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博在电视突发新闻报道中的影响

2012-12-22白红义

中国记者 2012年5期
关键词:突发事件传统媒体

□ 文/全 华 白红义

(作者分别是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硕士研究生、上海广播电视台记者,上海社会科学院博士)

2012年3月11日,日本东北大地震一周年。国内外各主要媒体均对这一国际热点事件进行了策划报道。在众多“媒体行为”中,微博作为新的媒体样态,以“微话题”等交互特色鲜明的方式,将受众纳入“报道”体系,以网民“自媒体”信息作为传播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截至3月22日,“日本大地震一周年”微话题已发表了4670703条,且仍有人在不断地参与到微话题讨论中。

微博助力传统媒体

其实,早在一年前日本“3·11”地震发生时,微博就已显现出其区别于传统媒体、助力于传统媒体的强大实力。地震发生后不到两小时,上海广播电视台下属的第一财经电视频道即推出了大容量的直播特别节目,并通过合作方宁夏卫视同步向全国播出,成为全国省级卫视中最早启动直播特别报道的频道。在此后的几天里,第一财经频道和宁夏卫视的日本地震直播总计持续了58个小时。值得一提的是,在这次突发事件新闻直播中,微博开始承担起重要的作用。

微博的作用首先体现在对新闻事实的广泛传播及新闻节目的宣传推广上。地震当天直播开始后,第一财经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秦朔即在自己的微博上进行推广,并有网友提供了在线直播的收看地址。电视直播节目团队则首次设置专职的“微博编辑”岗位,通过第一财经官方微博,在58小时的直播时间里不断向近6万名粉丝传递地震事件和直播节目的最新动向,使微博成为电视之外又一传播渠道,拓展了直播节目的覆盖范围。为与微博用户实现紧密互动,增强直播节目的服务性和聚合力,节目团队还不断从第一财经官方微博粉丝的提问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问题,交由演播室内的专家或者现场的记者进行解答,使电视节目的内容定位更有针对性,更注重观众反馈,电视和微博形成有机的合力。

此外,微博的作用更体现在信源的提供和信息的搜集上。由于地震初期通讯不畅、现场记者缺乏,灾区的详细情况通过传统的渠道已经无法全面获知。为及时掌握事件的变化和进展,第一财经的直播节目团队根据与地震相关的热点词语,搜索微博上的相关内容,结合直播节目不同阶段的议论话题,在直播中进行播报,比如东海大学教授叶千荣、日本青年作家加藤嘉一等人的微博,就经常被直播节目引用,频率为大概每个小时一次,每次三到五条。每当遇到海外通讯不畅、导致现场直播或前后方联络无法进行时,前方记者的微博更是成为后方编辑了解灾区情况的重要途径,对记者的微博内容的播报也成为直播特别节目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微博这一新媒体工具的深入使用和挖掘,成为第一财经日本地震直播报道的重要特点,进而在第一财经频道随后的利比亚战争等突发事件直播报道中继续发挥作用。

微博在新闻实践中的作用

从2010年开始,微博在新闻实践中已发挥出显著作用,新闻从业者则是率先入驻、接受和使用微博的群体。新闻从业者之所以会成为微博的活跃使用者,除职业习惯使然,还得益于微博的特殊形态。微博是一个整合了IM(即时聊天工具)和SNS(社会性网络服务)的新平台,它一方面为人际传播提供了更加简捷和直接的渠道,体现了IM传播的个人化特征。同时,它又是一个开放性极强的信息交换平台,通过转发功能,一条微博在理论上可以传播至无限宽广的范围。从这个意义上说,微博的覆盖面和影响力甚至超过了传统媒体,突破了印刷媒体和电视媒体的时空局限,达到 “无远弗届”的传播力度

专业化频道的大板块大容量节目设置,对节目信息量提出很高要求。在微博诞生前,每当突发事件出现,电视媒体传统做法是依赖通讯社提供背景信息,然后派出记者赴现场采访,同时通过人际关系网络获取更多的现场情况;但现场记者、熟人网络的信息获取能力毕竟有限。

微博的出现,为以新闻为主的电视频道及时报道事件变化提供了更多更丰富的信源,以满足大容量直播的需要。在微博平台下,记者、编辑与关键消息来源的距离缩短,记者可以即时掌握其动态,还可以用关注、跟帖、转发或私信方式与其公开交流或私下联系,这样记者与关键消息源几乎有了“零距离”的接触。

微博的出现,使电视频道的突发新闻直播拥有了更多信息来源以供选择并报道,同时也为电视节目设计、调整报道走向,甚至前方记者决定报道安排提供了更多的依据。记者还可以通过其他事件相关方或利益相关方的微博内容,广泛收集来自不同层面的立场与观点、评价,可以反作用于节目的构架与设计,促使报道更为全面深入。一句话,微博为电视新闻的突发事件直播报道提供了更多的“记者”和“评论员”。

微博对传统媒体的影响

微博作为新兴的媒介工具和传播手段,在新闻实践中体现出良好的即时性、互动性和有效的反馈机制,也将深刻地影响新闻业态。

不难发现,微博的出现为突发事件新闻报道提供了更多的消息来源,使电视媒体快捷全面翔实地进行报道增加了可行性,另一方面,微博也迫使媒体不得不对新闻生产周期进行压缩。

微博在推动了专业电视频道突发事件报道的同时,由于其信息发布没有或较少审核门槛,可信度的不确定性增加了媒体运用的风险,突发事件电视直播要求的快速反应则强化了这一特点。姑且不论身份不明的微博,就以国内媒体经常使用的新浪微博来说,由于使用了实名认证的设置,很多名人微博的真实性能够得到保障,记者编辑往往将这些微博认作可信的消息来源。如任志强在微博上对房地产市场的评论,屡屡被媒体采用;学者于建嵘的微博,直接推动了今年春节轰动全国的“微博打拐”;第一财经的日本地震直播报道,也引用了黄健翔在微博上发布的消息和评论。但即便是那些具有意见领袖性质的实名“V”用户,仍然可能带来风险。2010年12月,金庸病逝的假消息被新浪微博某媒体机构发布后,不少“V”用户和个别传统媒体纷纷转载发布,造成严重影响,被《新闻记者》杂志列为当年的十大假新闻之一。这无疑对新闻工作者在处理突发新闻报道时提出了更高的挑战。

此外,微博的快速发展,同样也加速了互联网媒体参与新闻竞争这一趋势,甚至对于印刷媒体亦有挽救之功。在同时获得海量信源的前提下,电视从业者如何提高节目竞争力,凸显其之于平面媒体和互联网媒体的比较优势,也是值得进一步深思和探索的问题。

猜你喜欢

突发事件传统媒体
传统媒体为什么要包装自己的“网红”
传统媒体在新形势下如何实现突围
五问传统媒体:你以为熬过寒冬就是春天吗?
突发事件
传统媒体
你会如何应对突发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