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来鄱阳湖区越冬白鹤种群数量与分布
2012-12-25单继红马建章李言阔钱法文涂晓斌
单继红, 马建章, 李言阔, 钱法文, 涂晓斌
近十年来鄱阳湖区越冬白鹤种群数量与分布
单继红1, 马建章1, 李言阔2,*, 钱法文3, 涂晓斌4
(1. 东北林业大学 野生动物资源学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2. 江西师范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江西 南昌 330026; 3.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 国家林业局森林保护学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91; 4. 江西省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局, 江西 南昌 330046)
1998—2010年, 该研究采用地面同步调查法在鄱阳湖区64个湖泊开展了越冬白鹤种群监测。结果表明, 鄱阳湖区分布有稳定的越冬白鹤种群, 鄱阳湖区越冬白鹤种群数量年平均值为(3 108±849)只, 2002年冬季达到最大值4 004只; 从2003年开始鄱阳湖区越冬白鹤数量表现出一定的年际波动, 但变化幅度较小。共有46个湖泊被记录到有白鹤活动。其中, 达到全球白鹤种群数量1%标准以上的湖泊达25个; 白鹤数量接近或超过全球白鹤种群数量的40%, 即1 280只个体以上的湖泊包括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大汊池、蚌湖和蚕豆湖, 以及保护区外的南湖。自然保护区涵盖了越冬白鹤的主要聚集湖泊。分布在自然保护区内的白鹤占鄱阳湖区越冬白鹤种群总数量的(66±27.3)%。保护区外分布的白鹤数量虽然总体呈下降趋势, 但仍分布有一定数量的个体。
鄱阳湖; 白鹤; 种群数量动态; 空间分布格局
白鹤 (Grus leucogeranus) 又名西伯利亚鹤,其全球种群现存仅约3 200只个体, 被IUCN红皮书及中国濒危物种红皮书分别列为极度濒危及濒危级物种, 同时也被列为我国国家 I级重点保护物种(China Wildlife Propagation Institution for Protection,1989)。现存的白鹤可分为3个种群:东部种群为数量最大的种群, 主要在西伯利亚东北部繁殖, 中国长江中游流域越冬; 中部种群, 仅4只个体, 主要在西伯利亚库诺瓦特(Kunovat)河谷繁殖, 印度拉基斯坦邦(Rajasthan)的克拉迪奥国家公园(KeoladeoNational Park) 越冬; 西部种群, 仅9只个体, 主要在俄罗斯西北部繁殖, 伊朗里海(Caspian sea)南岸越冬(USGS, 2006)。
在我国长江中、下游的白鹤越冬地, 鄱阳湖区是全球最大的白鹤越冬区。1980年冬我国科研人员首次在鄱阳湖大湖池发现了 91只白鹤越冬个体(Zhou et al, 1981)。其后, 一系列的相关研究表明鄱阳湖区分布有数量较大的白鹤种群。Yan & Ding(1988) 在鄱阳湖记录到的越冬白鹤种群数量逐年增加, 由1981年的 140只增加到 1987年的1 609只。据1998年鄱阳湖冬季调查, 该区共发现2 526只白鹤, 近年来江西鄱阳湖白鹤越冬种群数量达到世界白鹤总数量的95 %以上(Su et al, 2000)。因此,在鄱阳湖区开展白鹤种群的必要的保护和研究对于这一濒危物种全球种群恢复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鄱阳湖区湖泊众多, 有关白鹤种群的调查主要集中在鄱阳湖保护区。为了全面掌握整个鄱阳湖区越冬白鹤种群的数量与分布, 本研究对鄱阳湖区68个湖泊进行了为期11年的白鹤种群监测, 以期为该物种的有效保护和管理提供必要的基础数据。
1 研究地区概况
鄱阳湖湿地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泊湿地, 也是迁徙水鸟的重要越冬栖息地, 位于长江南岸, 江西北部, 地理坐标为 E115°49′~116°46′, N28°11′~29°51′, 属亚热带湿润季风型气候, 热量丰富, 雨量充沛, 无霜期长, 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 17~17.8 ℃, 年际变化不大。南北相差1 ℃左右。高值区在南部, 低值区在北部。气温季节性变化明显,无霜期平均为 246~284 d, 年平均降水量 1 636.4 mm, 年平均日照 1 702 h, 高于 10 ℃积温平均为5 244~5 666℃, 年辐射总量为 460~477 kJ/cm2(Wang, 2004)。
