1977年成立以来的新高。该组织认为,这表明在经济不景气的大环境下,企业科研和创新力度有所加强。

其中,欧洲企业在本土依然保持领先地位,专利申请总数的38%来自欧洲国家,德国独占14%。美国在欧洲申请专利最多,占总数的24%。在亚洲,日本以1.1万余件专利申请占据第一位,占总数的18.8%,韩国以1427件位居第二,中国内地以515件处于第三位。

欧洲专利申请排名表显示,欧洲公司继续向研究和创新投资,去年的前20位专利申请大户中,有5家欧洲大企业。其中西门子公司申请的专利最多,达2235件,涉及医疗、能源和运输。其他4家欧洲公司分别是飞利浦、巴斯夫、博世和爱立信。

而按行业看,医疗是申请专利最多的行业,达9351件,比2001年翻了一番。其次是机械能源、计算机技术以及数字通信,制药是专利申请减少最多的行业。

欧委会正在选址首座生物质柴油合成工厂

利用可再生生物质材料或农林残留物(如秸秆和木质废弃材料等)制作成生物质燃油替代化石燃料,一方面可以减少用户对化石能源的消费,另一方面又可以大大降低温室和有害气体的排放。为此,欧委会制定政策措施和行动计划,并通过欧盟指令的形式积极促进可再生生物质替代燃油的加速发展,旨在降低欧盟化石能源的对外依赖,保证欧盟的能源安全及多元化,提高欧盟能源工业企业的竞争力和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欧盟研发框架计划(FP)资助的第二代生物质燃料研发项目RENEW,以欧盟和世界范围内大量丰富的多纤维质生物质材料为原料,研究生成生物质柴油的工厂化生产工艺流程及其经济技术优化方案,研究取得重大进展。目前,科技研发团队正在对欧盟多纤维质材料相对集中的三大区域:法国的中部地区、德国的东部地区和波兰的西部地区进行首座规模化生产工厂的选址比较。

根据生产成本和产品销售环境的经济学分析研究,欧盟首座生物质柴油合成工厂很有可能选址波兰西部靠近瑞典的位置。工厂将充分利用波兰西部和瑞典的多纤维质材料,规模化合成生物质柴油(CEF-D)或二甲基乙醚(BLEF-DME),或二者的混合产品。上述产品均为现代交通工具的优质代用燃料。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

当今唯一一个在全球范围内奖励科学女性的项目,诞生于1999年9月29日,由欧莱雅公司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签署协议,共同设立了“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和“世界青年女科学家奖学金”。

今年获得“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的分别是南非开普敦大学分子和细胞生物学系植物分子生理学首席教授吉尔·法兰特,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儿科神经病学研究首席教授英格丽德·舍费尔,英国牛津大学生理、解剖和遗传学系教授兼皇家学会研究教授弗朗西斯·阿什克罗夫特,墨西哥国立大学生物技术研究所兼发育遗传学和分子生理学系教授苏珊娜·洛佩斯以及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邦尼·贝斯勒。

“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每年授予5位全世界范围内已经卓有成就的杰出科学女性。

与以注重突破性科研单项奖的诺贝尔奖不同,“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更侧重于对科学家整个学术生涯的评价,兼顾基础科学、应用科学和公共服务三方面的贡献。

与“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同时颁发的还有“世界青年女科学家奖学金”,该奖项用于鼓励年轻的女科学家继续从事科学研究,并帮助加强女性在科研领域中的作用,该奖金每年授予15位青年女科学家,奖金额度为每人2万美元。

今年获得奖学金的有来自肯尼亚等15个国家的优秀女性科研工作者,她们提交的研究项目不仅具有可行性,而且有可能对人类的生活或环境产生潜在影响。

日开发小型制氢装置核心技术

东京燃气公司与日本特殊陶业公司正在共同开发燃料电池汽车专用的小型制氢装置核心技术,为下一代燃料电池汽车普及做准备,计划2015年开始示范试验,2020年前后产业化。

燃料电池以氢氧反应产生电力做动力,与汽油加油站同理,离不开稳定提供氢气的基础装备,为此,供氢站技术开发成为科研人员急于攻克的课题。上述两公司的研究人员事先在多空陶瓷制作的反应管表面覆盖一层可透氢气的钒材料薄膜,然后向管内输送燃气和水并使之在500至800度高温下反应,氢气通过反应管的开孔向外渗出,只要通过收集捕捉即可得到氢气。

