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等师范学校师范生体育行为的考查分析——以徐州地区高等师范学校师范生为例

2012-12-27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8期
关键词:师范学校师范生问卷

(江苏省运河高等师范学校体育系,江苏徐州221300)

高等师范学校师范生体育行为的考查分析
——以徐州地区高等师范学校师范生为例

王玉成

(江苏省运河高等师范学校体育系,江苏徐州221300)

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对徐州地区高等师范学校师范生体育行为现状进行考查研究.结果表明:师范生体育消费主要是运动服装;体育活动在师范生业余时间安排上已占有一定比例;许多师范生每周的运动频率还很少,师范生每次体育活动的活动量也很少;篮球、足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成为大学生主要选择的项目,大部分师范生参加体育活动是以身体健康为最根本目的.在此基础上对促进师范生体育行为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徐州地区;高等师范学校;师范生;体育行为

高等师范学校是培养小学教师的摇篮,高等师范学校师范生的素质直接关系小学生的素质发展,师范生要努力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研究高等师范学校师范生体育行为现状,了解和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对于促进师范生身心健康,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合格小学教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笔者在徐州地区三所高等师范学校(徐州高等师范学校,运河高等师范学校,徐州幼儿高等师范学校)中,随机各抽取300名师范生为研究对象,共发放问卷900份,探讨师范生体育行为的问题.

1.2 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在本文的研究过程中详细查阅了近10年有关体育行为研究方面的文献资料,查阅了近年来有关高校课余体育活动研究的文献和书籍,认真地研究了近10年以来的相关课题方面的学术论文61篇,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相应的文献依据.

(2)问卷调查法.问卷的组成:调查问卷涉及学生体育行为的调查,具体问卷的发放与回收情况见表1.

表1 调查问卷回收情况一览表

问卷的信度检验:本问卷的信度检验运用了再测法.随机抽取运河高等师范学校共150名学生测试,两周后再测一次,对两次的问卷所得数据进行对比,求得二者的相关系数的平均值r=0.887,充分说明问卷呈显著性相关,此问卷具有高度的可靠性.

(3)专家访谈法.使用专家评定法测定问卷效度.向南京师范大学和我校从事体育理论的11位专家当面或发送邮件就问卷的效度征求意见.在论文的设计、调查、撰写过程中,广泛征求他们的意见,得到了各位专家的大力支持和帮助.

(4)数理统计法.运用spss17.0 for windows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从中发现课题研究所表现出的问题.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师范生间接体育行为的调查分析

(1)师范生对体育关注程度的调查.在你是否关注体育方面的信息(体育新闻、体育节目、体育赛事等)的选择上,回答关注体育新闻、体育节目、体育赛事等的为386人,占总人数的46%;不确定的为319人,占总人数的38%;不关注的人为135人,占总人数的16.1%.从调查结果来看,只有16.1%的师范生不关注体育信息,其余的师范生都或多或少的关注到了体育方面的信息.

在你主要通过什么方式关注体育信息的选择上,在总共840人的有效问卷里,除了选择看电视为588人外,占总人数的70%.选择其他方式的人数都比较少,分别是与别人交流89人,占总人数的10.6%;上网74人,占总人数的8.8%;看书籍、杂志65人,占总人数的7.7%;通过听广播的方式关注体育信息的人数更少,只有24人,占总人数的2.9%.从结果来看看电视是学生最直接、最普遍的了解体育信息的渠道,也是最重要的传播媒体.

(2)师范生体育消费状况的调查.师范生体育消费意愿的调查:在你对体育消费是什么态度的选择上,选择愿意消费的是243人,占总人数的28.9%;选择不确定的为473人,占总人数的56.3%;选择不愿意消费的为124人,占总人数的14.8%.

师范生体育消费内容的调查:在体育消费中主要用于什么方面的问卷中,选择运动服装的人数为481人,占总人数的57.2%;选择体育器材的人数是128人,占总人数的15.2%;选择体育俱乐部培训的72人,占总数的8.6%;选择体育书籍、报刊的人数为50人,占总数的6.0%;选择观看体育比赛的41人,占总数的4.9%;选择其他的68人,占总数的8.1%.从调查结果上看,师范生的消费还主要是运动服装;体育器材居于体育消费的第二位.

2.2 师范生直接体育行为的调查分析

(1)体育活动在师范生业余时间活动中的比例的调查.对业余时间通常活动的事项(可多选)的选择,A看电视,B上网,C体育活动,D看小说、杂志,E找朋友玩、谈对象,F听音乐、广播,G逛街、购物,H睡觉,I自学考试.结果是看电视502人,占总数的59.8%;听音乐427人,占总数的50.8%;上网387人,占总数的46.1%;逛街、购物354人,占总数的42.1%;体育活动348人,占总数的41.4%;逛街、购物289人,占总数的34.4%;找朋友玩、谈对象198人,占总数的23.6%;看小说、杂志195人,占总数的23.2%;自学考试103人,占总数的12.3%;睡觉34人,占总数的4.0%.可见体育活动在师范生业余时间安排上已占有一定的比例.

