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养生:21世纪的健康主题
2012-12-23张秋臻湖北鄂州市中心医院
文/张秋臻 湖北鄂州市中心医院
心理养生:21世纪的健康主题
文/张秋臻 湖北鄂州市中心医院
有人说,上世纪的健康主题是环境保护,本世纪的健康主题是心理养生。人类愈来愈认识到,健康的概念已不仅仅是身体健康,还包括心理在内。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医学已从单一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社会——心理综合医学模式纵深发展。可以说,无论是从人体本身,还是从社会角度来讲,心理养生都是人类对健康认识的一次飞跃。
本世纪健康新主题
21世纪,人们进入了高速运转的轨道,心理压力越来越大。心理危机越来越成为现代人难以摆脱的阴影。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目前,在巴西至少有2800万人、美国大约有5000万人患有心理方面的疾病,全球有1/5成年人的健康受到高度精神紧张的严重威胁。
我国心理疾病患者也呈日益增多之势,在上海已有75万各种精神、心理障碍症患者。这些还都不包括处于占全球人口近50%的“亚健康状态”者。
据一份资料显示,当代大学生30%左右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比例高于其他任何人群,因精神分裂症退学的比例已占大学生退学人数比例的首位。在天津市对5万名大学生的调查中,有焦虑、恐怖、抑郁等心理障碍者占16%以上,而心理障碍常常是患者并不自知的,实际比例很可能远远超出这个数字。
此外,对于一些轻度的心理不适人群也不能大意,轻度心理不适积累到一定程度便会造成重大心理障碍。我国心理学专家认为,目前我国人群中有心理障碍者达10%左右,而轻生或自杀者却往往超过这个10%的数字。很多自杀者的死因常常是微不足道的,看似根本不至于以生命为代价的,当事者却感到了巨大的、难以支撑的心理压力,为了摆脱它们,常因一念之差而轻率地选择了“地狱之行”……
因此,现代人不但需要心理养生,而且还必须认真对待。
心理养生的四大要素
心理养生,指的是从精神状态上达到延年益寿的标准。科学家们已经发现,人类心理活动与生理功能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心情好时,人体的生理功能就处于最佳状态;而心烦意乱时,人体的生理功能就会随之下降,久而久之,就会引发多种疾病。心理养生就是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从而保障机体功能的正常发挥,达到防病健身、延年益寿的目的。
那么,心理养生包括哪几大要素呢?笔者以为:善良是心理养生的“营养素”。心存善良,就会以他人之乐为乐,乐于扶贫帮困,心中就常常有欣悦之感。正如当代活雷锋郭明义就说:“帮助别人就是快乐自己”;心存善良,就会光明磊落,乐于对他人敞开心扉,心中常有轻松之感。总之,心存善良的人,会始终保持泰然自若的心理状态。
宽容是心理养生的“安全阀”。人在社会交往中,吃亏、被误解、受委屈的事情总是不可避免的。而对这些,最明智的选择是学会宽容。宽容包含着理解和原谅,显示着气度和胸怀,更是人格坚强、人格魅力的表现。一个不会宽容、只会苛求于人的人,其心理往往处于紧张状态。学会宽容,就等于给自己心理安了一个自动调节的“安全阀”。
乐观是心理养生的“不老丹”。乐观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性格。它可以激发人的潜力和活力,解决矛盾,克服困难;而悲观是一种消极颓废的态度和心境,它使人与悲伤、烦恼、痛苦为伴,在困难面前一筹莫展,这无疑会影响身心健康。
淡泊是心理养生的“免疫剂”。淡泊即恬淡寡欲,不追求名利。清末张之洞的养生名联写道:“无求便是心安法”;当代著名作家冰心也认为:“人到无求品自高”。这说明,淡泊是一种崇高的境界和心态,是对人生追求在深层次上的定位。有了淡泊的心态,就不会在世俗中随波逐流,追逐名利;就不会对身外之物得而狂喜,失而大悲;就不会对世事他人牢骚满腹,攀比嫉妒。淡泊使人的心态始终处于平和之中,保持一颗平常心,一切有损于心身健康的因素都将被击退。
心理养生八珍汤
养生可分为生理养生、心理养生和哲理养生。心理养生从宏观意义上讲可分为两个层次:即浅层次的心理养生和深层次的心理养生。浅层次的心理养生,也可称作表意识养生(如入静、调息等);深层次的心理养生,也可以称为潜意识的养生,善良、乐观、宽容和淡泊是深层次养生的重要途径。
我国著名健康教育专家洪昭光教授说,要做到心理健康,最简单的办法是“三自一包”。“三自”指的是关爱自己、教育自己和解放自己;“一包”就是一包“养心八珍汤”。
“养心八珍汤”与上面的“深层次的心理养生”不谋而合,洪昭光教授认为这是真正健康心灵的“八味药”。
现推荐如下:第一味药:慈爱心一片;第二味药:好心肠二寸;第三味药:正气三分;第四味药:宽容四钱;第五味药:孝顺常想;第六味药:老实适量;第七味药:奉献不止;第八味药:回报不求。
将以上八味药放在“宽心锅”里文火慢炒,不焦不躁;再放“公平钵”里研,精磨细研,越细越好;做事要三思而行,还要淡泊宁静;做成菩提子大小,和汤送下,清风明月,早晚分服可净化心灵,升华人格,陶冶情操,调适心理,物我两忘,宠辱不惊。
同时注意四个关键点:第一,诚实做人;第二,认真做事;第三,奉献社会;第四,享受生活。
诸位读者朋友,不妨一试。
编辑:黄灵 yeshzhwu@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