新型制氢装置的陶瓷反应管和装置集成及技术评价由两个公司分别承担,日本特殊陶瓷生产的发动机火花塞和提高燃料效率所用的氢气传感器占世界40%以上的市场份额,随着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普及,发动机数量减少势在必行,公司深感危机,此次开发陶瓷管表面覆盖金属膜技术既有利于汽车相关产品技术的生存,也是该公司下大力气参与开发的初衷。

德国投资研发宇宙飞船返航技术

科学家们几十年来为各种不同的意图研发空间运输系统。未来的宇宙飞船不仅可以安全进入轨道,也能够顺利返回地球。

宇宙飞船、载人探测器等返回的前提是再入技术的发展。德国赫姆霍茨研究联合会为此向联合课题“SHEFEX/REX”投资900万欧元,用来扩展再入技术的研究,同时也为欧洲与德国航天工业的创新建立基础。

再入技术研究需要综合运用空气动力学、材料科学、热保护系统、导航、航空电子设备、飞行控制、系统分析、飞行操作方面的专业知识,而赫姆霍茨研究联合会下属的德国航天航空中心具备所有的条件。

试飞的飞行器来自“REXFREEFlyer”规划,其飞行器的外壳与宇宙飞船传统的圆润型相反,呈有棱角的多平面式。这种形状的外壳据称有两大优势:能大大降低成本和改善空气动力;通常的弧形隔热板须全部采用曲面磁瓦,而针对平面只需铺设平面磁瓦,这样自然要简单很多,而多平面式还可改善空气动力性能;另外REX飞行器具有新型热保护与控制技术,这些技术正是再入飞行器所需要的。

“REXFREEFlyer”规划的核心是研发新型、返回式航天器技术,德国航天航空中心在此中承担着研发任务。中心拥有一架小型航天器,自2020年始将用于失重状态下的返回试验。在下一次试飞中,REX式样的飞行器将以缩小的形状进行试飞。

挪威实施纳米科研计划

挪威研究理事会近日宣布开始实施面向未来十年的新的国家纳米科研计划(NANO2021Programme),即2012年至2021年的纳米科学、纳米技术、微技术和先进材料的国家科研规划,投资额度为每年9300万挪威克朗,该计划为纳米领域的科研课题、重点和优先制定了框架性的国家战略。

挪威将在已完成的纳米技术和新材料计划“NANOMAT”的基础上,集中科研力量提升国家纳米研发活动的数量、质量和能力,瞄准国际高水准,发展以创新为基础的、可持续发展的、基于纳米技术的解决方案,用知识和技术的创新造福于人类社会,应对人类在能源、环境、食品和海洋领域不断增长的消耗自然资源的社会挑战。

该计划重点促进研究人员的流动、科研与产业的互动、国内与国际高水平的合作,不仅研究健康、环境、安全和风险方面的问题,同时也关注纳米技术在开发应用中引发的伦理、法律和社会等方面的问题。

纳米科学是挪威政府科研白皮书中列为该国重点研发的优先领域之一。

德“2020创新伙伴计划”推动东西部创新合作

德国联邦教研部最近推出“2020创新伙伴计划”,在2013至2019年间将投入5亿欧元,通过支持东西部研发创新合作,推动德国东部地区科研能力特别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促进东部地区产业结构和技术产品转型升级。该计划将支持由东部地区的企业、科研机构与西部地区的合作伙伴共同发起成立的研发创新合作联合体,开展跨领域的技术创新,将创新成果和专有技术用于解决经济领域的迫切问题,由此形成跨地域、跨领域、跨行业的具有全国性甚至国际影响力的新型技术创新结构,为东部地区和全德国的经济发展创造新的机遇。

至2013年4月为该计划的项目征集阶段,联邦教研部专门开设了网上数据平台,以帮助东西部企业和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尽快按照计划要求提交项目申请,联邦教研部将于2012年6月组织独立专家评审。

为促进东部地区创新能力提升,德国教研部已推出多个专项计划,如已实施近10年的“东部地区企业创新计划”及2008年开始实施的“新联邦州尖端科研与创新计划”,已向东部地区投入超过10亿欧元支持科研与技术创新项目,在东部地区支持了约400个区域性的企业创新合作联盟。“2020创新伙伴计划”是已出台的促进计划的延续,并将起到协同和提升作用。

德国将建设“未来之家”

德国联邦政府决定,在首都柏林的核心地区建设一座大型特色建筑——“未来之家”。“未来之家”选址位于柏林斯普雷河畔,周边是德国联邦议会大厦、联邦总理府、夏里特科研园区、柏林火车总站等标志性建筑,是柏林最核心地区。该项目已列入2013年联邦政府预算,预计2016年建成向公众开放。“未来之家”既不是回望过去的博物馆,也不是一般的科学普及场所,它将采用先进的建筑设计理念,充分运用环境保护领域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最新技术,成为向公众展示从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直至新产品开发最新成果的窗口。同时,“未来之家”为公众提供丰富而生动的互动空间,体验最新科学技术成果的魅力,展望未来社会生活景象,也将是公众就关系未来发展的重要领域如健康、气候变化、人口老龄化等问题的对话平台。