(2)师范生参加体育活动的次数的调查(体育课除外).对每周参加体育活动的次数(体育课除外)的选择,A一次也不,B 1次,C 2次,D 3次,E3次以上.选择一次也不的为73人,占总人数的8.7%;选择一次的为364人,占总人数的43.3%;选择两次的为231人,占总人数的27.5%;选择3次的为176人,占总人数的21%;选择3次以上的为118人,占总人数的14.0%.随着每周参加体育活动的次数的增加,师范生人数的比例逐渐减少.说明许多师范生每周的运动频率还很少.

(3)师范生每次参加体育活动时间的调查(体育课除外).在通常每次进行体育活动的时间A 0~20分钟,B 20~40分钟,C 40分钟~1小时,D 1小时以上的选择上,选择0~20分钟的为248人,占总人数的29.5%;选择20~40分钟的为378人,占总人数的45%;选择40分钟~1小时的为148人,占总人数的17.6%;选择1小时以上的为66人,占总人数的7.9%.从以上的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师范生的人数随着每次进行体育活动的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减少;师范生体育活动每次平均在30分钟以下的人数较多.说明师范生每次体育活动的活动量还很少.

表2 活动场所一览表

(4)师范生参加体育活动地点的调查情况见表2.在调查问卷里,学生还强调学校要全面免费开放体育场馆,要真正的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不能停留在口头上,切实满足学生的体育需求.

(5)师范生参加体育活动项目的调查情况见表3.篮球、足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成为学生主要选择的项目,其次为散步、跑步,原因主要是某些师范生养成了这种锻炼的习惯,并且散步、跑步不需要必须的场地、器材.

表3 体育项目选择一览表

(6)师范生参加体育活动目的的调查.由调查可知大部分师范生(有549人)参加体育活动的目的是以身体健康作为最根本的目的,健身的目的已经在这些师范生心中根深蒂固;调节紧张的心理的比例也较高,有361人,反映了师范生未来生活和就业压力较重,给他们带来的精神压力也很大;由于许多女生注重美、追求美,积极参加某些有关的健美活动,比如美体、瘦身训练班,健美操小组等,因此审美、美体的调查比例也有一定的反映.另外师范生也比较注重交往目的,注重自己与周围环境的融合.

2.3 师范生体育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1)对体育不感兴趣.师范生对体育没有兴趣、甚至厌恶体育活动,严重影响了师范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兴趣是指认识和掌握某事物或参加某项活动具有积极情绪的一种心理倾向.体育兴趣是人们力求积极认识和优先从事体育活动的心理倾向.它对体育锻炼行为与习惯的形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影响着体育活动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师范学校应该采取有效途径增强学生体育兴趣,运用多种途径,做到课内课外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不断激发师范生对体育的兴趣,培养师范生体育能力,养成经常体育锻炼的习惯.在培养师范生体育锻炼习惯的过程中,应定期对师范生的体育行为、效果作出正确的评价,并建立激励机制,运用表扬、奖励等手段来巩固强化广大师范生形成的体育兴趣.

(2)健康状况的影响.高等师范学校师范生由于身体健康影响参加体育锻炼问题日渐突出,师范生当中有一些人肥胖、体质弱、瘦小,还有一些患有不宜参加剧烈性运动的特殊疾病(先天性心脏病、各种肝病、肺病)、残疾等.学校应加强对这些学生的关心和爱护,帮助他们克服身体上和思想上的包袱,使他们正确的认识自身情况,并能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于自己的身体锻炼计划,充满自信、持之以恒的进行体育活动,促进自身的健康水平.

(3)缺少体育组织和社团.由于师范生个人在体育运动中有一定的惰性和随意性,加之许多师范生要面子,如果没有体育组织机构的组织和引导,相当一部分师范生是很少去主动参与活动的.所以,师范学校要加强学校校园体育社团建设,也就是说在学校校园内提倡实行体育俱乐部、培训班等社团组织.社团所设置的项目要尽力完善、尽量满足师范生业余体育活动选择的自主需要,提高师范生主体参与意识和组织管理能力,丰富师范生课余生活.利用师范生社团活动激发师范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充分满足师范生各种体育兴趣和体育爱好,带动一批学生参与到体育活动之中.当然,体育社团建设不能流于形式,而应长期、系统地开展扎扎实实的体育工作.