鄱阳湖是季节性过水湖泊、连河湖, 承接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水五大河的来水, 经调蓄后经湖口进入长江, 流域面积 16.2×104km2, 是一个完整的水系。同时, 鄱阳湖水位也受到长江来水的影响, 长江水时有倒灌入湖现象。洪水季节, 鄱阳湖水位高涨、湖面宽阔、一望无际。枯水季节, 鄱阳湖水位下降, 洲滩出露, 湖水归槽, 蜿蜒一线。洪、枯水期的水域面积、水容积相差极大。“高水是湖, 低水似河, 洪水一片, 枯水一线”是鄱阳湖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2 方 法
考虑到鄱阳湖区的实际情况和水鸟地面调查的系统性以及调查数据统计分析的可比性,1998—2010年冬季鄱阳湖越冬水鸟调查均采用同步调查计数法, 即在同一时间内, 定点、同步对湖区越冬候鸟进行直接观察计数统计。调查时间为每年的1月上旬, 主要集中在12月29日—来年的1月 9日, 要求天气晴朗, 以利于地面调查。具体调查时间分别为1999年1月7—11日、2001年1月7—11日、2002年1月7—11日、2003年1月7—11日、2004年1月7—11日、2005年1月7—11日、2005年12月27—31日、2006年12月27—31日、2008年1月2—5日、2009年2月11—15日和2011年1月10—13日。
由于地面调查覆盖子湖泊数量多、调查范围广、调查操作难度大, 共分为44个调查组, 每组2—3人。调查人员主要由环鄱阳湖3市15县(市区)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站的工作人员、鄱阳湖保护区的工作人员以及江西师范大学和江西农业大学研究人员组成。正式调查前, 每个调查组先抽调出人员, 进行野外调查培训, 然后返回调查点分别参加鄱阳湖区目标湖泊越冬水鸟的同步地面调查。
调查区域包括鄱阳湖区3市13县 (市、区)与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所辖区域内的 68个子湖泊的水域和草洲 (图1)。调查范围跨度整个鄱阳湖区, 基本覆盖鄱阳湖区大、小子湖泊、湖汊和河口等区域。3市13县(市、区)是指南昌、九江、上饶3个设区市, 以及南昌市管辖的新建、南昌、进贤县, 九江市管辖的庐山区、共青城、瑞昌市, 都昌、星子、湖口、彭泽、九江, 上饶市管辖的余干县和鄱阳县。
3 结 果
3.1 种群数量
11年的监测结果表明, 鄱阳湖区分布有稳定的越冬白鹤种群(图2)。1998年冬季—2010年冬季, 鄱阳湖区越冬白鹤种群平均大小为(3 108±849)只。种群数量表现一定的波动, 但并无明显变化规律。白鹤种群从2000年冬季记录到的1 791只增长到2002年的 4 004只, 成为鄱阳湖区迄今为止最大的越冬白鹤种群数量记录。2003年冬季白鹤种群数量与2002年基本持平, 为3 954只。白鹤种群数量自2003年呈现一定的波动。2004年冬季为3 119只, 2005年冬季增长到3 944只; 2006年冬季又降低到2 693只, 而 2007年冬季又增加到 3 750只; 2008年仅1 627只, 是近11年来的最低值; 2010年冬季增加到3 371只。由于2009年冬季的调查开展于2010年 2月 27日, 调查时间较晚, 白鹤已经开始迁飞,野外调查过程中仅记录到133只个体。
图1 鄱阳湖区越冬白鹤种群监测湖泊位点示意图Fig. 1 Map showing locations of the lakes involved in monitoring the wintering population of the Siberian crane in Poyang Lake (specific lakes are named in the following list)
3.2 空间分布
图2 1998—2010年冬季鄱阳湖区越冬白鹤种群数量变化Fig. 2 Dynamics of the wintering Siberian crane population size in the Poyang Lake from 1998−2010
在68个湖泊监测点中, 有46个湖泊被记录到有越冬白鹤个体(图1)。其中, 达到全球白鹤种群数量1%标准以上的湖泊达25个(表1), 按照这些湖泊历年白鹤数量记录的最大值排序, 依次为大汊湖(3 016只)、蚌湖(2 827只)、蚕豆湖(1 823只)、南湖(共青城, 1 510 只)、梅西湖(851 只)、陈家湖(600 只)、程家池(534只)、南疆湖(470只)、林充湖(400只)、大湖池(346只)、长溪湖(287只)、珠湖(203只)、南尖湖(200只)、蓼花池(190只)、企湖(180只)、矶山湖(180只)、汉池湖(136只)、朱市湖(125只)、沙湖(116只)、赛湖(108只)、大莲子湖(90只)、赤湖(80只)、插旗湖(63只)和中湖池(36只)。在这些湖泊内历年记录到的白鹤平均数量为 (388±631)只。白鹤数量接近或超过全球白鹤种群总数量的 40.0%, 即1 280只个体以上的湖泊包括九江市境内的南湖(1510只, 1998年冬)、鄱阳湖自然保护区内的大汊池(1 448只, 2001年冬; 3 016只, 2007年冬)、蚌湖(2827只, 2002年冬; 1 916只, 2004年冬; 2 429只,2005年冬; 1 376只, 2006年冬; 1 275只, 2008年冬)和蚕豆湖(1 823只, 2003年冬)。