德国联邦政府对“未来之家”项目非常重视,是列入本届德国联邦政府执政联盟联合执政协议的重要项目,如德国联邦教研部长沙万在接受媒体专访时所强调的,科学研究与创新对于德国具有最核心的意义,“未来之家”的建设更加突显出德国联邦政府执政的重点所在。

俄罗斯富豪设立全球最高奖金科学奖

在网络时代,俄罗斯同样出现了靠网络和投资起家的新富商。类似于Facebook、Twitter的俄罗斯电子商务平台Mail.ru网站的发起人尤·米里涅尔就是其中的佼佼者。这位1961年11月出生于莫斯科,1985年毕业于俄罗斯国立莫斯科大学理论物理专业的俄罗斯新富商此前虽拥有超过10亿美元财富却不太出名,2012年8月他引起关注是其出资设立了一项全新的全球最高奖金科学奖。这一奖的名称为:基础物理奖。

该奖项与众不同之处在于:一、不在年终开奖,而是年初开奖;二、不搞授奖仪式,获奖者只举行介绍获奖科研成果的科普讲座;三、该奖的每人奖金为300万美元,相当于诺贝尔奖奖金的3倍;四、每位获奖者自动成为下一届该奖评审委员会的成员;五、只对物理基础研究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授奖,如在世界级科学刊物上发表就可以,即被理论证明是正确的不再作为评奖的必要条件。

俄罗斯媒体评论说,这一奖金的设立既为富豪支持科学开辟了蹊径,也为理论物理的研究者致富开辟了新路。

德国政府投巨资支持新一代粒子加速器建设

近日,德国联邦教研部决定投入5.26亿欧元巨资,支持新一代粒子加速器FAIR反质子与离子研究设施的建设。FAIR是一个国际大科学合作项目,目前已有来自50多个国家的3000多名科学家参与。该加速器建成后将是世界上最大的科研装置之一,这也是德国联邦教研部迄今为止向单个科研设施支持力度最大的项目。该粒子加速器将在德国达姆施塔特建设,占地20公顷,建设工程将耗费钢材3.5万吨(相当5座埃菲尔铁塔),浇注60万立方米混凝土(相当一座大型机场航站楼)。计划2018年建成,届时科学家们将获得研究宇宙自大爆炸直到目前的发展演变过程以及物质最深层结构的最新手段。除基础研究外,该加速器还将用于医学领域新型治疗和诊断方法的研究,高能效超级计算机以及航天等领域新材料的研究开发。

德国联邦教研部国务秘书布劳恩指出,该新型粒子加速器的建设将在德国设立一座未来20年内全球核物理与粒子物理领域的灯塔,成为该领域世界范围科研网络的中心,不但提供新的科研成果,更重要的是将源源不断地培养高素质的国际化科技创新人才,并对社会经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因为根据经验,他们中将有三分之二以上学成后投身经济界。

欧盟出台飞机制造业“2050战略研发创新议程”

欧洲科研与创新理事会(ACARE)于近期推出了欧盟飞机制造业“2050战略研发创新议程”(The2050StrategicResearch andInnovationAgenda)。旨在整合欧盟飞机制造工业的研发创新资源,集成现代新型的信息数字技术、纳米新材料技术、光电子技术、新型节能发动机技术和先进机械制造技术等,到2050年实现飞机制造业技术的根本性改变或技术突破。飞机制造业技术属于高复杂、高难度技术,研发创新活动周期长,科研投入密度高,一般需要进行较长期的规划统筹指导,需要明确的目标统一协调行动,对科技资源投入、研发创新活动和产品市场开发等采取无缝衔接并协同一致。

议程从六大方面对飞机制造业进行了研发创新活动部署,分别是:1.满足社会和市场需求;2.保持和扩大欧洲飞机制造工业的竞争力和世界领先水平;3.保护环境和节能减排;4.质量和安全保障;5.研发创新优先领域;6.科研实验基础设施和教育培训。

