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创新驱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千亿开发区”发展的内生动力

2012-12-23伏虹瑾

浙江经济 2012年15期
关键词:开发区服务业企业

□文/伏虹瑾

工业产值达千亿的国家级开发区,在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国际化、信息化过程中探路领跑,必须走创新驱动下的内生性可持续发展路子

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强化自主创新和科技进步的经济推动力,促进产业链条集聚从工艺性向价值性转变;适应国际产业转移和产业分工变化新趋势,促进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拓展;抓住战略性新兴技术和产业大发展的重大机遇,大力发展“四优四新”产业体系,尤其是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融合发展,推动以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力量整合,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增量调整,量质倍增

着力发展高端产业和产业链高端环节,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提升高新技术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一是大力推动自主创新,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自主知识产权。发挥开发区在集聚创新资源,建设科技创新载体和科技服务体系中的组织引导作用,推动开发区38 家大企业大集团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研发组织和成果应用的主体,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并与开发区产业结构相吻合的关键技术和可持续发展的高新技术成果。建立以开发区高科技孵化器为重点的高新技术产业孵化体系,积极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建立以生物医药加速器为重点的产业化服务平台,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积极引进大院名所,丰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创新载体,通过举办技术创新讲座、科普宣传、科技创新成果展示等活动,提高创新意识和创新素养,营造创新氛围。

二是大力扶持创新型企业发展,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自主品牌。企业强则开发区强,支持企业建设高水平研发中心,强化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着力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推动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依托大企业建设一批国家级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及重点实验室。引导和支持各类创新主体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着力开发专利技术,提高发明专利的数量和比重,加强对现有专利技术的利用和产业化。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快研究开发并投产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有知名品牌、有较高附加值、有市场竞争力的新产品,尤其是高新技术新产品和重大装备国产化首台(套)产品。重视传统产品的“二次创新”,引导企业以技术创新为支撑,提高研发设计水平,在技术、工艺、款式、性能、包装等方面开展差别化竞争,提高非价格竞争力。

三是将政府推动与发挥市场机制紧密结合,通过政策引导支持促进新兴产业成长。开发区在政策上最大限度地支持企业创新,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健全并深化各经济部门联席会议制度,研究和确定产业发展的战略规划和重大事宜。积极探索产业导向、招商质量、土地要素、环境影响等方面新的协调管理机制。优化各经济部门考核机制。招商引资由重视投资规模向更加重视要素集约和产业高端转变,产业发展由关注产出规模向更加注重经济效益和节能低碳转变,土地配置由满足项目需求向更加重视布局优化、提高利用率转变。建立协调推进机制。建立促进开发区产业转型升级定期协调例会制度,包括对重大项目的建设、腾笼换鸟、淘汰搬迁等的统筹推进,从金融、税收、用地、人才等方面对新兴产业发展给予政策支撑。

存量调整,优化升级

提升改造传统产业,是以“存量调整”的思路和手段,继续保持传统产业的优势地位。

一是加强产业研究,明确发展方向,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根据开发区产业发展现状进行深度调研,结合国家、省市重点扶持的产业领域,存量调整开发区现有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饮料、生物医药等“四优”产业,增量提升汽车及零部(配)件、新能源新材料、服务外包及文化创意、现代物流等“四新”产业,继续保持开发区“四优四新”现代产业体系主导地位,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不动摇。重点编制完成生物医药、汽车及零部件、新能源新材料、现代物流、服务外包产业规划,加强产业发展引导,明确发展方向。修订出台工业、科技、服务业、文化创意、服务外包等五大扶持奖励政策,加大产业发展扶持力度,引导企业做大做强规模,做精做优质量。研究确立开发区“两港八区”十大产业园区和六大服务业集聚区打造建设,科学谋划制造业与服务业深度融合、互动发展。