鄱阳湖区的 64个湖泊监测点, 每年冬季均记录有白鹤活动的湖泊为11~27个, 平均18个。11年的监测调查中有12个湖泊超过6次被记录有白鹤分布(图3), 可见这些湖泊是白鹤的重点活动区。其中, 南湖 (共青城) 和大莲子湖在11年的调查监测中每年都被观察到有白鹤分布, 平均数量分别为(290±455)只和(33±10)只, 且在南湖(共青城)中记录到的白鹤数量差异较大, 1999年有1 510只个体,而2008年仅8只个体。而赤湖除2010年未记录到白鹤外, 其他年份均记录到白鹤群体, 但数量相对较少, 约(25±8)只。
图3 1998—2010年冬季鄱阳湖区超过6年记录到有白鹤分布的湖泊的白鹤被记录次数及其平均白鹤数量Fig. 3 Frequencies and average number of wintering Siberian cranes in lakes where Siberian cranes were recorded for more than 6 years from 1998 to 2010
大汊湖、蚌湖和梅西湖分布的白鹤群体数量最大, 分别达(476±944)只、(1 161±986)只和(232±475)只, 且这3个湖泊中白鹤集大群的现象较普遍。从各湖泊中的白鹤数量来看, 每年冬季白鹤在鄱阳湖呈聚集分布, 即在少数湖泊中集群分布, 少量个体零星分散在其他湖泊。如2007年冬季, 占鄱阳湖区越冬白鹤数量80.4%的个体分布在鄱阳湖自然保护区内的大汊湖。除 2000年冬季越冬白鹤分布相对均匀(在九江市共青城的南湖发现680只个体, 占当年越冬白鹤数量的38.0%)以外, 其他年份越冬白鹤均表现出在少数湖泊内集中分布的特点, 在一个湖泊中的个体比例达40.0~78.4%。
在鄱阳湖区, 自然保护区涵盖了越冬白鹤的主要聚集湖泊。分布在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矶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都昌湿地候鸟自然保护区内的白鹤年平均种群数量达(2 126±1 046)只,占鄱阳湖区越冬白鹤种群总数量的(66.0±27.3)%(图4)。其中, 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分布的白鹤数量最大, 占鄱阳湖区越冬白鹤总数量的(62.6±26.1)%。从2000年开始, 除2006年冬季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白鹤数量仅占鄱阳湖区白鹤总数量的28.6%, 其他年份均超过65.0%。2008年冬季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白鹤数量甚至达到鄱阳湖区白鹤总数量的88.9%。保护区外分布的白鹤数量虽然总体呈下降趋势, 但仍分布有一定数量的个体。1998年冬和2000年冬季多达93.6%和77.0%的白鹤在调查期间被记录到在保护区外活动,其后, 2001年冬季—2006年冬季, 监测期间分布在保护区外的白鹤占鄱阳湖区白鹤种群数量的比例降低到(28.3±5.4)%, 2007年和2008年冬季更是仅有9.5%和3.0%的白鹤在监测期间分布于保护区外, 但 2010年冬季监测期间保护外的白鹤比例增加到21.0%。
图4 1998-2010年冬季鄱阳湖区白鹤种群区域分布动态Fig. 4 Distribution of wintering Siberian cranes inside and outside nature reserves in the Poyang lakes from 1998−2010
4 讨 论
我国长江中、下游分布有全球主要的白鹤越冬种群, 其中鄱阳湖区是全球最大的白鹤越冬地。该区白鹤种群数量的变化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全球白鹤种群的数量动态。从 2000年冬季开始白鹤种群数量逐渐增加, 2001-2003年、2005年和2007年冬季鄱阳湖区白鹤数量均超过了 3 200只,即目前估计的全球白鹤种群数量, 这表明全球白鹤种群数量在 2001-2007年间整体呈增长趋势。但是, 从2004年开始, 环鄱阳湖区白鹤越冬个体数量年际波动较大, 2008年冬季达到近10年来的最低值, 仅1 627只。但是, 这并不意味着全球白鹤种群数量发生巨大波动, 因为2010年又监测到3 371只白鹤在鄱阳湖越冬。由于2008年1月江西省遭受了严重的冰雪冻灾, 鄱阳湖区的冰冻灾害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 2008年冬季鄱阳湖区白鹤越冬种群的数量或者分布。
