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挖掘工业会议的“新闻”
2012-12-22金国军
□ 文/金国军
(作者是《中国工业报》江西记者站站长)
会议枯燥,工业会议更枯燥,常常是各种数字一大堆,厚厚的材料令参会记者“剪不断理还乱”。参会记者如何善于挖掘并珍惜会议新闻资源,主动写好新闻?
分几步走,解决“剪不断理还乱”
每年我都会参加各种大小不同的工业会议,每次开完会都会带回一大袋会议材料。面对各种材料,刚开始有“剪不断理还乱”的感觉。解决的办法是:分几步走,先发图片新闻或者简讯,然后从会议材料中挖掘出有深度的报道,有一篇写一篇,有两篇写两篇,直到用尽会议新闻资源为止。
如2011年7月22日我应邀参加国家工信部节能司在江西省新余市召开的“全国螺杆膨胀机低温余热发电技术现场交流会”。内容很多,有工信部节能司领导讲话,有螺杆膨胀机产业化基地企业的经验介绍,有螺杆膨胀机应用现场参观,等等。这样一个会议,写篇综合性会议新闻不是不可以,但这样做不仅浪费了新闻资源,而且写出的新闻会显得杂而乱。为此,我分三步走。第一步,发了一个会议图片新闻,既追求了新闻的时效性,又把整个会议作了一个简单介绍,发到报社后,很快见报。第二步,从工信部节能司领导的讲话材料中,提炼出《围绕三个重点 增强技术节能时效性促产业发展》这样一篇新闻。节能减排世界关注,我国更加重视。这是一篇既有“思想”又有“问题”的新闻稿件,发到报社后,很快在A2版头条刊出;第三步,从螺杆膨胀机产业化基地企业的经验介绍材料中,提炼出一篇新闻,题目是《江西华电力推低温余热发电技术》,并配了一张螺杆膨胀机应用现场参观的图片。江西华电的低温余热发电技术是现场交流会看得见摸得着的新闻事实,是国家要大力推广的节能减排技术。这样一篇新闻稿件,既有深度又有力度,发到报社后,同样很快见报。这三篇新闻稿件,无意中形成了一组关于“节能减排”的系列报道,收到较好效果。
吃透材料,从“枯燥”中挖掘出“新闻”
一篇好的新闻稿件,首先要有“思想”。在工业会议材料中找“思想”,就是要找出那些带有前瞻性或规律性的东西。这就要求记者必须吃透会议材料。如何才能吃透会议材料?要有政策观念和政策水平,只有把握住了上面的宏观政策,才能吃透会议材料,才能从会议材料中找出那些带有前瞻性或规律性的东西来。
2012年1月10日,我参加了江西省工业和信息化暨工业园区工作会议,拿到手的会议材料一大袋,其中有一份江西省省长鹿心社在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材料,该材料的题目就是《在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该材料涉及经济工作的方方面面(足足12页纸),当然也有工业经济方面的。作为《中国工业报》的记者,我应该如何从这篇材料中提炼出一篇较好的工业经济新闻呢?我仔细阅读材料之后,发现鹿心社省长在谈到江西工业经济工作时有这样一句话:“当前,实现江西进位赶超,关键靠工业。”这句话,令我眼睛一亮,脑海中立刻形成了新闻标题。我把鹿省长在讲话材料中有关工业方面的论述提炼出来,形成了《鹿心社:实现江西进位赶超关键靠工业》这样一篇工业经济新闻,于2012年3月28日《中国工业报》头版头条刊出。我想,之所以会头版头条刊出,是因为新闻的内容主要在谈江西工业经济如何保增长促发展,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2012年全国的经济保增长促发展一致。作为一省之长,谈“工业经济如何保增长促发展”的内容,就是带有前瞻性和规律性的东西,是这篇会议新闻产生“思想”和“深度”之所在。
一篇好的新闻稿件,除了要有“思想”,还要有“问题”( 指需要解决的矛盾)。如果没有“思想”, 有“问题”也行。
2012年1月10日江西省副省长洪礼和(主管工业)在江西省工业和信息化暨工业园区工作会议上作了讲话,讲话材料是有关部门后来整理出来的。在这份材料中,有国际国内的经济形势,有江西省2011年的工业经济发展总结,有2012年的工业经济工作目标、面临的困难、问题和措施,等等。这是一份上万字的大而全的有关工业经济发展的材料,全部写进新闻稿件是不可能的,一则报纸版面不允许,二则作为新闻的话是杂而无新意的。但必须从这份材料中提炼出能够叫做新闻的东西,怎么办?我选择了从“问题”入手。最后形成了《 稳增长面临诸多困难 江西朝着工业三年强攻目标冲刺》这样一篇新闻稿件。稿件见报后各方面反应均较好。
这篇新闻稿件既没有光谈成绩(2011年的工业经济),又没有单纯对2012年的工业工作表决心喊口号,而是在总结2011年的工业工作成绩(用一组数字体现)的基础上,提出2012年发展工业经济需要解决的矛盾,正视需要面对的困难,从而通过切实可行的措施,朝着工业三年强攻目标冲刺。冲刺的目标是保增长促发展。这与2012年中央对全国的经济工作提出的要求是一致的。从这个角度而言,这篇新闻稿件是既有“问题”,又有“思想”。
总之,工业会议虽然枯燥点,但只要参会记者善于挖掘并珍惜会议的新闻资源,“枯燥”中也是能出“新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