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真实GDP波动的ARCH效应及成因分析

2012-12-27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8期
关键词:经济波动单位根增长率

(兰州商学院统计学院,甘肃兰州730020)

中国真实GDP波动的ARCH效应及成因分析

司颖华

(兰州商学院统计学院,甘肃兰州730020)

该文首先分析了中国建国以来真实GDP波动的基本特征,并利用GRACH模型分析经济波动的ARCH效应;进而对GDP波动的成因和相应的宏观调控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最后针对中国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提出了适当的政策建议.

真实GDP波动;ARCH效应;成因分析

近年来,经济学者对我国宏观经济波动的研究一直没有停止过.文献[1]利用投资冲击与全要素冲击解释中国经济波动状况,文献[2]对我国经济周期波动态势进行区域划分,文献[3,4]等也对我国宏观经济波动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另外,文献[5]研究了经济波动的ARCH效应.本文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最新的统计资料,分析中国建国以来真实GDP波动的基本特征,并针对中国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提出了适当的政策建议.

1 我国真实GDP波动的基本描述

本文所引用的真实GDP增长率的数据均自《1949~2004新中国55年统计资料汇编(全国+地方)》和《中国统计年鉴》(2005~2010年).针对我国1952~2009年真实GDP(以1952年价格指数进行调整),首先给出真实GDP的趋势图(图1).

图1 我国1952~2009年真实GDP趋势图

通过图1我们可以看到,我国经济一直保持着增长的趋势.相比而言,自1949新中国成立到1982年改革开放初期,增长速度比较缓慢.从1983年至今我国经济进入了高速增长的时期.

为了能反映这期间的经济波动,我们得到GDP增长率(第t年的GDP增长率等于第t年的GDP增长量除以第t-1年的GDP,其中GDP增长量)来反映经济的波动(见图2).

图2 我国1952~2009年GDP增长率线图

通过图2可得,过去的58年里我国大致共有10次经济波动.具体见表1:

表1 我国经济周期波动情况

2 真实GDP波动率的ARCH效应

若波动率经过一段时间的上升(下降)之后,较高(低)波动率还将会持续一段时间.我们称这种现象为波动率聚类,也即存在较高的持续性.Engle(1982)设计了一种被称之为ARCH(自回归条件异方差)的模型,这个模型后来被Bollerslev(1986)扩展成GARCH(广义的ARCH)模型.对本文来说,在增长率与波动率之间是对称的假设之下用GARCH模型来检验波动率的持续性.人们通常认为增长率经过不断下降的时期之后波动率可能会上升,经过不断上升的时期之后波动率可能会下降.(Engle&Ng,1993)ARCH模型和GARCH模型均不能反映这种非对称性.Zakoian(1994)和Glosten(1994)等发展的T-GARCH以及由Nelson(1991)发展的E-GARCH可以检验这种波动率非对称性是否存在.

利用图2中的数据,我们用ADF检验来分析真实增长率中是否存在单位根,因为只有实际增长率序列是平稳的,我们才能得到可靠的参数估计和统计推断.分三种情况进行单位根检验:辅助回归分没有任何确定性项、没有常数项(情形1)、没有常数项(情形2)和时间趋势(情形3)进行,通常从情形3开始.如表2所示:

表2 真实GDP增长率的单位根检验

检验表明:在情形3下,单位根存在的零假设均被拒绝.这表明真实GDP增长率序列是平稳的(情形3下得到不存在单位根,则情形2和1再无须检验).

对真实GDP建立AR(1)模型,结果见表3:

表3 真实GDP增长率的AR(1)模型结果

为了检验真实GDP增长率是否具有ARCH效应,利用以上模型的残差序列做ARCH检验.结果见表4:

表4 残差序列的ARCH检验结果

由表4可知,残差存在ARCH效应.需要运用ARCH模型或扩展形式来刻画残差ARCH效应的这种特征.对GARCH(1,1)模型设定如下:

利用数据对以上三个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并比较其结果.最后得到GARCH(0,2)对残差做出了最好的解释.模型如下:

解释如下:实证分析并不支持T-GARCH模型和E-GARCH模型,也就是不支持增长率与波动率之间存在非对称性的假设,即不支持增长率上升时波动率减小、增长率下降时波动率上升的假设.GARCH项的系数是0.236和-0.813,可见中国经济受波动冲击的持续性是很高的.并且当年的经济波动程度与前一年的成正比,而与前两年的成反比.

3 GDP波动的成因分析和相关的宏观调控

从1949年以来,我国的经济运行体制大约可分为混合经济(1949~1956年)、单一计划经济(1957~1978年)和有计划的商品经济(1979年以来)三个阶段.