本研究为期 10年的监测数据表明, 鄱阳湖区已建的自然保护区是白鹤越冬的重要区域, 为白鹤种群的保护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尤其是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作为越冬白鹤的主要聚集地, 从2001年开始, 除2006年冬季, 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越冬白鹤数量均超过鄱阳湖区白鹤越冬种群数量的65.0%。南矶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都昌省级候鸟保护区的建立将更多的重要白鹤栖息地(如矶山湖、长溪湖、花庙湖)囊括在了保护区内。越冬白鹤在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这种集中分布, 一方面有利于对该区域的越冬白鹤进行巡护监测, 加大对该越冬群体的保护; 另一方面,这种大规模的集群一旦受到致命性流行疫病感染、冰冻灾害等恶劣气候袭击、被偷猎分子投毒或栖息地剧烈变化等, 都将对种群产生严重影响, 甚至带来毁灭性损害(Su et al, 2000; Wen & Zeng, 2008)。
虽然自然保护区覆盖了主要的白鹤越冬湖泊,但是目前仍有一些湖泊(如:赤湖)尚未列入任何保护区内, 且面临较大地人为干扰。本研究发现, 自然保护区外的一些湖泊对越冬白鹤同样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性, 监测期间每年有 (34.0±27.3)%的白鹤被记录到在保护区外的湖泊中活动。在 25个白鹤数量超过全球白鹤种群1%的湖泊中, 有18个位于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外, 这些湖泊分布相对分散, 在白鹤越冬种群及其栖息地的保护和管理工作中应予以重视。
虽然近年来通过宣传教育、自然保护区建设和候鸟专项保护行动等措施的执行, 鄱阳湖区候鸟保护管理工作步入了良性循环。但是, 作为白鹤的重要越冬生境, 这些湖泊同时又是当地社区居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采砂、渔业捕捞、水产养殖和洲滩畜牧业养殖等人类生产经营活动都在一定程度上不可避免地对越冬白鹤的食物资源和生境造成不利影响, 解决社区经济发展与白鹤栖息地保护之间的矛盾仍然是鄱阳湖区越冬白鹤种群保护工作必须面对的问题。利用天网或投毒捕杀越冬水鸟的现象也未从根本上消除(Ye, 2000)。加强保护力度,规范湿地资源开发利用时间、尺度和空间位置, 规范当地群众利用资源的方式和数量仍是白鹤保护工作中的重点(Guo et al, 2006)。
China Wildlife Propagation Institution for Protection. 1989. The Law of Wild Animal Protection of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M] // List of Wild Animals Under National Protection. Beijing: China Legal Press.[中国野生动植物保护司. 1989.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 北京: 中国法制出版社.]
Guo YR, Xie LY, Huang ZQ. 2006. The protect countermeasure of wetland based on winter migrant bird’s community characteristic.J Anhui Univ:Nat Sci,30(3): 84-90. [郭英荣, 谢利玉, 黄志强. 2006. 基于群落特征的湿地候鸟保护对策.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30(3):84-90.]
Su HL, Lin YH, Li DQ, Qian FW. 2000. Status of Chinese cranes and their conservation strategies.Biol Sci,8(2): 180-191. [苏化龙, 林英华, 李迪强, 钱法文. 2000. 中国鹤类现状及其保护对策. 生物多样性,8(2): 180-191.]
U. S. Geological Survey (USGS). 2006. The Cranes Status Survey and Conservation Action Plan: Siberian Crane (Grus leucogeranus).http://www.npwrc.usgs.gov/resource/birds/cranes/grusleuc.htm.