二是搭建产业平台,促进集聚发展,落实大企业大集团培育计划。按照“四优四新”产业发展导向,加快一批园区平台的建设发展。大力推进区校合作建园,大学科创园、高科技孵化器、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地、新加坡科技园软件工厂、文创产业园、电子商务园等创新平台进一步拓展。搭建大平台、引进大项目,培育大企业,进一步促进产业集聚发展。实施“一企一策”,促进大企业大集团引进新项目、开发保留用地、实施技术改造、落实投资计划,进一步扩大产出规模,开发区内38 家大企业大集团年实现销售产值占全区总量的80%以上。坚持“效益为先”,促进现有企业通过打造品牌、开发新品、开拓市场提高质量效益,鼓励企业设立总部、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加快上市。目前区内有9 家企业已启动上市筹备工作,4 家已被认定市上市培育对象。

三是提升主导产业拉动作用,发挥科技创新“倍增效应”,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开发区已经形成的“四优”主导产业,如日本东芝公司建立年产240 万台笔记本电脑的全球生产基地,集聚可口可乐、康师傅、娃哈哈等大品牌的浙江省最大的食品饮料生产基地。在强化这些主导产业横向集聚的同时,提升其对区内配套产业的纵向拉动作用,强化区内产业分工协调体系。同时,选择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汽车及零部件、物联网及节能环保等优势产业作为结构调整升级重点,强化技改投入力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发挥科技创新“倍增效应”,开发新产品新品牌,巩固扩大市场份额,继续保持优势地位。大力培育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积极申报市级以上研发中心,实现专利授权量和申请量再上新台阶,提升核心技术竞争力,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

提速发展,深度融合

发展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及服务外包产业,形成服务业相应的配套优势,实现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成为拓展开发区功能的必然选择。

一是利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优先发展新兴服务业。千亿级开发区要利用信息技术改进物流服务,降低制造业的物流成本,加快资金流和信息流的流通。通过技术和人力资本的服务,为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必须的“技术流”,提高制造业中的技术、知识、人力等创新型生产要素的含量,营造制造业转型升级过程中的高效率服务环境,促进制造业新的生产分工,从而节约交易成本和制造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重点发展金融、物流、研发、设计、信息、培训、广告、法律等生产性服务业。千亿级开发区,特别是地处区域中心城市区位的开发区,要积极创造条件制定鼓励政策,把开发区建设成为国家发展服务外包的基地,集中优势资源,重点在信息技术外包和业务流程外包领域取得突破,从而拓展开发区的产业功能,对区域经济发挥更强的辐射带动作用。

二是明确服务业发展目标,出台重点项目发展计划。通过走访调研,制定出台了《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现代服务业三年行动计划(2012-2014)》以及《服务业29219 重点项目发展计划》,全面、系统的提出开发区服务业发展目标、重点项目发展计划。密切跟踪服务业重点项目,特别是29 个重点项目的实施进展,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先后牵头协调各部门合力推进盛泰开元酒店供气、高科技孵化器二期装修工程、世茂和宋都项目共用道路建设审批等问题的解决,有效地推动了项目的建设进度。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做好服务业主要经济指标的统计监测,进一步开展服务业企业调研,大力支持企业申报国家、省、市相关服务业集聚区等重点项目,并结合开发区现有政策,做好相关的政策引导工作,切实解决企业发展需求。

三是强化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力量整合,园区合作,推动服务业与各产业间深度融合发展。杭州开发区内有14 所高校组成的高教园区,在开展产学研合作方面有着独特优势。在产学研力量整合、园区合作上,开发区依托产学研合作联盟和产学研合作中心,整合“政产学研介资”六方力量,围绕开发区实施“科教强区”战略和“两园融合”战略。在科技创新园区建设上,前期开发区建设科技创新园区的主要任务是“多建园”,通过“多建园”营造了创新创业氛围,改善了创新平台稀缺、单一的局面,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科技创新的深入,开发区科技创新园区与时俱进,从“功能单一”向“综合配套”,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从“多建园”向“建好园”转型。在强化推动服务业与各产业之间的融合发展上, 通过搭建公共服务平台,举办各产业间的对接洽谈会,加快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制造业企业主辅分离,鼓励企业二三产业分离发展;通过市场培育,形成开发区新的消费热点,为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深度融合发展提供配套,进一步增强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驱动力和区域发展竞争力。

猜你喜欢

开发区服务业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发展前景广阔的淮安高新技术开发区
开发区
自动化正悄然无声地重塑服务业
服务业:从一二三到三二一
国办发文部署开发区工作
开发区体制机制创新研究——以南昌高新开发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