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52 例临床疗效观察
2012-12-23强平
强平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凡川镇中心卫生院 扬州225251)
慢性胃炎是临床上一种常见、多发的胃黏膜慢性炎症性疾患,常由多种病因引起。大多专家公认:慢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胃癌已呈规律性发展趋势,因此,如何治愈慢性胃炎,对于预防胃癌的发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目前,单纯应用西医或单纯应用中医手段治疗慢性胃炎,特别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都不是十分有效。多年来,本人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治疗慢性胃炎,并防止其向慢性萎缩性胃炎发展。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资料共104 例,均为我院2008 年1 月~2011 年12 月门诊病例。其中男58例,女46 例,年龄最小者20 岁,最大者82 岁,平均45 岁;主要参照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2003 年制定的慢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草案)中的诊断标准[2],结合中医临床见证做出诊断:慢性浅表性胃炎66 例,慢性萎缩性胃炎18 例,十二指肠液反流性胃炎14 例,疣状胃炎6例。将各型病例随机分为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的治疗和对照两组各52 例,具有可比性。其中治疗组HP 阳性36 例,异型增生6 例;中医辨证为肝胃不和型22 例,脾胃湿热型8 例,气滞血瘀型16 例,脾胃气虚型3 例,气阴两虚型3 例;病程最短者1 年,最长者32 年,平均6.5 年。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1)助消化:酵母片、多酶片等。(2)止痛:山莨菪碱、颠茄浸膏等。(3)胃镜下发现十二指肠液反流者,服用胃肠动力药:甲氧氯普胺、多潘立酮等。(4)HP 感染者,抗菌治疗:奥美拉唑20 mg,每日2 次,甲硝唑250 mg,每日3 次,连用2 周。(5)疣状胃炎加比乐50 mg,每日3 次,饭前口服。(6)中医辨证施治:根据患者病理、胃镜检查结果及症状表现、舌象脉象,将该组病例辨证分为肝胃不和、脾胃湿热、气滞血瘀、脾胃气虚、气阴两虚5 个类型,自拟“和胃调中汤”为基本方(党参20 g,茯苓12 g,蒲公英30 g,半夏15 g,炒枳壳15 g,山药30 g,山楂30 g,玉竹15 g,陈皮10 g,甘草6 g)加减化裁治疗。化裁:肝胃不和型,加柴胡10 g,郁金12 g,佛手15 g;脾胃湿热型,加栀子12 g,黄芩15 g,龙胆草6 g;气滞血瘀型,加延胡索15 g,红花6 g,莪术10 g,三七粉3 g;脾胃气虚型,加炒党参30 g,炒白术15 g,炒白扁豆20 g;气阴两虚型,加白术15 g,沙参15 g,麦冬12 g。对照组仅采用西医方法治疗。
2 疗效观察
2.1 治疗组各证型与HP 感染关系 见表1。中医辨证各证型均与HP 感染有关,与前3 个证型(实证)更为密切,符合中医“邪盛致实”的理论,为治疗上“祛邪扶正”提供了依据。
表1 感染HP 与中医辨证各型关系比较 例
2.2 疗效标准 参照文献[1]中所提出的标准:主要症状消失,胃镜复查,黏膜活动性炎症消失,慢性炎症好转达到轻度,组织活检病理证实,胃镜所见腺体萎缩、肠化及异型增生复常或消失,胃酸基本恢复正常,胆汁反流消失,为近期临床治愈;主要症状基本消失,胃镜复查,黏膜急性炎症基本消失,慢性炎症好转,组织活检病理证实,胃镜所见腺体萎缩、肠化及异型增生恢复或减轻达2 个级度以上(含2个级度),胃酸分泌功能和胆汁反流症状改善,原异常值减少2/3 以上,为显效;主要症状明显减轻,胃镜复查,黏膜病变范围缩小1/2 以上,炎症有所减轻,组织活检病理证实,胃镜所见急、慢性炎症减轻1 个级度以上,腺体萎缩、肠化及异型增生减轻,胃酸分泌功能和胆汁反流症状改善,为有效;未达到有效标准但未恶化者,为无效。
2.3 治疗效果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4.62%和73.08%,存在显著差异(P <0.05)。
3 典型病例
张某,女,46 岁,2011 年6 月5 日就诊。2 年来常见食欲不香、嗳气为快、泛吐酸水、上腹胀而痛时轻时重等症状。昨天因家庭琐事情志不畅而出现反复发作性上腹及二胁作胀,嗳气,灼热疼痛,口干口苦,大便干燥难解,不时呕吐,而来就诊。胃镜检查:胃窦部黏膜呈弥漫性充血,黏液分泌较多,伴有黄白色渗出物,并有糜烂和出血点,HP(+)。观患者形体消瘦,舌质红,舌苔黄而厚,脉濡且数。诊断为慢性浅表性胃窦炎,中医辨证为胃痛,脾胃湿热型。西医治疗:多酶片,3 片,每日3 次;654-2,5 mg,每日3 次;奥美拉唑20 mg,每日2 次;甲硝唑250 mg,每日3 次,连用7 d。中医治疗:党参20 g,茯苓12 g,蒲公英30 g,半夏15 g,炒枳壳15 g,山药30 g,山楂30 g,玉竹15 g,陈皮10 g,甘草6 g,栀子12 g,黄芩15 g。水煎服,每日1 剂,连服7 剂。再诊,病情明显好转,时有胀闷、上腹作痛,口时干苦,食欲不香。继用以上中西药物7 d,药后复诊,各症大减,为求巩固,暂停西药,中药原方续用,再服7 剂。2 个月后随访,未复发。
4 讨论
慢性胃炎属于中医“胃痛、吐酸、痞满”范畴。慢性胃炎的发生与不良饮食习惯、胆汁反流等造成的理化因子刺激、幽门螺杆菌感染、免疫失衡、老化和遗传因素等有关,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其主要因素[3]。治疗方面,主要应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增强抗病能力;应用助消化剂、制酸剂、黏膜保护剂和抗HP 剂,十二指肠液反流者服用胃动力药等对因治疗[4]。中医学认为本病病机为情志不遂,气郁伤肝,横逆犯胃;或秉赋不足、饮食不节、湿热内生,困阻脾胃,终至脾虚。其根本病机在于脾胃虚弱(气虚、气阴两虚为主)兼以湿阻、热困、气滞、血瘀。治当以和胃降胃、养阴益气为主,兼以疏肝、清热、祛湿、化瘀。在西药调治的同时,配以中药汤剂,两者可同时或交替使用,及时有效地清除HP,减轻炎症,更好地保护和修复胃黏膜,提高胃抵御各种诱发因素的能力,促进本病的治愈。
[1]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第7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 328
[2]张万岱,陈治水,危北海,等.慢性胃炎的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草案)[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04,12(5):314-316
[3]冯建江,陈武.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80 例疗效观察[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1,11(2):18-19
[4]祝惠民,黄咏齐,范生荛,等.内科学[M].第4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02-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