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职业院校学生心理健康诊断测验》的结构与修订*
2012-12-25谭知微郑胜圣梁金慧
谭知微,郑胜圣,陈 茉,梁金慧,张 琛,李 婷
(1.浙江省湖州交通学校,浙江 湖州 313000;2.湖州市心理学会,浙江 湖州 313000;3.浙江公路技师学院,浙江 杭州 310023;4.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杭州 311112;5.杭州技师学院,浙江 桐庐 311500)
《交通职业院校学生心理健康诊断测验》的结构与修订*
谭知微1,郑胜圣2,陈 茉3,梁金慧4,张 琛1,李 婷5
(1.浙江省湖州交通学校,浙江 湖州 313000;2.湖州市心理学会,浙江 湖州 313000;3.浙江公路技师学院,浙江 杭州 310023;4.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杭州 311112;5.杭州技师学院,浙江 桐庐 311500)
以交通类学校为基础,针对浙江省7所交通院校的中职和高职学校学生,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选取808名学生,用新编《交通职业院校学生心理健康诊断测验》进行了测查,着重检验该量表的结构与适用性.通过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因素分析后发现,中职和高职学校学生与普通中学生的心理现状存在较大的差异,说明此问卷适合中职和高职学校学生.同时,对测验的项目进行了一些删减,经多次因素分析、相关分析以及内部一致性系数分析,形成了符合心理测量的要求,并具有较高的信度的量表.修改后的《交通职业院校学生心理健康诊断测验》可以作为建立职业类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测验的有效工具,在各个维度上建立心理健康水平的常模,也为职业类院校学生心理健康咨询和辅导提供检测手段.
职业类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测验;验证
0 引言
交通职业院校包括中职和高职学校,这些院校学生从整体上说,与一般院校学生相比存在三个特点:其一是职业特性;其二是生源特性;其三是身心健康发展特性.正由于这些特性,近年来,随着交通职业院校招生规模的扩大,这些院校的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引起政府和社会的关注.许多人认为职校的学生不爱学习,行为习惯差,个别学生还存在着道德上的一些问题.但是我们发现,有些学生存在的所谓道德问题,实际上大多是心理问题.由此看来,对于交通职业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是一个急待研究的课题,这对交通职业院校的发展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发展意义[1,2].就目前的状况而言,一方面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3~6];另一方面较少有人对交通职业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更多地关爱中职院校的学生,研究学生健康成长的规律,特别是心理健康的成长,是我们应该有的责任.但是,要进行针对交通职业院校学生的心理研究,首先需要一个能检测学生心理现状的工具,而现有的各类测试工具,都是针对普通初高中学生的.例如,胡胜利所作的《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7];张虹、陈树林、郑全全所进行的《高中学生心理应激及其中介变量的研究》[8];郑全全、陈树林的《中学生应激源量表的初步编制》[9];郑全全、陈秋燕的《初中学生攻击行为的心理特征测量》[10]等等.
本文以浙江大学心理行为科学学院郑全全教授等人的《中学生心理健康诊断测验》为主要参考依据[11,12],编制了比较适用于针对交通职业院校学生进行心理施测的问卷,即《交通职业院校学生心理健康诊断测验》问卷.
1 研究方法及统计处理
1.1 被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针对浙江省7所交通职业院校按年段随机抽取一个班级的学生进行测试.每个学校三个班级,测查方式为团体测试,当场测试当场收回问卷,回收率为100%.在发放的808份问卷中,剔除不完全答卷及无效问卷,有效回收748份问卷,有效率为93%.
1.2 研究工具
问卷的编制是在原《中学生心理健康诊断测验》量表的基础上进行的.首先通过访谈等方式征集项目.经多方努力,共征集了77道题项,加上原有的52道题项,共129道题项.形成了初测量表,该量表采用利克特5点量表格式,“1”表示“很不符合”,“2”表示“大部分不符合”,“3”表示“难以确定”,“4”为“大部分符合”,“5”为“很符合”.