Wang XH. 2004. Wetland Ecosystem Assessment of Poyang Lakes[M].Beijing: Science Press. [王晓鸿. 2004. 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评估.北京: 科学出版社.]
Wen SB, Zeng NJ. 2008. Suggestions on wetland and migratory bird monitoring of Poyang Lake national nature reserve[J].Jiangxi For Sci Technol, (2): 54-55. [文思标, 曾南京. 2008. 对鄱阳湖保护区湿地与候鸟监测的几点建议. 江西林业科技, (2): 54-55.]
Yan L, Ding TM. 1988. The survey on Siberian crane population wintering in Poyang Lakes of Jiangxi Province[J].Chn J Zool, 23(4): 34-36. [严丽, 丁铁明. 江西鄱阳湖区白鹤越冬调查. 动物学杂志, 23(4):34-36.]
Ye YL. 2000. The police of Poyang Lake Nature Reserve destructed a organization of illegally hunting wintering migratory birds[J].Wildlife,(2): 29. [叶永麟. 2000. 江西鄱阳湖保护区派出所摧毁一个特大毒害珍禽候鸟的团伙. 野生动物, (2): 29.]
Zhou FZ, Ding WN, Wang ZY. 1981. A large flock of White Cranes (Grus Leucogeranus) wintering in China[J].Acta Zool Sin,27(2): 179. [周福璋, 丁文宁, 王子玉. 1981. 发现大群白鹤在中国越冬. 动物学报,27(2): 179.]
Popula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the Siberian crane (Grus leucogeranus)wintering in the Poyang lakes over the past decade
SHAN Ji-Hong1, MA Jian-Zhang1, LI Yan-Kuo2,*, QIAN Fa-Wen3, TU Xiao-Bin4
(1.College of Wildlife Resources,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Harbin150040, China; 2.College of Life Science,Jiangxi Normal University,Nanchang330022, China; 3.Key Laboratory of Forestry Protection of State Forestry Administration,Research Institute of Forest Ecology,Environment and Protection,
Chinese Academy of Forestry Sciences,Beijing100091, China; 4.Wildlife Service of Jiangxi Province,Nanchang330046, China)
Using simultaneous land surveys, we monitored the population size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wintering Siberian cranes at 64 lakes around Poyang Lake between 1998 and 2010.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46 lakes were inhabited by wintering cranes, and in 25 of those, the number of wintering cranes accounted for more than 1% of the Siberian cranes’ global population. The lakes where over 40.0% of the global population, e.g. 1 280 individuals, included Dachahu Lake in Jiujiang region, and Banghu Lake and Candouhu Lake in the Poyang Lake Nature Reserve. The average yearly population of the wintering Siberian crane in the Poyang lakes was 3 108±849, with the maximum of 4 004 individuals in winter 2002. On the whole, there was no drastic fluctuation, but population numbers have shown considerable fluctuation since 2003. We also found the Poyang Lake Nature Reserve was the major wintering area of the Siberian crane, with over 60% of Siberian cranes wintering in the reserve since 2002 (except in 2006). Most of the inhabited lakes are covered in existing nature reserves, though some lakes outside the reserve were also considerably used by Siberian cranes.
Poyang lakes; Siberian crane; Population dynamic; Distribution
Q145; Q915.865
A
0254-5853-(2012)04-0355-07
10.3724/SP.J.1141.2012.04355
2012-02-07;接受日期:2012-04-20
白鹤GEF项目中国项目区(SCWP-China)
∗通信作者(Corresponding author),李言阔, 博士, 副教授, 从事动物生态学研究。E-mail: liyankuo@126.com
单继红, 女, 助理研究员, 主要从事野生动物保护与利用和自然保护区学研究。 Email:shanjh2002@126.com
杂志排行
Zoological Research的其它文章
- 水牛、大额牛和牦牛抑制素α亚基编码基因外显子1多态性分析
- Genetic diversity and differentiation of masu salmon (Oncorhynchus masou masou) between and within cultured populationsinferred from microsatellite DNA analysis
- 具资源效应的非对称“鹰鸽博弈”进化稳定分析
- Tssk1和Tssk2的克隆、表达及其在成熟精子中的分布与亚细胞定位
- 抵抗素对NAFLD肝纤维化的影响及可能的体内外机制
- 文昌鱼tropomyosin基因的克隆、进化分析及其胚胎发育与成体中的表达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