其中,单一计划经济阶段经济周期持续时间较长,波动幅度极大,国民经济多次受到短期虚假繁荣、长期萧条和停滞的严重干扰.这一时期国家参与经济发展程度已经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国民经济的发展高度依赖于国家的财政支出.物价高度管制和冻结,经济货币化程度降低到极点.

(1)1953~1956年的经济波动.背景是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要求十年到十五年时间基本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导致1954~1955年的经济衰退.

(2)1956~1958年的经济波动.背景是反对“右倾保守思想”,导致1957年温和的衰退,形成国民经济的第二次波动.

(3)1958~1965年的经济波动.背景是批判反冒进,组织“大跃进”,导致1960~1962年的严重衰退和大萧条,形成我国历史上最深刻的一次周期波动.

(4)1965~1969年的经济波动.背景是全面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导致1967~1968年的又一次严重衰退和萧条,形成我国历史上又一次深刻的周期波动.

(5)1969~1975年的经济波动.背景是向党的“九大”和建国二十周年献礼,导致1971年的衰退,形成第五次周期波动.

(6)1875~1978年的经济波动.背景是“把国民经济搞上去”等三项指示,这一年同前几次相比,计划的农业、基本建设指标比较合适.由于1975年末和次年的“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导致了1976年的衰退,形成第六次周期波动.

(7)1978~1985年的经济波动.组织国民经济新的“大跃进”,导致1979~1981年的衰退.1984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使得经济快速增长,形成第七次周期波动.

(8)1985~1992年的经济波动.1984年底双规制价格合法化,但使得腐败问题和所谓的“经济秩序混乱”变得更严重.于是1988年4月政府决定搞“价格闯关”,但由于一场席卷全国的抢购风潮,使得当年9月“价格闯关”被迫终止.1989到1991年的“治理整顿”使得经济衰退.

(9)1992~2005年的经济波动.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确定了市场化改革的方向,经济的市场化步伐.但体制转轨正在实质性地深化但又尚未完成、尚未成熟而对经济主体行为的影响,使得在1993~1996年成功地实现了“软着陆”之后,由于受到总需求不足的冲击,中国经济增长率仍然继续下滑.再加上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使得我国经济衰退,随着扩张性货币政策以及1998年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以及2002年中国加入了WTO,2000~2001年由扩张性政策支撑的总需求扩张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增长率的回升;2003~2004年在供给扩张和需求反弹的作用下增长率快速回升;当2004年下半年政府为治理经济“过热”而出台了一系列行政管制和市场调控措施开始生效后,总需求开始衰减,但得益于总供给的继续扩张,2005年经济增长仍然维持了较高的水平.

(10)2005年以来的经济波动.2008年以来爆发了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由于出口严重受限,即总需求不足,导致了我国经济的衰退.我国政府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刺激总需要和总供给,这样保证了当前的经济没有产生严重的衰退.但由于宽松的宏观政策,使得2010年以来我国产生了较为严重的通货膨胀,于是政府随即出台了紧缩的货币政策,这样从某种程度上又限制了经济的复苏步伐.于是,这一轮经济波动什么时候结束还是个未知数.

4 宏观调控的经验总结和政策建议

在混合经济(1949~1956年)时期和单一计划经济(1957~1978年)时期引起经济波动的主要因素是政府相关的宏观政策.而在有计划的市场经济(1979年以来)时期,引起经济波动的因素较为复杂,具体需要通过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分析来确定.具体的由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外部冲击等因素引起.

综上所述,在当前国际性经济危机的新形势下,由于出口受阻,我国经济面临着持续增长的动力不足和通货膨胀压力较为严重的现状.政府当局恰当地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具体地,我们需要继续处理好速度、结构、物价三者关系.为在改革开放进程中深入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创造良好环境,以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点,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稳中求进,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1]郭庆旺,贾俊雪.中国经济波动的解释:投资冲击与全要素冲击[J].管理世界,2004(7):22~28.

[2]刘金全,王雄威.我国经济周期波动态势的区域划分与动态特征检验[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1(6):5~10.

[3]刘建容,李勇.我国宏观经济波动分析[J].北方经济,2010(6):8~10.

[4]邵丹,詹俊义.中国实际GDP波动率的实证研究[J].南方金融,2004(6):26~28.

[5]钟辰,刘飞.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周期波动探析[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10):7~10.

F062.2

A

1008-7974(2012)08-0101-0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571014);兰州商学院科研项目(100925).

2012-05-29

司颖华(1980-),女,甘肃临洮人,硕士,兰州商学院统计学院讲师.

(责任编辑:吕增艳)

猜你喜欢

经济波动单位根增长率
2020年河北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
2019年河北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
创新中国背景下专利资助政策与专利申请数的实证研究
国内生产总值及其增长率
货币供应量同比增长率
基于MCMC算法的贝叶斯面板单位根检验
ESTAR模型的单位根检验统计量及其功效比较
发展中国家经济周期波动趋势的统计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