使用SPSS18.0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
2 结果及分析
首先对数据进行频次分布分析,绝大部分的题项结果都属于正偏态,不适合做项目分析.先删除不符合测量规范的数据,共删除180份问卷,剩568份有效问卷.
2.1 项目分析
对568份数据进行项目分析,取题项总分的前、后27%分别作为高、低分组,进行t检验,发现在所有题项上高低分组均有显著差异,适合进一步进行因素分析.
2.2 因素分析
对568份数据进行因素分析,删除71道题项,最终的58道题项聚合为8个因素.原始问卷中“学习焦虑”这个因素内的17道题项因分散在不同的特征根小于1的因素中,故被全部删除.最后一次因素分析的结果为:KMO值为0.955,卡方值达到显著,得到8个特征根大于1的因素,每个因素都包含5道以上题项,8个因素共解释57.60%的变异.
对结果进一步分析,删除6道表述含糊、容易引起歧义的题项,即58、118、28、26、97、121题.用剩余的52道题项进行最后一次因素分析.
最后的因素分析结果表明:KMO值为0.952,卡方值达到显著,得到8个特征根大于1的因素,每个因素都包含4道以上题项,8个因素共解释57.56%的变异.因素分析结果见表1.
因素分析后各维度及总量表描述统计结果(平均数与标准差)见表2,其中各维度的平均数由经过因素分析删减以后保留下来的项目取平均分得到,总量表的平均数为被试在该量表所得的总分,取平均数.
表1 《交通职业院校学生心理健康诊断测验》的因素分析结果
因素五题项 载荷因素六题项 载荷因素七题项 载荷因素八题项 载荷75 .756 32 .739 113 .759 108 .737 74 .740 31 .714 114 .660 107 .650 73 .672 30 .683 115 .570 106 .603 72 .616 13 .525 38 .505 109 .574 76 .541 29 .520 112 .489特征根 1.577 1.273 1.213 1.171贡献率3.032 2.448 2.332 2.253
表2 各维度与总量表的平均数与标准差
因素分析后总量表由52道题项组成,因采用的是利克特5点量表格式,故量表总分区间为52~260分,量表平均分为156.本次施测中,被试的总分平均分为116、701,低于量表平均分,一定程度上说明本次调查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处于较为健康的水平.
2.3 相关分析
分别对8个分量表与总量表的得分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见表3.所有维度均与总量表在0.01水平显著相关.所有8个因素与问卷量表总分之间的相关系数均达到了非常显著的水平,说明我们修改后的问卷整体结构良好.
表3 各维度与总量表相关分析
对8个因素进行命名,结果见表3.其中因素三(自责倾向)与因素六(自我效能感缺失)共同考察交通职业院校学生的自我概念水平.与原始量表相比,修订后的量表不包含“学习焦虑”这一因素,可能与交通职业院校学生这一群体的特殊性有关.
2.4 信度分析
对量表进行信度分析,以检验所得结果的可靠性与稳定性.总量表的克隆巴赫α信度系数为0.963,子量表的克隆巴赫α信度系数均在0.7以上,表明量表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八个子量表的信度系数见表4.
表4 《交通职业院校学生心理健康诊断测验》中8因素的命名
3 讨论
一项测验或问卷的构思是否明确,结构是否清晰,对于测查效果具有极大的影响[11,12].我们对《交通职业院校学生心理健康诊断测验》的修订着重探讨其结构是否清晰、明确,是否适用于对职业类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测量.因素分析后表明,该测验的结构基本上是清晰和明确的.对参照轴作了varimax正交旋转并以特征根数值大于1获取了八个因素.我们所获取的八个因素贡献率为57.56%,每一个因素与总量表的相关系数均在0.6以上,量表的克隆巴赫信度系数为0.963,表明我们所形成的问卷有比较良好的结构.最终形成的问卷由52道题项组成.另外,修订后的《交通职业院校学生心理健康诊断测验》,可以作为建立职业类院校学生各个维度心理健康水平常模的基础,可以成为职业类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工具,为职业类院校学生心理健康咨询和辅导提供检测手段.关于本问卷在浙江省职业类院校学生中的应用成果,我们将在以后的论文中进一步呈现.