(4)缺少体育动机.师范生相对于中学生而言,有更多的自己支配的业余时间,但业余时间和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却并不成比例,业余时间看电视、上网、听音乐的比例高于业余时间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由于师范生对体育价值认识的不够,对体育的目的和意义缺乏更深层的认识,远远没有形成积极的体育态度,从而影响了他们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明显不高.体育活动的动机是促进一个人参与体育活动的内部动力,是激励学生进行体育活动的主观动因,它是个体的内在过程,进行体育活动的行为则是这种内在过程的结果,它具有使行为以一定强度在活动中保持的特性.因此,学校有责任加强师范生对体育价值的认识,增强体育的价值观,使学生逐步认识到体育满足自身需要的价值,从而激发学生的体育动机.

(5)自身惰性的影响.体育活动是一种锻炼体质、锻炼意志、战胜自我的活动.体育活动不仅充满了娱乐趣味,也充满着艰辛和劳累.人天生就有惰性,师范生身上也存在着惰性,要克服这种惰性,要养成持之以恒的锻炼习惯,首先必须与自己的惰性作斗争,必须经过自觉地、有意识地强制性努力.所以平时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意志品质的培养,增强学生战胜自我、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决心,从而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促进身心健康.

(6)人为环境的影响.人为环境的影响就是周围人对自己体育行为的影响,主要包括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影响.学校的影响主要是指学校的教师、同学、体育活动、体育氛围对体育行为的影响.家庭的影响是指家庭成员的体育观念、体育态度和体育行为的影响.社会的影响主要是指当今社会的体育思想、体育观念、体育趋势、体育活动的影响.人为环境对师范生体育行为的影响主要来自于学校的影响.建议全社会(学校、社会、家庭)都要注重对学生体育行为的正确引导,促进学生体育习惯的养成,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7)体育场地器材的影响.体育场地器材为人们参与体育运动创造条件,是人们参与体育活动的基本条件.如果没有活动的场地和器材,许多人将有可能放弃现有的锻炼活动,即使人对体育没有丝毫的兴趣,如果其周围有各种高等体育场地和华丽、新颖的体育(健身)设施,也可能会激发出他们的体育参与意识.在问卷调查中学生也强烈建议配置体育器材,免费开放体育场馆,所以学校要尽可能的安排体育活动的场地,配置体育活动的器材、设施以满足学生的活动需要.

(8)自主学习的影响因素.体育行为的形成主要取决于主体的主动自主学习,对于形成良好的体育习惯起决定性的作用.只有人们去主动学习体育、接受体育,体育的行为才能够得以形成.否则即使其他方面都很优越,比如遗传基础好、环境条件优等,如果不去学习和接受,也很难形成体育行为习惯.所以,学校要注重培养师范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培养师范生克服困难险阻、主动积极的学习态度,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自己的体育理想.

3 建议

(1)校园体育文化环境对师范生的体育价值观、体育行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学校应通过广播、讲座、体育课程、文体活动等多种措施,在校园积极的宣传科学的体育价值观,在校园里营造积极、健康的体育氛围,促进学生进行文明健康的体育活动.

(2)完善体育规章制度对师范生的体育行为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因此,教育主管部门应制定符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的学校体育的规章制度,从制度上为师范生进行体育活动提供一个良好的学校制度环境.

(3)体育锻炼的效果是最被每位参与者看重的.因此,在平时的体育活动中,体育工作者应注意引导学生对体育活动效果的感受,让学生学会感受体育锻炼取得的预期效果,从中获得成功体验的喜悦感受.通过这种成功体验进一步增强学生自我效能感,激励他们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4)场地器材是师范生体育活动的基础,是师范生体育活动的物质保证,建议学校加大体育经费的投入,重点保证学生体育活动场地、器材的要求,为学生的体育活动创设良好的基础.另外学校体育场馆要做到免费为学生开放,真正做到为了学生.

[1]杜齐才.价值与价值观念[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2]姜晓珍.内蒙古师范大学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现状调查与分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4(7):105-107.

[3]支川.江苏省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价值观取向特征及发展对策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08(1):80-82.

[4]李龙洙.长江三角洲大学生体育价值观的现状调查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8(1):58-61.

[5]赵波.上海大学生体育价值观特征和培养途径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9(2):85-87.

[6]李亚蓓.徐州地区大学生体育锻炼意识及相应行为调查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5(3):75-77.

[7]季浏.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99-105.

[8]翟群,等.体育运动心理学[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G812.6

A

1008-7974(2012)08-0083-03

2011-12-16

王玉成(1971-),男,江苏徐州人,硕士,江苏省运河高等师范学校讲师.

(责任编辑:王前)

猜你喜欢

师范学校师范生问卷
“寻访身边的好老师”
河南省幼儿师范学校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高申作品
高申作品
略论师范生儿童文学核心素养
衡士玉美术作品
2018年公费师范生招生专业及计划数
问卷网
问卷大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