议程确定的2050年五大研发创新目标如下:1.提高向航空旅客门对门(Door-to-Door)旅行的技术服务能力;2.利用新型飞行器和航空运输技术,提升实验和制造工艺,采用新型改进的规范、标准、认证和激励机制等,保持欧洲飞机制造工业更强的竞争力;3.利用高性能飞行器,优化飞行技术,提升可持续替代燃料使用,建设环境友好型机场设施等,降低航空运输对环境的影响;4.通过飞机制造和运输质量及安全标准的前移,新型的安全控制模块设计,提高飞行员、机组成员、地面管制人员、服务人员、以及包括航空旅客在内的可靠运营和安全意识等,开发出更安全可靠的质量保障体系;5.优化科研创新的生命周期,设立新型的战略研究基础设施,包括飞行实验床(FlyingTestBed)和完整的飞机制造业工程师培训中心等。

欧盟创新农业种植技术获得显著效益

欧盟第七研发框架计划(FP7)资助支持的法国先进植物技术公司(PAT),作为自行研究开发出的“植物榨取技术”的开拓者,从植物的根部萃取所需珍贵的有机化合物质成分,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

自然界中的多年生植物会在其根部或植物本身产生活性物质,以保护自身和抵御外部不利环境条件的入侵,这些活性物质在医药保健和化妆品行业往往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公司采用植物无土栽培种植技术,选择种植的作物主要以稀少的、受到保护的或生长缓慢的,可从根部萃取珍贵有机化合物质成分的植物为目标。一方面,通过调整植物营养液的配方,加速植物根部的生长或获取更高比率的活性物质,从而提高植物的产量和质量。另一方面,在不影响植物根系的情况下,可有计划地安排每次采收适量的根部进行萃取,以保持植物继续健康地成长。

目前,公司种植效益较高的植物主要包括:一种富含治疗和预防妇女骨质疏松特效成分的墨西哥高原植物;两种抗消炎植物;数十种抗氧化植物;还包括一种食虫植物,提取的成分可以有效医治部分癌症和罕见的遗传性疾病。公司获得的高额收益,在快速扩展市场的同时,持续加大对企业研发创新投入的力度,不断向市场推出有效的化合物质成分新产品。

欧盟埃及加强太阳能技术领域的科技合作

2012年8月,欧盟第七研发框架计划(FP7)投入1250万欧元的欧盟埃及太阳能技术合作项目MATS正式启动。项目期限42个月,致力于充分利用埃及得天独厚的太阳能资源,并整合当地的可再生能源资源,建立一座集电力生产、热力供应、制冷系统和海水淡化于一身的现代化示范工厂。

该项目的实施共分三个阶段:首先是利用最新技术和计算机模拟系统,结合当地的实际条件和需求,完成示范工程的整体研发设计;第二步是在埃及地中海沿岸城市亚力山大选址建设示范工厂;最后一步是工厂的实验优化运行。项目完成后,每年可提供3000MWh的电力和8900 MWh的热能。

项目的技术路线,是以利用熔盐作为热能转换流体的集中式太阳能发电技术(CSP),优先配套利用当地的可再生资源,如生物质燃料、生物气和工业及城市废料等,从而保证示范工厂连续的电力生产和热能供应。

欧盟与埃及在太阳能领域的该项科技合作互利共赢。通过技术转移和人员培训,埃及获得了太阳能最新技术,并将提高自身的研究开发能力。欧盟希望通过该项目的示范效应,推行自身的“先进理念”和技术标准,积极扩大在地中海沿岸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力,并占领其新能源市场。

欧盟积极研究开发微生物水处理技术

伴随着全球水资源压力的日益增加和环境标准的提高,欧洲污水和清洁水处理行业面临着不断提高的能源消耗成本,整个行业的二氧化碳减排逐年持续上升。由欧盟第七研发框架计划(FP7)资助支持的,由荷兰科学家领导的欧洲ANAMMOX研发团队,主要聚焦于淡水系统微生物的生态学研究,积极探索开发智能性的可持续水处理替代解决方案。

研发团队的研究,从厌氧氨氧化反应中隔离出有用的微生物厌氧氨氧化菌种入手,研究实验室人工培育繁殖的工艺技术、微生物菌在自然环境状况下的活动及工作机理、相互之间的作用和污水缺氧环境下的脱胺过程以及微生物菌的全面测序,尤其特别关注沉淀物与水体界面之间微生物的活动规律等,积极为人类的科技知识积累和进一步的技术开发应用,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研发团队的研究已获得多项成果,部分成果已得到商业化应用。

厌氧氨氧化微生物菌种在水处理过程中,具备许多独特的不可替代有用特性,可以有效地分解水体中普遍存在的有害物质亚硝酸盐。研发团队的研究已从微生物生态学的理论意义上,解释了该菌种基本的生存特性、适应能力和活动规律,从而开启了微生物菌种廉价处理污水和降低整个行业二氧化碳排放的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