本量表在编制过程中,严格按照应激理论和心理健康的定义,与几十位交通职业院校学生和老师进行访谈,并参照国内外有关心理健康调查量表,确定交通职业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内容.在初始量表测试前,还请浙江大学的有关心理学专家进行了审定,以保证量表的内容效度.最后形成的量表中,因素分析的结果,以及每个维度与量表总分的相关系数从0.600到0.871,符合心理测量学的要求.从量表的编制到最后的结果都表明该量表有较好的内容效度[13].
4 结语
我们的研究中还存在着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特别是原量表设置的“学习焦虑”因子,在项目分析过程中所有项目都被删除,而出现的部分项目集中在“自我效能”方面.出现这样的情况或可以做这样的解释:交通职业院校的学生对自我效能有一个较全面的关注,侧重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多个方面,而普通中学的学生对自我效能注重在学习效能方面,为此职业院校学生较少出现学习焦虑的心理体验,普通中学的学生对学习焦虑的心理体验较为敏感,对多方面的自我效能敏感度较差.当然,这样的解释是否合适,有待进一步研究.
总体来看,我们编制的交通职业院校学生心理测验的量表是为职业类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做了一点基础工作,还有许多值得将来进一步探讨和研究的问题.
[1]Bishop G D.Health Psychology——Integrating Mind and Body [M].Allyn and Bacon Inc,1994:40~67.
[2]李雅琦.您的孩子健康吗 [J].瞭望,2002(14):51~52.
[3]肖计划,向孟泽,朱昌明.587名青少年学生应付方式的研究 [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5,9(3):100.
[4]刘贤臣,王均乐,杨杰,等.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的信度效度检验 [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7,5(1):34.
[5]刘贤臣,刘连启,李传琦,等.青少年应激性生活事件和应付方式研究 [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8,12(1):46.
[6]梁巍,赵靖平,郑延平.中学生心理卫生调查 [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2,6(3):100.
[7]胡胜利.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J].心理学报,1994,26(2):152.
[8]张虹,陈树林,郑全全.高中学生心理应激及其中介变量的研究 [J].心理科学,1999,22(6):508~511.
[9]郑全全,陈树林.中学生应激源量表的初步编制 [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9,15(4):45~49.
[10]郑全全,陈秋燕.初中学生攻击行为的心理特征测量 [J].心理科学,2002,25(6):680~682.
[11]郑全全,温迺,徐方舟,等.《中学生心理健康诊断测验》结构的探索及修改 [J].应用心理学,2004,10(2):3~7.
[12]周步成.心理健康诊断诊断测验(MHT)[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35~37.
[13]ABASTASI A,URBINA S.Psychological Testing [M].Prentice Hall Inc,1997:84~112.
The Structure and Revision of The Mental Health Test(MHT)for Students of Schools of Communications
TAN Zhi-wei1,ZHENG Sheng-sheng2,
CHEN Mo3,LIANG Jin-hui4,ZHANG Chen1,LI Ting5
(1.Traffic School,Huzhou 313000,China;2.Huzhou Psychological Socient,Huzhou 313000,China;3.Zhejiang Highway Technician College,Hangzhou 310023,China;4.Zhejiang Institute of Communications,Hangzhou 311112,China;5.Hangzhou Technician Institute,Tonglu 311500,China)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structure of The Mental Health Test for Students of Schools of Communications,with a sample of 808 subjects from 7 vocational schools of communications systems in Zhejiang Province,China,by using a stratified-whole sampling method.The findings show that after verification,there is a difference between The Mental Health Test for Students of Schools of Communications and The Mental Health Test f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n terms of the structure of factors by item analysis,correlation analysis,and factor analysis,etc.,the questionnaire of The Mental Health Test for Students of Schools of Communications reaches the requirements of psychological measurement with relatively high reliability.
students of vocational schools;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mental health;test;verification
G449.1
A
1009-1734(2012)01-0097-04
2012-01-17
谭知微,中教高级,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从事中职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