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采用换土法进行污染土壤异位修复的探讨

2012-12-27吕本儒杨湘智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12年3期
关键词:外运土法清运

吕本儒 杨湘智

(1. 杭州大地环保工程有限公司,杭州 310020;2. 浙江省环境保护科学设计研究院,杭州 310007)

采用换土法进行污染土壤异位修复的探讨

吕本儒1杨湘智2

(1. 杭州大地环保工程有限公司,杭州 310020;2. 浙江省环境保护科学设计研究院,杭州 310007)

该以某化工污染场地土壤修复工程为例,对场地污染状况、修复标准、工程实施、监测验收等进行了介绍,以供同行之间交流探讨。对采用换土法进行污染土壤异位修复技术在国内的应用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环保监管方面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建议。

污染土壤;异位修复;换土法;环保监管

1 工程概况

本文着眼于某化工污染场地换土法异位修复工程,该场建于1986年,主要从事丁草胺、克百威、硝酸钾、氯化卞、三环唑、醋酸乙酯等农药产品生产从2010年起,经相关单位多次采样调查发现,该退役厂区场地存在重金属、挥发性有机物(VOCs)和半挥发性有机物(SVOCs)混合污染。污染因子包括:镉、铬、镍、锌、砷、氯仿、1,1,2,-三氯乙烷、2,4-二硝基甲苯、苯并(a)芘,并且存在呋喃丹、丁草胺和三环唑等特征污染因子,且含量较高。因该场地已规划为居住用地,土地使用性质变更,重新开发前必须对污染土壤进行修复,降低其对人体健康和周围环境的危害。

根据该场地的调查数据,相关单位编制了修复技术方案,并通过业内专家评审和环保主管部门批准。方案采用《展览会用地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标准》(暂行)(HJ350-2007)为评价标准(下称《展会标准》),将污染物质分为表层固体危废、超B标污染土壤、超A标污染土壤三类。《展会标准》规定居住用地土壤必须达到A级标准,具体修复目标值见表1。

表1 场地修复目标值

根据技术方案表层固体危废安全处置相关规定,超A标但不超B标的污染土壤应采用换土法将其用于Ⅱ类土地利用类型,如场馆用地、绿化用地、商业用地、公共市政用地等。场地内各类污染物数量及处置方法汇总见表2。

表2 污染量及处置方法汇总表

2 工程实施

该场地主要工程内容为超A标但不超B标污染土壤的挖掘清运,由于污染种类、污染区域、污染深度各异,需严格按区域分层挖掘清运。工程同时对可能发生二次污染的施工过程进行了预防并制定了事故发生后的应急救援措施。

2.1 危废清理

由于呋喃丹、丁草胺和三环唑等特征污染因子污染的固体危废毒性较大,清运施工时要严格做好施工人员的防护工作。清理时采用人工配合挖掘机收集装入吨袋。转移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报批危废转移计划,经批准后,向移出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请领取危废转移联单,并根据相关规定将其转移至有危废处理资质的单位进行安全处置。

2.2 超B标污染土壤清理

该场地超B标污染土壤污染深度都在1m以内,挖掘清运前根据污染区域做好放线测量工作,标记出污染区域边界。由于该类土壤污染严重,并且需要长途外运处理,为了保证安全运输,防止运输途中造成泄漏,运输车辆底部铺设0.7mm 厚的HDPE膜,顶部覆盖防雨布。本类土壤挖掘外运过程中随时采用重金属快速检测仪和有机物快速检测仪进行现场检测。

2.3 超A标污染土壤清理

该场地需要外运的超A标但不超B标污染土壤共计5 175m3,土壤存在重金属和有机物混合污染,采用换土法进行修复处理。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后,施工单位最终选择将该类超A标污染土壤外运用于市政道路垫层用土,最大限度的减少污染土壤对人体健康和周围环境造成的危害。

为便于超A标污染土壤外运,工程采取分层分区倒退挖掘的方式进行施工,挖掘的土壤直接装车外运至接收点进行路基垫层铺设。施工中要严格控制污染土壤的去向,运输车辆进出场都需经确认程序,运输途中派专人负责巡查,以保证所有污染土壤全部运至指定接收点处置。为了控制二次污染,施工区域车辆出场必须进行清洗,运输车辆出场全部进行覆盖,防止污染土壤晒落。

由于超A标但不超B标土壤污染深度部分区域达到5m,施工中对危险性较大的区域进行了喷锚支护,并请有资质的第三方进行基坑监测。由于该场地地下水位较高水量丰富,挖掘施工中采取了深井井点降水,整个污染区域3 025m2,共设置27口深井,井深12m,24小时不间断排水量约1 500m3,地下降水全部运至污水处理厂处理。

3 验收监测

全部污染物按要求挖掘处置完成后,业主委托市环境监测站对该场地进行了验收监测。监测形式是单频次采集挖掘清运后基坑底部的土壤样品进行分析,以《展会标准》中的A级标准作为评价标准。整个场地共采集9个基坑底部的土壤样品,采样点位与前期调查时发现存在污染的点位重合。采样时首先用采样铲剔除采样点表层浮土后再进行采样。通过分析,所采集的样品全部达到A级标准,一次性通过验收监测。

4 问题探讨

换土法并没有减少污染总量,而是转移污染土壤,在转移的过程中存在发生污染扩散和二次污染的风险。转移后的污染土壤可能在一段时间内符合接收点土地的使用要求,但由于监督机制缺失,转移后的污染土壤再次发生转移缺乏监管,极有可能引发环境事故。从这个角度看,采用换土法进行污染土壤异位修复在环保监管方面还需探讨。

由于换土法对污染土壤接的收地点有很多限制,且大多数含有机污染的土壤都有较强的刺激性气味,这给选择换土接收点带来较大困难。现阶段我国的建设项目较多,很多洁净土壤都很难找到接收地点,故而用土点都不愿接收有污染的土壤,这也制约了采用换土法进行污染土壤异位修复技术的应用。

5 结语

换土法在对污染土壤的异位修复中有其独特的优越性,在我国土壤修复行业已得到广泛应用,在施工方法和二次污染防治方面也积累了一定经验。由于我国土壤修复行业起步较晚,现有的土壤污染防治法律法规、标准体系及修复技术等无法满足土壤环境保护的需求。加强对转移后污染土壤的跟踪监管,防止污染土壤违规倾倒和无序外流,是完善换土法异位修复污染土壤的当务之急。

X131.3

A

1673-288X(2012)03-0108-02

吕本儒,本科,主要从事污染场地修复

猜你喜欢

外运土法清运
基于“互联网+”的生活垃圾清运智能管理新模式
基于二次清运的回收车辆路径研究*
土法治病的回忆
大机清筛路堑地段污土清理方法
黑龙江省2016年10月~2017年6月粮食铁路外运完成统计表
预留土法对高铁隧道口浅埋偏压段的影响
黄玉川矿井煤炭外运方式反思
中国外运电子支付平台成功实现外币支付功能
“土法”救治肝硬化晚期患者的故事
“土法”战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