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择校风”盛行谁之过?

2012-12-22张永军

西部大开发 2012年7期
关键词:办学条件升学率不公

◎ 文/张永军

近些年来,学生择校之风可谓愈演愈烈,无论教育行政部门怎样遏制都无济于事,有些家长不惜花重金把孩子送进那些所谓的名校。很多人把择校风的盛行归咎于学生家长,我认为这是有失公允的。

首先,重点校的设立是择校风的源头

不知从何时起,政府人为地给某些学校贴上了重点校的标签,并给予它们许多的优惠政策,使这些学校得以迅速发展,将其他学校远远的甩在了后面。这些有如鹤立鸡群的所谓重点校如此引人注目,谁不想把孩子送去就读呢?于是乎择校风就这样形成了。

众所周知,重点中小学由于集中了优质教育资源,有着优秀的老师和办学条件,在当前应试的指挥棒下,升学率相对较高,自然许多学生都想挤进重点小学或是中学。由于重点中小学毕竟有限、学校的招生数量也是有一定限额的,在“僧多粥少”的情况下,最终挤进重点学校的大多数是有钱、有关系的家庭子女。可以说,重点中小学校的存在直接导致了教育的不公。

其次,重点校的存在拉大了城乡教育差距

由于中小学校有重点与非重点之分,地方政府对教育的投入总是倾向于那些重点中小学,而对农村等非重点中小学的投入寥寥无几。以至于长期以来农村教育设施陈旧、没有实验室和器材,教师们只能“纸上谈试验”、体育设施不健全等等,这就阻碍了农村教育的发展。而重点中小学则是应有尽有,这就必然造成“强校愈强、弱校愈弱”的现状。长此以往,必然导致城乡教育差距愈拉愈大。

城乡教育差距拉大的后果就是造成教育的不公。教育不公最大的受害者就是农村家庭子女,大多数农村家庭子女很难享受到重点中小学的优质教育资源,而那些官员和富家子弟却可以利用“关系”和金钱进入重点中小学,从而享受到优质的教育。于是,“分不够、钱来凑”,这对那些农村子女显然是不公平的。重点中小学校的存在造成了教育不公,同时,还滋生了“择校费”和教育腐败等问题。

第三,师资力量不均衡加大了择校风

择校风愈演愈烈,师资力量不均衡起到了火上浇油的作用。那些办学条件或地理位置好的学校,以其自身的优势吸引了大批年富力强、教育教学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这些优秀教师就像一块块磁石一样吸引着学生,使他们削尖脑袋往里钻。而那些办学条件差或地理位置偏远的学校,则成了别人的师资培训基地,好不容易培养出一个优秀教师,没过几年又被人家挖走了。

所以说,要遏制择校风,还要在师资力量的均衡上做文章,尽量缩小校与校之间师资力量的差距。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加大财政投入,改善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是一方面,还要在待遇上适当向薄弱学校尤其是偏远学校的教师倾斜,使他们乐于在这里工作,要给薄弱学校尤其是偏远学校的教师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提高他们的教育教学水平。只要薄弱学校的师资力量上去了,择校风也就化解了一大半。

第四,评价机制不科学误导了学生

一直以来,我们都没有一套科学的评价机制来衡量学校的办学质量,学生和家长只盯着一个升学率,一些教育行政部门也是如此。升学率固然重要,但办学质量绝不仅仅是一个升学率的问题,它是一个综合体系,升学率只是整个体系中的一部分。

有些重点校由于生源好,保持了较高的升学率,但学生的综合素质并不高;相反,有些学校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升学率偏低,但很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你能说前者的办学质量高于后者吗?肯定不能,但由于我们没有制定出科学的评价机制,只好简单的凭升学率来论英雄,升学率高的学校受表彰,升学率低的学校受冷落,无形中就误导了学生和家长。

猜你喜欢

办学条件升学率不公
不要抱怨别人对你不公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以貌取人,未必不公
基于ARIMA模型对我国升学率的研究
我国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实证研究
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工作专项督导评估指标体系
在标准化学校建设中改善中职学校办学条件的举措
不公和不义
实现升学率与素质教育的辩证统一
世道不公